与俊青什么时候认识的,我已经完全记不得了,但肯定的是因为彼此在股票投资方面有着相似的品位,因而在过去的某一个瞬间,因为投资理念趋同产生了共鸣,从此成为朋友。
俊青找我为其大作作序,我深感惶恐,我与俊青是同年的,投资港股比俊青早几年,但我投资水平有限,也很少对自己的投资体系作一个完整的总结。因此,与其说我是在写序,不如说是在写一篇读后感,希望能引起读者和作者的一点共鸣。
港股超级低估值,大概每一个主动投身于香港的内地投资者,都是冲着香港的股市便宜去的。与此同时,每一个仅仅因为便宜买入港股的投资者,也都有自己的血泪史。我也不例外,买过很多知名的烟蒂股,但最后结果都不太好。读完本书,我想总结几个观察低估值股票的角度。
股息是贯穿全书的一个核心关键词,全书几百次重复股息,可见其重要。大家知道,低估是市场对于企业的负面看法,未必代表企业的真实情况。但是,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良好的效益,如何能够传导到市场上来,扎扎实实地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的看法,并且实质性地打击空头,最佳方式就是股息(包括回购)。通过盈利的合理分配、企业的经营绩效,企业的真实情况就和股价建立了一个对应关系,否则可能企业是企业,股价是股价,两者完全脱钩。在港股那么多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股灾。面对资产的巨大损失,最能给我以安慰的,就是股息。大不了拿股息,这句话看似无奈,背后其实有着巨大的支持力量。
港股一直流传着种种黑料,本地老千、外资做空、被深圳超越等,好像港股市场不行了。但真要说拿得出手的明星成长股,港股是超越A股的。比如说十多年来一直在增长的腾讯,在香港上市16年,涨了上千倍,目前市值是4万多亿港元。再比如说恒大和碧桂园,它们在2010年的地产销售额还都只是万科的零头,但是截至2018年,两家双双超越万科,成为中国地产的新龙头。这两年涌现出了更多的大牛股,比如美团点评、李宁、春立医疗、金蝶国际,港股通的资金正在逐渐改变港股的生态系统,投资者并不太在意公司短期是否盈利、盈利多少,看中的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的增长逻辑。
腾讯几乎从未被低估,而碧桂园和恒大都曾经在两百亿的市值里挣扎过,如果一个股票,纸面上的低估,我们说的是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率。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的极度低估,说明市场对企业的未来严重不看好,认为当前的盈利水平不可持续,或者认为企业可能突然因为债务破产。持续不断的增长财报就是对这种悲观预期最强悍有力的回击。
我们在香港股市越久,就越会发现,冷门股票的“幺蛾子”特别多。港股很多冷门股极度低估,因此大股东没有动力维护市值,甚至干脆让市值下跌,然后逐步把优质资产转移出上市公司体系,更狠的,就直接私有化退市。所谓“出老千”只是投资者的气话,就法律而言,很多所谓“出老千”的行为其实并不违规。只是作为小股东,你没有能力和时间去跟大股东博弈。所以我说,港股还是要看人气。资本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估值给得太高,就形成了泡沫,你的投资就有风险;如果估值长期给得太低,大股东也懒得做市值,私有化对这类公司的大股东来说是利益最大化的。近几年来,港股私有化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加,这同时也反映了港股市场极度低估的现状,对企业股价底部买入后博中私有化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奖赏,但对长期持股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对于这类公司来说,进攻防守的底线还是股息率或超低市净率,因为每家被私有化的公司都能瞬间取得50%~120%的收益,这两年博私有化取得不错收益的港股投资者也大有人在。
港股的低估是显而易见的,港股通的参与正在逐渐改变港股的生态,内地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会建立与公司更多、更紧密的互动关系,驱动这些公司的价值走向合理的估值。举例来说,越来越多买中国建材、微创医疗的投资者,在公司盈利持续增长的基本面下,会去参加公司的业绩会、股东会;公司也在顺应市场的要求,借助各种渠道与市场沟通。大家应该可以欣喜地发现,今年中国建材、微创医疗的路演、机构调研报告比过往10年都多。而且不只是中国建材、微创医疗这两家公司,港股里被低估的优秀公司都有这个趋势。再比如,你可能会觉得,中国建材股息率较上一个年度增长了近一倍,这是你等待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事实上,这也有可能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股东不断地跟管理层当面提议的结果。所以可以相信,港股对比A股低估的这部分无风险超额收益会是以后确定的投资收益。
如果是一个没人气的类似低估的股票,你等待的结果可能是私有化、低价配股、低价派发期权。到最后你会发现,有人气、有成长、有股息的股票其实很难在纸面上被过度低估。即便出现纸面低估,时间也不会太长,要善于把握。这就是所谓的投资并不容易,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还需要机会出现时的敏锐果断。
俊青的这本书有大量的数据和亲身经历的投资案例,是一本面向新手的绝佳实战操作手册,仔细品读这本书,能让你投资港股立于不败之地,也能让你少亏不少钱。而且,作者难得真诚,既不吹嘘自己,也并不讳言自己的失败经历,因此也颇能让我们这些投资“老鸟”们感同身受,读完掩卷闭目,回想这些年的起起伏伏,心潮久久不能平息。
灰色钻石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