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影恋 [92]

影恋或“奈煞西施现象”(Narcissism)最好是看作自动恋的一种,而在各种之中,实际上也是最极端与发展得最精到的一种。影恋的概念,在各个性心理学家的眼里,历来很有几分出入、几分变迁,所以我们不妨把它的历史简单地叙述一道。四十多年前,科学的领域里是找不到这概念的踪迹的,不过在小说故事里,在诗词里,我们却可以追溯得很远,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更可以发现它的中心的地位;同时这中心的地位还有一个人神参半的象征,就是水仙神,在神话里叫做奈煞西施(Narcissus) [93] 。自精神病学发轫以来,学者在病人身上,所发现的有似奈煞西施所表现的状态,固然是不一其例,不过一直要到1898年,我们对于这种状态,才有一个比较综合的叙述。那一年,我在《医学家与神经学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稿里,初次把自动恋的现象简单地介绍出来时,我在结论中,一面描写着一个极端的自动恋的例子,一面说,这种极端而有类乎奈煞西施的状态,有时候可以在自动恋的例子中发现,而在女的例子中也许更容易发现;这种例子总是把她的性情结,大部分甚至于全部分,在自我赞美的行为中表示出来,也可以说,她的性情结可以大部或全部被自我赞美的活动所吞并而消灭;自我赞美原是当初奈煞西施的唯一特点,所以说,这种例子有类似奈煞西施的状态或行为倾向。我这篇稿子传到了德国,奈克立刻用德文做了一个简括的介绍,又把我所说的“奈煞西施似的倾向”直接译成“奈煞西施现象” (Narcismus,等于英文的Narcissism) [94] ;同时,他又说过一番话,表示他同意的见解,并且说,这真是我所谓的自动恋的“最古典的方式”了。不过他又说,这现象也可以招致性欲亢进的状态,这我却没有说过,我也不承认这现象可以到此境界。罗雷德在男子中也观察到几个很显著的例子,而替这现象起了一个名词,叫“自动而孤独的性现象”(Automonosexualism)。希尔虚弗尔德的作品里用的也是这个名词。到1910年,弗洛伊德也接受了奈克所制订的名词和概念,不过他认为这不过是男子同性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阶段里,他认为同性恋的男子不免把自己和一个女子 (普通总是他的母亲) 认做一体,因此,精神上虽若爱一个女子,实际上却是爱上自己。到1911年,朗克一面根据我在1898年所论列的意思,一面大致接受弗氏这派的见解,也认为这种现象不仅是属于常态的变异范围以内,而不是一种变态,并且是性发育过程中一个相当正常的阶段;变异范围以内之说原是我的议论,而阶段之说却是弗氏一派的补充了。朗氏的研究很引起了弗洛伊德的注意;1914年,弗氏一面接受朗氏的见解,一面又作进一步的申说,认定每一个人,不分男女,都有一个原始的影恋的倾向;人生都有保全一己性命的本能,此种本能的心理表现是和利他主义相反的利己主义,所谓影恋倾向者无他,就是这性的大欲对于利己主义所贡献的成分,所以完成整个的利己主义者 [95] ;影恋在选择对象的时候,有时也是一个最能左右一切的力量,它可以选择当时此地的本人做对象,也可以选择事过境迁的本人 (故我而非今我) ,也可以选择未来与理想的本人而非现实的本人,也可以选择以前本人的一部分,而目前这部分已不再存在;影恋的概念到此,便最合于寻常的用途了 [96]

山林女神与那喀索斯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
英语中自恋(Narcissism)这个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美丽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喀索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自恋是人性的基本特性之一,所以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的课题,而且也许是最有趣的课题之一。我们可以把自恋分成一般性的自恋和病态的自恋。

自1914年以后,弗氏自己对上文的见解又续有修正与补充 [97] ,而许多别的精神分析学者,弗氏一派或非弗氏一派的都有,又把它推进到一个极端,认为各种宗教与各派哲学全都是一些影恋的表示。最后,到菲伦齐(Ferenczi)手里,竟以为造物在化育群生的时候也受了影恋的动机的支配!影恋的例证,在未开化的民族以及一切民族的民俗学里,也都有发现,此方面的作家甚多,例如罗埃姆(Róheim)。朗克很早就指出过,民俗学家弗雷泽(Sir James Frazer)的作品里,就可以找到不少资料供这方面的心理研究 [98] eJEM/moE17kRyTZlMslDtUlpqPuXUgHNnMNh1GHykI+KvqfTVmoe+RDqm0rWLxH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