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西都赋》:“舍棂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复稽 。”
《鲁灵光殿赋》:“长涂 升降,轩槛曼延。” (轩槛,钩阑也。)
《博雅》:“阑、槛、栊、梐 ,牢也。”
《景福殿赋》:“棂槛邳张 ,钩错 矩成,楯类腾蛇,槢 似琼英,如螭之蟠 ,如虬之停。” (棂槛,钩阑也。言钩阑中错为方斜之文。楯,钩阑上横木也。)
《汉书》:“朱云忠谏攀槛,槛折 。及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今殿钩阑,当中两栱不施寻杖 ,谓之“折槛”,亦谓之“龙池”。)
《义训》:“阑楯 谓之柃 ,阶槛谓之阑。”
【译文】 《西都赋》上说:“离开栏杆身体向后倾斜而又与之相依靠,就像身体下坠到半空又得救一般。”
《鲁灵光殿赋》上说:“台阶又高又长,高低起伏,栏杆随之逶迤蔓延。” (轩槛,就是栏杆。)
《博雅》上说:“阑、槛、栊、梐,皆有阻挡、围困、牢笼之意。”
《景福殿赋》上说:“台上的栏杆盛大张设,勾连交错,正斜有度,屋楣宛如腾蛇,门槛下的横木好似美玉,如螭龙盘踞,如虬龙停留。” (棂槛,即栏杆。是栏杆中交错成斜方的小栏杆。楯,栏杆上的横木。)
《汉书》上说:“(汉朝槐里令)朱云忠言进谏,双手紧紧抓住大殿两旁的栏杆,把栏杆都拉折了。等到后来更换折断的栏杆时,汉成帝说:不要更换,把旧栏杆修一修,保留原样,用以表彰正直的臣子。” (如今大殿内的栏杆,其中的两栱不设置寻杖,称作“折槛”,也叫“龙池”。)
《义训》上说:“阑楯称作柃,阶槛称作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