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说文》:“棼,复屋
栋也。”
《鲁灵光殿赋》:“狡兔跧伏
于柎侧。”
(柎,枓上横木,刻兔形,致木于背也。)
《义训》:“复栋
谓之棼。”
(今俗谓之“替木”。)
【译文】 《说文》上说:“棼,就是复屋的正梁。”
《鲁灵光殿赋》上说:“狡兔蜷伏在柎的旁边。” (柎,即斗拱上的横木,雕刻着兔子的形状,支撑其上的短小木构件。)
《义训》上说:“复栋叫做棼。” (即如今俗称的“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