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现状

(一)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

2014年12月18日,《内地与香港CEPA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内地与澳门CEPA关于内地在广东与澳门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以下简称《两个协议》)正式签署。2015年3月1日,《两个协议》正式实施,标志着粤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两个协议》是内地首次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方式签署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其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广东涉及WTO服务贸易部门总数为160个,根据《两个协议》规定,广东对港澳服务业开放153个部门,已经达到总数的95.6%,而其中58个部门对港澳服务提供者实现国民待遇,粤港澳服务贸易开放度代表了内地最高的开放水平。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港澳服务贸易提供者,其公司设立及变更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有效地推动了外资管理、商事登记等相关配套措施改革。2016年6月1日,在《两个协议》实施的基础上,《CEPA服务贸易协议》正式实施,新增了4个实行国民待遇的部门,限制性措施由132项减少至120项;同时,新增了10条适用于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措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延伸到内地全境。

(二)服务贸易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自2016年以来,广东与香港服务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如表1所示,2016~2018年,广东与香港服务贸易的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分别为25.33%、32.12%和21.51%,远超广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增幅;广东与香港的服务贸易额占广东同期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也持续上升,分别为44.44%、46.62%和50.21%。

表1 2016~2018年广东与港澳服务贸易数据

(三)重点平台建设取得成效

2015年10月,广东省政府确定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等13个区域作为首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另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共设有9个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重点平台,其中包括南沙新区这一国家级的粤港澳合作平台。广东省统筹推动重点平台建设,发挥平台的综合优势,加强在港澳的宣传推介,推动地方深化改革,突出“领头羊”效应,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例如,天河CBD拥有港澳企业逾1000家,2017年《在粤香港服务业企业名册》显示,在粤香港企业有146家在天河CBD,占广州市的1/3;佛山南海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重点规划建设“香港城”,已引入重点项目4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150余亿元;琶洲会展总部和互联网创新聚集区加强与香港贸易发展局、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的合作,由港资企业投资的会展中心年办展数量和面积均实现大幅增长。

(四)专业服务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落实CEPA补充协议新增的10条专门适用于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措施,在区内先行先试推进行业规则对接,降低港澳投资者设立认证机构的条件。全国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落户,澳资银行首次进驻内地。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支持下,符合资格要求的港澳建筑师、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士可以更加便利地进入内地执业发展。目前,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有121家,香港律师事务所在广东省设立代表机构两家,经批准成为内地执业律师的香港居民104名。前海、横琴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两家香港独资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获甲级资质。全省已有港资医疗机构38家,涵盖医院、门诊部、诊所、独立医学检验所等多种类别。

(五)各城市与大湾区发展战略主动对接

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以来,大湾区珠三角九座城市及早谋划推进与港澳服务贸易合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

广州对接港澳主要成果。一是法律服务方面,设立全国第一家自贸区法院,在全国率先聘任港澳籍人民陪审员,成立全国首个自贸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组建航运、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仲裁机构,成立广州市南沙(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公证处。二是金融服务方面,推出全国首创粤港电子支票业务以及与香港合作发行“熊猫债”业务,引入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框架下首家粤港合资证券公司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首家外商股权投资基金广州赛富兆星股权投资基金和全国首批合资商品期货公司南网建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是旅游服务方面,穗港两地合作推进邮轮游艇旅游发展,《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获批,广州南沙率先实现粤港澳游艇自由行首航。四是运输服务方面,构建南沙“无跑道机场”新模式,对接香港机场物流集中与分拨体系,使香港机场国际物流通过南沙无缝对接粤北、中南、西南等27个内陆无空港、无水港地区;南方航空和云顶集团达成“空—港”一体战略合作,首创亚洲“机票+邮轮+旅游”跨界合作新模式等。

深圳对接港澳主要成果。一是金融服务方面,推动深港合作区内金融保险、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项目落地,推动CEPA框架下全国首家港资控股公募基金公司,首家由社会资本主导发起设立的保险机构在前海开业运行。二是工程服务方面,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住房建设局与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签署《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试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合作安排》,在嘉里前海项目实行香港工程管理模式,为香港建筑工程业向内地输出专业人才和标准先行先试。三是科技服务方面,在落马洲河套地区打造深港科技特别合作区,以创新和科技为主线,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打造粵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新引擎、深港跨境深度合作新支点、政策制度改革创新试验区。

东莞、佛山、中山和惠州等城市对接港澳主要成果。一是东莞方面,积极与香港合作开发滨海湾新区,强化规划引领,将其打造为粤港澳协同发展重大平台和先导区;二是佛山方面,佛山南海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按照粤港澳大湾区新的战略要求,编制“南海三山新城综合规划”,抢跑融入大湾区建设发展;三是中山方面,中山翠亨新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历史机遇,高起点提早谋划示范基地定位和产业布局;四是惠州方面,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着力推进“粤港共建惠州仲恺高新区二次创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打造惠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品牌,升级突破惠港澳医疗合作。

(六)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政策相继出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中央、广东省及珠三角九市政府相继出台政策,为促进大湾区生产要素顺利流动提供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为平衡内地与港澳个人所得税差异,给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下同)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予以补贴,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31号);为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顺利流动,广东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9〕1号);为吸引港澳创新创业资源,广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城市的市政府纷纷出台了多项针对港澳青年来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较好地促进了科技创新要素在大湾区的顺利流动。 wMJmvaMYsCBIAYgjmC4cQ3URvEcIORge9NxC6qM1vINK8oTa8ofT8UT6OgEp/M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