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是南宋初期的民间称呼。陆游曾有“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诗句。其正式番号则前后有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等名称。
岳飞独立领军之前,曾经先后当过七个人的属下,分别是刘浩、张俊、宗泽、张所、王彦、闾勍和杜充。这七人中,有文臣,也有武将。
杜充,字公美,相州人,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4年—公元1097年)进士,与岳飞有乡党之谊。喜欢功名利禄,虽然是文人,但残忍好杀,短于谋略。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宗泽去世后,杜充代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尹 ,后投降金国。元人所修《宋史》,将其列入《叛臣传》。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杜充决意率军南逃。岳飞知道后,求见杜充。毕竟有乡党之谊,杜充还是答应了岳飞的求见。杜充坐在椅子上,愁眉不展,一个劲地叹气,然后问岳飞有什么事。岳飞恳切地说道:“中原大地,尺寸不可弃,一旦放弃,则非我所有;异日想收回来,没有几十万的兵力不行!”
杜充不待岳飞说完,就打断了岳飞的话,不屑一顾地说道:“就凭咱这点兵力,想守住东京,你就做梦吧!赶快回去,做一下撤退的准备。再晚一点,撤退都来不及了!”
岳飞见状,只好退出,不得不跟随杜充的军队退守到了建康府(今江苏省南京市)附近。
没想到杜充这样的人逃到江南之后,竟不断得到高宗的提拔,升右相、江淮宣抚使。后来的名将张俊、刘光世、韩世忠的部队都归他统辖,总共有近十万大军。
建康府更有虎踞龙盘之势。如果能够妥善布置,将士用命的话,还是可以收复此战略要地的。
无奈杜充到了江南之后,整日独自坐在营帐里,将士一概不见,也不做防御的准备。刘光世和韩世忠见状,都不愿意归他管辖。岳飞又一次面见杜充,大着胆子说道:“金国大军,已经过了淮河,他们下一步就是渡过长江,进一步攻打宋军。危急之势,莫甚于此。相公您终日宴饮取乐,不理兵事。万一敌人趁机来攻,将领们会拼命作战吗?建康一旦失守,您还能高枕无忧吗?”
说到此,年轻的岳飞干脆失声痛哭,请求杜充赶快与将领们见面,商讨作战计划。杜充见状,漫不经心地说道:
“好,明天江边见。”
第二天,岳飞在江边等了半天,还是不见杜充的影子。
该年十一月,马家渡一战,尽管岳飞等将官率军拼死作战,但由于御前前军统制王燮卖阵,最终失败。
第二天,杜充竟然率领三千将士,渡过长江,向金军投降。
岳飞当时为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战败后率军退守钟山。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岳飞决定不再跟随杜充,而独自成军,于是率军移师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市)。宜兴也成为岳家军最早的大本营。
岳家军的最初成军基础,是原先东京留守司的部分军队。建炎三年,也是岳家军独立成军之年,当时岳家军的兵力有一万两千人。经过不断的发展,岳家军逐渐壮大,到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岳家军兵力达到十万人,一直到岳飞被剥夺岳家军的领导权为止,兵力基本上维持在这个数目。大本营后移到华中的重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当时其他几支大军相比,岳家军不但兵力最多,而且综合素质最好,成为南宋抗金的主力军。
虽然独立成军了,但是,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能否作为一支独立的军队存活下去,然后发展壮大,收复失地,忠君报国,岳飞心里面确实没底。但是他从古代许多名将成功的事例中知道,要打造一支雄师,必须有铁的纪律。
岳飞同样知道,一支军队的领头人,必须有雄心壮志,要像张所和宗泽那样,万不可做杜充那样的懦夫和败类。曾经做过黄州知州的张大年,驻防宜兴期间,因岳飞曾经在其家住宿过一段时间,他也经常就当时的局势和岳飞交换意见,自然很佩服岳飞。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六月十五日,二人于院内的葡萄架下,边喝茶边畅谈国事。张大年问起岳飞以后的打算,岳飞考虑一番之后,看了看堂屋正面的小墙,笑问张大年可否在上边抒发自己的感慨。张大年爽快地答应了,并让人拿来笔和墨。岳飞又看了看墙,然后挽起袖子,一气写下如下文字:
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余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
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喋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
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翻译过来就是:
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大宋将帅无能,导致国亡家败,生灵涂炭;余发愤于河朔(黄河以北地区),起自相台(宋代相州的别称),刚成年就投身军旅,经历了二百多场大大小小的战斗,虽未能率军远涉夷荒之地,踏平贼穴,但也算快意恩仇。今又率领一支孤军,先是收复宜兴,然后又夺回建康府,金贼仓皇连夜逃跑,消息传出,人心振奋,所恨的是不能让敌人匹马不回。
现在暂时驻扎宜兴,休兵养卒,蓄锐待敌;余如果能够得到朝廷重用,多多给予士兵和粮草,及时颁布立功后的奖赏,使将士们都能够感受到皇恩浩荡;余将率军深入金军的老巢,捉拿金主,迎二圣复还京师,雪靖康国耻,拯万民于水火;到那时,再勒功于金石之上,岂不快哉!岳飞此心,天知地知,知我者知之。
此即为流传后世的《五岳祠盟记》。岳飞写的时候,聚集来的将士、幕僚和民众越来越多,整个院子都挤满了人。有的人只好在院子外边听前边人的议论,等岳飞写完,前边的人走了之后再看。此段题文传出后,岳飞的大名,越传越远。
岳飞很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是大言不惭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岳家军独立成军后打的第一场大胜仗就是收复建康府。
建康府是金军当时在江南仅存的战略立足点,对于金军继续南下,彻底消灭南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驻守建康府的金军,一边在城周围修筑大的营寨,一边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修筑了两道护城河。鉴于女真人怕热的特点,又在山上挖了好多山洞,以作避暑之用。很明显,金军准备长期驻扎建康府,让建康府成为金军南下的桥头堡。
宋高宗君臣自然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金军驻扎建康府,等于在自己头上悬了一把利剑。于是高宗任命张俊统率当地能够调遣的所有部队,负责收复建康。但是,畏敌如虎的张俊,宁愿被人骂作胆小鬼,也不敢向前进军,只是领兵观望。
收复建康府的重任最终落在了岳飞肩上。岳家军先是在位于建康城南三十宋里的清水亭首战告捷,杀敌一百七十五人,俘虏四十五人,缴获马、甲、弓、箭、刀、旗、金、鼓等三千七百多件。
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要全部消灭实力强大的完颜宗弼(兀术)的大军,完全不可能。岳飞采用务实的策略,自南而北,驱逐敌人过江。五月初,岳飞率军前往清水亭之西十二里的牛头山扎营。他派遣一百名将士,身穿此前缴获的金军的黑衣,夜里混入金营,偷袭敌军。金兵分辨不清敌我,自相攻击,乱杀一通。
从四月到五月,岳家军同金军战斗几十次,都取得胜利。战事的失利,使完颜宗弼不得不忍痛放弃建康。岳飞发现金兵有撤退的迹象后,率三百骑士和二千步兵冲下牛头山,再次击败敌人。五月十一日,完颜宗弼率军从靖安镇撤退到长江对岸的真州六合县宣化镇。岳家军追至靖安镇,消灭最后一批未能逃跑的金军,将士们跳上还在摇晃的敌船,痛击残敌。仓皇撤退的金军丢弃在岸上的数以万计的铠甲、兵器、旗鼓、辎重、牛驴等,自然都成了岳家军的战利品。
建康战役历时半月,也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