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肇是鸠摩罗什的弟子,他“解空第一”。《肇论》与《弘明集》不同,它是僧肇一人的文集。《肇论》从佛教哲学方面说,它不仅代表了僧肇的思想,而且可以了解当时中国般若学者对“般若空宗”的不同理解。从中国哲学发展的方面看,《肇论》可以说是魏晋玄学的终结,中国佛教哲学的开始。魏晋玄学中有“贵无”、“崇有”两大派,僧肇提出“非有非无”的“不真空”理论,显然是接着魏晋玄学的两大派讲的,他发展着魏晋玄学。而《肇论》又是佛教著作,又是讨论当时的哲学问题,如“有无”、“动静”、“知与无知”、“圣人学致”等问题,用的也多是中国哲学的概念,因而我们也可以说《肇论》是中国佛教哲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