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两性之间的冲突

一种性别成员用来挑选、吸引、留住或更换配偶的性策略,经常不幸地与另一性别成员的相应策略形成冲突。雌性蝎蛉拒绝与一位雄性交配,直到它带给它一份丰盛的礼物,这份礼物一般是一只送给它吃的死昆虫。 当雌性吃着这份礼物时,雄性马上与它交配。在交配过程中,雄性始终松松地抓着这份礼物,仿佛是防备雌性在交配结束之前带着它逃走(有时是一种雌性获利的性策略)。雄性要持续交配20分钟,才能把它所有的精子排入雌性体内。雄性蝎蛉进化出了一种能力,能够挑选出让雌性恰好花20分钟吃完的结婚礼物。如果这份礼物太小,在交配完成前就吃完了,雌性会在雄性排出所有精子之前摆脱它。如果这份礼物太大,需要雌性花超过20分钟才能吃完,那么雄性在完成交配以后,会与雌性争夺剩下的礼物。导致雄性和雌性蝎蛉之间产生冲突的问题在于,雄性带的礼物太小时是否能完成交配,或者当礼物大得超过需要时谁应享受剩下的食物。

男性和女性也会在资源和性接触的问题上发生冲撞。在人类择偶的进化心理学中,一种性别采用的性策略会与另一种性别采用的性策略发生抵触,这个现象叫作 策略冲突 (strategic interference)。比如,男性和女性在寻求短期性关系的倾向上,就有所不同。认识某个人多久、对其了解多深才同意与其发生性关系,男性和女性一般是不同的。尽管存在一些例外和个体的差异,但男性发生性关系的门槛一般更低一些。 例如,男性经常表达与一位有魅力的陌生人发生性关系的欲望和意愿,而女性几乎异口同声地拒绝与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发生性关系,对于潜在的配偶也要有一定了解之后才愿意发生性关系。

在不同的性策略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冲突:男性在满足他们的短期性愿望之时,不可避免地与女性的长期目标互相妨碍。坚持迅速发生性关系妨碍了延长求爱的要求。这种妨碍是相互的,因为推迟性关系也阻碍了对方寻求短期性关系的目标。无论何时,当一种性别采用的策略妨碍了另一种性别的策略时,冲突随即发生。

冲突不会随着婚姻的誓言而结束。已婚的女性抱怨她们的丈夫态度傲慢、压抑情感和不可信赖。已婚的男性抱怨他们的妻子情绪多变、过分依赖和性抑制(sexually withholding)。两性都抱怨不忠,小到轻微的调情,大到严重的外遇。在我们演化而来的择偶策略的情境中,所有这些冲突都是可以理解的。

尽管两性之间的冲突是普遍性的,却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情形能够将冲突减至最小,为两性带来和谐。关于演化的性策略的知识赋予我们巨大的力量,通过选择行动和情境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些行动和情境激活某些策略,抑制另外一些策略。的确,理解了性策略,包括理解触发它们的线索,便朝着减少男性和女性的冲突迈进了一步。本书探究了两性冲突的本质,提供了一些促进两性和谐的解决办法。

性取向

“异性恋取向是一种典范式的心理适应。”迈克尔·贝利(Michael Bailey)——一位享有世界声望的研究性取向的科学家——这样写道。 他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在有性生殖的物种中,雌性和雄性为了成功繁殖,必须要彼此交配。所有降低成功繁殖可能性的取向,都会被无情地剔除。尽管这种评价存在着争议,但大部分科学家认同这一发现——大约96%到97%的男性和98%到99%的女性的 首要 性取向是异性恋。

少数有同性恋倾向或纯粹是同性恋的男女的存在,提出了一个真正的进化难题。在我进行的有关人类性策略的几百次公开演讲中,“那同性恋呢?”这个问题是至今提问频率最高的。它是人类择偶的谜题,也是进化理论的经验主义谜题。 两个已知事实让这个谜题变得更加有趣。第一,很多双生子研究显示,性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遗传,这表明同性恋是有部分遗传基础的。 第二,很多其他研究毫无疑问地表明,男同性恋者的繁殖率绝对低于男异性恋者。 这种部分取决于遗传因素的性取向,是如何对抗持续不断的自然选择的打压而存活至今的呢?

我们会在这本书以后的章节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一些科学发现来讨论关于性取向与配偶偏好之间的联系。在这里,我们不妨先提到一些关键的概念。首先,关于“性取向”这个说法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 首要性取向 (primary sexual orientation),指的是某个人在性方面被男性或女性吸引,或是被同时吸引(双性恋的),或是二者都不吸引(无性的)。另一种是 性别认同 (gender identity),即某个人主观上感觉自己是男性或女性,或者二者都是,或者二者都不是。第三种是 性行为 (sexual behavior),指的是某个人与哪种性别的对象发生性关系。其中的区别非常关键,因为我们在人类个体中观察到多种情况的排列组合。例如,有些人可能主要被一种性别所吸引,但是出于好奇心(性实验)或是社会环境约束(缺少或接触不到符合自己首要性取向的性伴侣),也会与另一种性别发生性行为。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的本质和发展轨迹都有很大的差异。男性的性取向一般在生命早期就显现,而且很少随着时间发生剧烈变化,而女性的性取向在一生当中远比男性更灵活多变。例如,男性性取向的分布会呈现两个峰值——大部分男性是完全的异性恋或者完全的同性恋,中间只会分布相对较少的双性恋。而女性的性取向则相反,从完全异性恋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双性恋再到只偏好同性伴侣,变化更连续和平缓。

还有一个差异是女性似乎更容易更换性取向,这也证明了她们的性取向更具可变性。有趣的是,在女子大学发现了“LUG现象”——“毕业之前做女同性恋”(Lesbian Until Graduation)。演员安妮·海切和女喜剧演员艾伦·德詹尼丝维持了几年时间的同性恋关系。在她们分手后,海切嫁给了一个男人,并与他有了一个孩子。同样,很多女性年轻时结婚生子,然后到中年时转变为同性恋。尽管有些男性会为了符合社会规范而和他们没有“性趣”的人结婚,并在之后才“出柜”,但他们的首要性取向很可能在生命早期就确定下来,并且之后也没有真正发生转变。

一旦我们认识到性取向不是单一的,并且在性吸引、性别认同和性行为之间存在重大的差别,我们对人类性的差异的科学理解就可能会加速。我们也要认识到没有一种单一的理论可以解释人类性的多样性,包括男同性恋者、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变性人和无性人,更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解释那些具有不同性取向的个体之间的深刻的差异。我们会在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更详细地探讨性取向的起源和本质,并且特别聚焦在配偶偏好、性动机和择偶策略的选择上。 LNQbERwbukQ5L/YpEXFQ8X98D06hrwz17GVNSJ16qFQT0HrqijE2oRatjLes+56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