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公共政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缓和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公共政策执行作为公共政策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确保政策目的转化为政策实践、政策目的实现为政策收益的重要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 然而,公共政策究竟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形成了诸多极具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其一,组织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其二,政策执行工具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其三,协同合作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动力。三者各有侧重,互为支撑,为提升学生资助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坚实的学理支撑。

一、组织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执行实则是一种组织行为,组织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只有明确组织的重要性及运作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所要执行的公共政策,并了解它在执行过程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正如理查德·埃尔莫尔(Richard F.Elmore)所说:“任何一项观念转变为行动,都要涉及重要的具体工作,组织是从事具体工作的主体……只有了解组织的运作,才能认清原初政策设计是否在执行中被修正或赋予新意。” 首先,组织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在现实活动中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必须以一定的组织机构为依托。查尔斯·琼斯(Charles O.Jones)在《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一书中指出:“政策执行是指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各种活动,在诸多活动中,又以解释、组织和实施最为重要。” 这里提及的“组织”正是专门的政策执行机构。约翰·福里斯特(John Forrest)在《预期性执行:规划与政策分析中的规范研究》一书中亦高度肯定了组织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公共政策执行实际上是组织性的无序性活动。可见,没有专门化的组织机构,任何政策目标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政策构想阶段,而难以转化为政策实践,并产生积极的政策效益。其次,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将通过组织集中反映,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组织权责的分配情况、组织文化的营造状态等都将直接影响组织的执行能力,并最终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没有专业化的组织机构,相应的政策决定或政策方案将难以执行,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纠偏自然也无从谈起。鲁克(F.E.Rouke)在《官僚主义、政治和公共政策》一书中指出:“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达到目标的能力。” 这里的“正式属性”主要包括组织的制度规范、内部分工、运作程序、人力资源等,而“非正式属性”则主要指的是组织文化。在鲁克看来,正确看待组织的正式属性与非正式属性,有助于形成对组织的全面认识,提高组织的公共政策执行能力,确保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调整与适应,进而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托马斯·史密斯(Thomas B.Smyth)在《政策执行过程》一书中亦强调,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执行机关的执行情况。这里的“执行机关”具体包括执行机关的权力结构、人事配备以及执行人员的情况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专门化、专业化的组织机构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提升自身工作专业性、科学性的必然选择。首先,要加强学生资助专门机构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应建立独立建制的学生资助工作部门,配备专职教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职权,优化组织的内部分工,规范组织的工作程序,划拨专项工作经费,全面负责学生资助政策的执行工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其次,要强化资助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升资助管理机构的政策执行力。既要明确各职能部门以及上下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与职权,防止各种形式的失职、越权、相互推诿等行为,真正做到事权一致、行动统一,也要注重组织内部人力资源建设,合理吸收专业人才,优化学生资助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资助工作队伍,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最后,要重视资助管理机构的组织文化建设,在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之中形成资助育人的组织文化氛围,并以这种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学生资助工作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提高资助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确保各项资助工作做好、做精、做细,从而推动资助政策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巩固资助育人成果。

二、政策执行工具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

所谓“工具”,指的是“一个行动者能够使用或潜在地加以使用,以便达成一个或更多目的的任何事物” 。引申而言,政策执行的工具就是指执行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执行公共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政策执行工具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公共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关系着公共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公共政策执行的工具主要可分为行政工具、法律工具、经济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技术工具等类别 。其中,行政工具指的是行政机关为执行某一项具体的公共政策而采取的行政手段。这一种政策执行工具以国家权力为基础,具有鲜明的权威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在推动公共政策自上而下地贯彻与落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工具是指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调整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冲突,并对公共政策执行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与规制。这一类政策执行工具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具有行政工具所带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对于推动公共政策执行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工具强调要将公共政策的执行与物质利益相挂钩,真正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指的是要充分利用说服劝导、批评鼓励或制造舆论等方式加强政策执行各方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其执行某项公共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技术工具具体是指运用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公共政策执行创造有利条件,如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公共政策的宣传方式、借助大数据手段解决公共政策执行的技术难题等。

政策执行工具的相关内容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启示意义在于:政策执行工具是确保国家资助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资助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相关政策执行工具,使资助政策精准无误地落到实处。首先,要明确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政策要求,认真学习相关制度规章,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科学高效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其次,要完善以法律责任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法治化建设。要坚持以法治思维指导学生资助工作,完善资助立法工作,明确资助主体与资助对象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断提高二者的法律责任意识。从法治层面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便依法依规处理在资助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责任人,从而加强对资助工作者的制约与监督,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再次,要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之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所有的具体工作之中,都应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任务,充分挖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育人”贯穿资助工作全过程。最后,要积极借助信息工具破解资助工作的瓶颈问题,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例如: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贫困家庭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贫困家庭学生信息数据库,并以海量数据为依据,形成对贫困家庭学生困难程度的整体性认识,为贫困家庭学生的精准识别和精准资助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资助宣传工作,牢固树立新媒体工作思维,积极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在确保资助政策宣传到位的同时,准确把握贫困家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重点,进而强化对贫困家庭学生的网络引领;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资助监督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受众广的特点,使学生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监督,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真正在阳光下运行。

三、协同合作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动力

所谓“协同合作”,具体是指发展相异的事物在一定规范约束下趋于一致、达成共同目标的行为和活动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执行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行为活动,只有确保公共政策系统内外部各主体的协同合作、高度耦合,才能确保公共政策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进而推动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某项公共政策要从中央贯彻落实到地方,离不开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同时,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和社会力量的优越性也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还需广泛地调动社会力量,促成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但这种协同合作并不能自然生成,而是有赖于各种政策执行资源的作用。因此,实现公共政策系统内外部各主体的协同合作,实际上就是要确保公共政策执行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公共政策执行资源主要包括权威资源、制度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等。权威资源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分配社会资源、推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权威性,具体表现在执行主体能够动员有效的惩罚机制来阻止拒不合作策略,并执行管理规划来开发共同财产资源或者生产公益物品 ;制度资源是包含领导制度、监督制度、惩处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权力予以保障并对其失职行为予以追究的具体依据;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配备情况,如执行人员的组成结构、基本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等;财务资源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需投入的经费与物资设备;信息资源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系统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产出、加工、沟通与交换。只有实现上述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更好地促成公共政策系统内外部各主体的协同合作,进而产生相应的政策执行力,为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公共政策系统内外部各主体的协同合作,能够促进公共政策执行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为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强大动力。资助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也应全面加强政策体系中各主体的协同合作,全面提升资助政策实效。第一,要着眼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牢固树立系统性思维,着力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等多元资助主体协调联动的一体化工作体系,同时积极协同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基层院系、团学组织的重要力量,着力打造资助育人共同体,进而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资助新格局,为资助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确保资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达到其应有的效果。第二,要着眼于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的具体落实,积极挖掘校内校外一切可利用资源,实现系统内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多种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在提高资助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为资助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进而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满足贫困家庭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例如:通过设立奖、助学金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资助经费,为资助政策的有效执行与贫困家庭学生的物质资助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通过聘请知名专家导师,对资助工作者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资助工作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助力资助政策的有效执行。 GaHVSU8R8wH7hFVSHK/ohG8dOEApVxv6DethHP5jJcfjo1lPBo609uXd5TfuYm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