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为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过去数十年,学生资助工作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不断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实施教育扶贫战略、推进精准扶贫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智慧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本书聚焦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及实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探讨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时代境遇、体系构成、制度优化、模式创新等问题,着力突破限制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深化发展的瓶颈,细致描绘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及实践的发展蓝图,对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深入发展、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本质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引导与改变人的思想、观点、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工作对象是人。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应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应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以培养人为前提,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立育人之德”和“树有德之人”的辩证统一,其中,“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归宿,立德最终是为了树人;树人是立德的途径,立德是树人的追求,树人是为了更好地立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学生个体成长而言,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和功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予了学生受益终身的道德财富;对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而言,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群体,他们所经历的成长中的各类困难都是阶段性的、发展性的,只有给予这些学生坚实的支持和充分的保障,才能帮助其顺利度过成长的特殊时期,保障其共享改革发展红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明确“立何德”“树何人”等基础问题。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明大德”就是要引导贫困家庭学生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之德;“守公德”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社会道德规范;“严私德”就是要涵养个人高尚道德情操。“树人”就是要树坚定跟党走之人、树全面发展之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立德树人”

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外延,将其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不断整合与深化,使之融入奖、贷、助、补、勤、减、免等资助政策各个方面,在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所需物质支持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的服务和关怀,给予其更多发展性的素质支持和价值引领,培养其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经济脱贫、能力脱贫与思想脱贫的有机结合,大力推动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效性。

2.功能定位:实施教育扶贫战略的根本举措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高校开始进行收费改革,收费制度的实行增加了高等教育的成本,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摆脱暂时性的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得以快速发展。可以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功能与最初目标就是助力教育扶贫。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客观存在。为摆脱现有生存状况,“上学”成为许多贫困家庭改变子女及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命运”的唯一选择。随着义务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接受高等教育所产生的学杂费用成为贫困家庭学生继续求学的最大阻碍,因“学”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给扶贫脱贫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扶贫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大计。教育与扶贫本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教育扶贫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从教育的视角审视扶贫,扶贫是对教育价值的肯定和强调,也内含着对于教育价值的期待;从扶贫的视角审视教育,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目标,也是扶贫开发的主要手段。准确把握教育扶贫的双重内涵,积极促进教育与扶贫的双向互动,最终必将实现教育与扶贫的协同联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扶贫工作已不再是简单减少失学儿童的数量,而是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之下追求质量,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让他们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

自2006年我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以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倾斜,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到相对公平与有质量的教育在我国已经能够基本实现。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消费性教育行为,特别是在高校实行“招生并轨”之后,教育的费用问题成为部分贫困家庭学生继续求学的羁绊,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负担率更高。对贫困家庭来说,教育支出造成了巨大经济压力,一些贫困家庭难以支付上学费用,子女面临失学。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高等教育阶段保证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通过教育获得人生出彩机会的重要措施,是推动人才涌现、活力涌动、智慧涌流的重要抓手,对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人生公平、助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能够培养更加优质的人才,能够提高个人就业能力和收入,从而更好改变学生自身和家庭的命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人民群众普遍认同和接受了这一观念,农村地区期盼初中毕业生更快更早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习惯思维逐步得到改变,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实需求与人民的热烈渴望之下,为助力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求学之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担负着更大的责任。

3.发展定位: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来说,其实践上的发展呼唤更科学的工作方式,为其提供深入的指导与现实性解释。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主要是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之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规范去揭示、掌握和运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关规律,以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其中,“规律”主要是指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在其实施过程中,既要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同时也要尊重学生资助工作的特殊规律。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遵循规律问题,二是如何检验成效问题,这两个问题主要蕴含在学生资助工作的指导理念、工作内容与育人目标之中。遵守、理解与把握这些规律,要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中着力处理好工作理念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工作内容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工作目标资助与育人的关系。在工作理念上着重处理好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指既要继承过往我们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许多成熟的理念,也要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理念,不仅要解决好如何资助的问题,更要时刻牢记育人的责任使命;在工作内容上着重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指既要扎扎实实地进一步做好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也要树立“将问题变成课题,把事理变为学理”的意识,坚持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工作、效益性投入;在工作目标上着重处理好资助与育人的关系,指要牢记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要将具体的资助工作与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有机结合,在工作点滴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真正担当起培养人的重任。

成效的检验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效率,即在从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我们的投入与产出,不仅要看我们资助学生的数量,更要看资助工作的质量,尤其是学生与家长的满意度;二是育人效果,学生资助工作要扶贫更要扶志,要使受资助的学生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得到现实的成长,珍惜韶华、努力学习,依靠自身力量改变命运、奉献社会;三是社会效益,即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究竟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社会稳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影响。要揭示和把握学生资助工作的规律,增强这种实效性,须做到两点。第一,要增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践层面的科学化,即:在实践工作中,在理念上要科学论证学生资助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摆正和处理好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的关系;在目标设定上,要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根据贫困家庭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科学地确定资助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在工作内容上,要注重对内容的研究、创新与深化;在方式方法上,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第二,要增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培养的科学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某种规律并不能自发地被学生资助工作者所揭示,而是要通过不断深入的科学研究来挖掘和阐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应结合工作需要按照科学的规范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集中的、系统的、专业化的研究。这种研究既应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相联系,也应从实践工作之中分化出来,高于、精于实践工作,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着力处理好工作的科学化与经验化的关系、科学化与政治化的关系、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科学化与艺术化的关系。

4.全书逻辑与框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当作“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问题加以把握,围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立足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际,如何实现精准资助,发挥资助育人功能”这个核心问题,首先揭示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本质要求、功能定位,探究其内在的理论基础;其次立足实践,分别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脉络,从现实的维度归纳分析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时代境遇和现行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最后为探究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发展,分别从运行机制优化和工作模式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路径。

根据上述思路,全书共设计了四个部分、六章的内容,其逻辑进路如下图所示: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全书的第一章,重在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论基础”,为全书奠定分析基础。本章整合构建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论支持体系,奠定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及实践的理论前提及认识基础。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公共政策执行理论三个层面出发,深刻回答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本质规定、价值取向与实践逻辑。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第二章,重在从历史维度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历史发展”,为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创新提供经验支持与现实基础。本章梳理把握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历史脉络,阐释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走向:主要考察了以人民助学金为主的国家助学时期、奖学金制度与贷款制度迅速发展完善的奖贷结合时期以及2007年国家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全面发展时期,并总结了三个历史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历史经验,论述了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长期以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的实践路径的发展逻辑。

第三部分是全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重在从现实维度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时代境遇”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体系构成”。第三章是时代境遇。结合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背景,从制度政策革新、教育转型以及技术工具革命三个核心境遇出发,放眼教育制度政策改革创新的现实境遇,立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使命,积极回应新技术革命为资助工作深入开展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期盼、新诉求,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抓手。第四章是体系构成,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行工作体系(2019年5月前),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总结实践经验,为进一步科学把握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趋势提供实证参考。其中,主要对“奖、贷、助、补、勤、减、免”的复合型新资助体系进行了深入挖掘与解剖,并结合各高校、各地区的典型做法,总结了各项资助政策的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是全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重在从发展维度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机制优化”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模式创新”,为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行性与科学性依据。第五章重在探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运行机制,以切实解决当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瓶颈性问题,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首先,提出了建立认定解困机制。通过构建严谨高效的信息采集系统、研发科学合理的量化测评模型、完善解忧助困的按需资助体系,进一步优化认定解困机制,解决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塔基性”问题。其次,提出了构建育人成才机制。通过深化示范引导的道德浸润机制、强化知行合一的能力拓展机制、优化科学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功能。最后,提出了优化管理保障机制。通过强化以工作理念为先导的思想保障机制、完善以政策体系为支撑的制度保障机制、健全以机构队伍为抓手的组织保障机制、优化以资源环境为驱动的运行保障机制,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深入开展保驾护航。第六章是全书的落脚点与重点,重在提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模式。通过探索构建“四维驱动”发展型资助工作模式,从“四维驱动”发展型资助工作模式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价值意蕴入手,深刻剖析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之维”“人文之维”“素质之维”“信仰之维”四个维度的基本内容和实现路径,努力提高资助工作科学化水平,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实践性与理论性都比较强的前沿命题,研究空间较大,难度也很大,本书难免存在一些缺憾。对于这个研究领域,我们不能希望通过这一本书就得以完全解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研究与实践工作需要更多同人协作攻关,通过集体奋斗由量的积累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3gkiiKIqdjsnGiP09qK7+fFsp47IwFpBM3ThJ0Qyktn5iUkV/yUCiDw6ltz8AZ0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