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工程”“双百企业”,从2018年8月份开始,逐渐成为国企改革的热词。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整体推动下,以这批企业的综合改革为基础的国企改革工程,正在成为新时期国企竞争力提升的代表性事件。
大家关注“双百工程”,因为这是一项由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由国资委牵头组织推动落实的全国性改革试点,既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又有数百家入选企业个体创新。这样的改革工程,从历史上看,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是第一次;从范围上看,也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我们要做好“双百企业”改革,学会“双百经验”,就需要先深刻理解这项工程的政策环境,透视政策空间。
◎双百政策空间
双百没有单独政策
“双百企业”有新的优惠改革政策吗?“双百企业”要进行的是综合性改革,在政策层面,基本意图是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N”国企改革相关配套文件的内容落实好,充分用起来。“要努力使国企改革各项政策要求‘一竿子扎到底’,打通改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让好政策发挥倍增的效用”。
所以,和其他顶层设计的改革相比,“双百工程”不是政策设计阶段的改革,而是政策落实细化并观察效果阶段的改革。
双百政策指向性明确:现代化、市场化、有活力
虽然如此,“双百企业”改革作为一种改革的顶层设计,本身却具有强烈的试点意味和示范效应。本次改革明确指出在入选企业里推动“五突破一加强”,充分说明了国家力推国有企业在这些方面步子更大一些,力度更大一些,进而增进中国经济发展,并助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双百企业”的综合性改革,并不是“花开两头,各表一枝”,而是具有明显改革导向性。我们认为,这种导向性与1990年代以来的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和股权多元化建构一脉相承,是持续推进中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和提升国企的市场化水平,以及从内部有效激活以干部职工队伍为目标的综合性改革工程。所以,凡是符合这个基本指向的改革方案,都应该是综合性改革欢迎的改革思路。
双百政策落地:鼓励基层创新
就此,各级国资领导分别在不同场合强调,“要支持鼓励‘双百企业’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充分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要指导‘双百企业’根据各自功能定位、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竞争程度等实际情况,将自身存在的问题、改革的目标与我们的‘政策包’‘工具箱’以及其他企业的成熟经验做法实现精准对接、系统集成,从而实施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综合性改革。通过开展‘双百行动’,要让‘不想改’的主动作为、投身改革,让‘不敢改’的卸下包袱、迎难而上,让‘不会改’的对标先进、学习借鉴,彻底打破‘抱残守缺’思维,彻底解决‘沉疴痼疾’。”
通过这些讲话文字,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尊重“双百企业”和其他国企的基层一线创新和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是本轮“双百工程”的又一政策特征。
◎“双百企业”改革走向
全国范围的“双百企业”改革,目前才处于起步的阶段,未来“双百企业”将通过个性化改革方案设计和审批、改革实施和监测等不断优化与检验改革的成果。那么,未来的“双百企业”改革将可能有哪些趋势呢?
示范和推广
已经入选的450家“双百企业”,总数仅占国有企业的极小比例。未来,随着双百经验的总结和完善,双百的标杆企业经验也会帮助更大范围内的国有企业推动市场化机制改革。同时,包括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股权多元化等在内的单项优秀改革实践,也在试点基础上具有进一步推广的空间和条件。
从下级企业推向集团性公司
目前,多数开展“双百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企业都是国企集团二级、三级或类似的企业,而且通常是那些资产包袱不重、业务居于辅助地位或者新兴领域的部分。这些下属企业搞改革难度不高,又迫切需要市场化改革,所以将其第一步拿出来总结经验。这是管理逻辑所在。
如果中国的国有企业都要学习“双百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必然面临如何将下属“双百企业”的实践推广到整个集团公司层面,同时在核心主业的部分进行改革。新的问题和挑战会出现,但改革的路径当不能改变。
产权改革和机制改革将更紧密结合
“双百企业”改革强调机制突破和产权改革同等重要。
“双百工程”里谈到了很多机制变革,比如治理机制的现代化、市场化激励模式、职业经理人制度体系等,如果没有在股权结构上的多元制衡,可能就没法让“双百企业”从整个大国企的垂直管控体系中脱离出来,从而导致改革的初衷落空。所以,“双百工程”未来更需要实现产权改革和机制改革相统一。“双百行动”发展基金,正体现了强化股权改革和机制改革结合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