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G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

5G的出现对于大数据来说,可谓意义非凡。之前,不管是讲大数据的感知采集、存储处理,还是后续的分析、可视化等,都是一个偏静态的过程,但实际上,不管是数据的产生还是存储,抑或是处理都是动态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大数据对通信的要求与对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同样苛刻,而这也是为什么巨量数据古已有之,但大数据的采集和使用时间并不长。

5G助推大数据发展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 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 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较2018年底提升0.5个百分点。

这就是移动通信带给大数据的第一个改变——数据量的进一步膨胀。5G在广度和深度上为大数据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5G通过提升连接速率(相对于4G提升100倍)和降低时延(达到ms级),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数据量呈几何级增加。比如,从话费单的角度看,如果维持50M一条记录的存储模式,则计费话单条数在单位时间内会提升100倍。另一方面,在速度加快的同时,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迅速下降。数据显示,与5年前相比,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低约9成。“提速降费”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长,我国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553.9亿GB,同比增长107.3%,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享受到移动通信进步所带来的福利,同时也生产了更多的数据。

第二个改变是,5G丰富了数据维度和收集渠道。从1969年互联网出现至今,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便席卷了整个世界,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互联网的意义在于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交流不再受制于空间。此后,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教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互联网思维开始覆盖人类的整个生活,我们身边所使用的物品逐渐接入了互联网。人类社会从4G时代人与人的连接正在走向5G时代万物的连接,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穿戴设备,到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等家用设备,再到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无不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一方面,5G使得单位面积的联网设备数量可以达到4G的100倍,物联网的感知层将产生海量的数据,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连接所产生的数据类型将突破社交数据的固有格式,将数据维度和体量推向另一个层级。同时,物联网也进一步刺激了大数据的发展,所有通信基础设施的强大,都在为大数据的崛起铺平道路。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数据量将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大数据系统需要采集和处理的数据也将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物联网使得数据采集的渠道也呈爆发性增长,无论是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无人机还是机器人等都是采集数据的渠道。从连接的内容看,5G将催生出真正的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在线娱乐等新型应用和场景。未来,AR、VR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比例将进一步大幅提升。

当然,5G也会对当前的大数据技术和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据体量、种类和形式的增长,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将井喷式涌现,很难有哪一种单一的计算平台可以有效应对如此复杂、多样、海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混搭式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将成为发展趋势。海量、低时延、非结构化的数据特点将进一步促进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进步,流式处理技术的发展将会是一个明显的变化,如果不对海量的非结构化上网日志数据进行流式预处理,对离线存储的数据进行再处理的成本就会变得很高。在5G通信网络中,有数量众多的终端和传感器,加上边缘计算技术的引入,导致端点和边缘承担的作用愈发关键,数据在这些位置交付,为实时决策、个性化服务或延迟敏感的行动提供了参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任何OTT(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业务面向的客户均为全网客户,不再有地域之间的区隔,因此,外部大数据客户对于大数据平台的需求也是全网的。而诸如车联网、5G切片等业务类型,由于其终端用户会在全国范围内移动,就会要求使用相同的网络环境并获得相同的业务体验,这就意味着无论从核心节点、分布节点还是边缘节点接入大数据平台,都有权限访问全网业务及客户数据。所以,5G时代的企业大数据平台,向外部大数据客户提供“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5G对于大数据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数据,也会满足大数据对时效性、传输速率以及数据量的要求。很明显,5G的这些改变是4G无法企及的,5G将助推大数据加速发展。

5G大数据引领数字经济

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大数据元年”,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自2012年7月设立“首席数据官”之后,于2013年1月1日提出数据化运营;2013年9月,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在贵阳正式揭牌,拉开了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序幕,也奠定了贵州作为国家大数据中心南方基地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大数据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同时,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了大数据对国家、社会、产业和民众的巨大意义。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同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大数据发展在我国也正式被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7 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此后,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发布关于大数据研究与发展的相关计划,各大高校也先后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相关专业,意在力促大数据发展,赋能产业革新和智慧生活。

2019年12月10日,2019第六届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根据该报告,截至2019年,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规模已经突破了8 000亿元,并有望在2020年底突破万亿元。当前,全国已经有17个省市设立大数据局,获批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达到283所,从事大数据研发的专业人才在2019年超过8万人,研发投入超过55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占GDP比重为34.8%;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6.4万亿元,占GDP比重为7.1%;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2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占GDP比重为27.6%;工业、服务业、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8.3%、35.9%和7.3%。同时,数字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可以预见,5G大数据将引领数字经济的大发展。 nCCGTsffBcnxHmyieTrZgx4kXg95apQ9o8ZILwQub3oOOcke92/Wwfx/aC6AH7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