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何以成为“基建狂魔”

众所周知,就基建方面的能力而言,中国有着“基建狂魔”这一世界级称号,这足以说明我国在基建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基建史上的多个“世界之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数量、速度和规模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它们共同构成了“基建狂魔”的骨架和血肉,成为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要历史性成果。

“基建狂魔”究竟有多“狂”

世界桥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作为传统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建设既是国家工业实力的一大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实上,这样的高度评价并非浪得虚名,其背后有着足够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

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5座桥梁全在中国 。在建的最高桥梁中,排名前20位的,外国桥梁只占5座,中国则“霸占”了15座,而且这些高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建设还都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

然而,桥梁建设仅仅只是我国基建事业的冰山一角,铁路、高速公路等公共事业同样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稳健有力的翅膀。

硬核力量筑就“钢筋铁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火神山医院仅用10天时间完工并成功交付使用,这样的“中国速度”再次刷新了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国基建水平的认知,如此短时间内展现出的惊人组织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以想象的

事实上,早在2015年底,北京三元桥整体换梁工程就震惊了全世界。当时,服役30余年之久的三元桥开始启动主梁更换工作,为减少这一大型维修工程对市内交通的影响,三元桥的主梁更换作业仅仅用了43个小时便顺利完工,这在国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可以说,“基建狂魔”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这样的规模与速度使得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然而,在中国一系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背后,有一群人往往最容易被忽视,那便是无数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的“基建工人”。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有独特的人口数量优势,也因此能调动成千上万的高素质工人,提供最重要的劳动力基础。

事实上,国外不少报道均对中国的工人们给予了高度评价:无论从效率、价格还是可靠性方面讲,他们均具有很大优势。

如今看来,我国在全球基建领域领头羊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而这些硬核基建工人有着最勤劳、踏实的品质,高质量、高效率及合理的价格,使得他们拥有了走向世界的充足底气。这些硬核的基建工人,构成了今天中国“基建狂魔”的基础,也是中国无数个“第一”“独一”“奇迹”的源头。

事实证明,我国在基建事业上的探索步伐从未停止,而相比于钢筋混凝土所搭建的建筑框架,基建工人更应该是基建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钢筋铁骨”。

广阔市场带来发展契机

从“一穷二白”的窘迫到“基建狂魔”的万众瞩目,中国的基建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些项目奠定了我国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中国速度”。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其主要目的便是要契合民众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使得基建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根据《福布斯》杂志2018年的排名,全球十大建筑企业中,中国占据六席。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铁路网将在2025年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到203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4.5万公里左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曾指出,中国早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和建筑产业。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基建市场需求以及如此惊人的数据规模,这是中国基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回顾中国几十年的基建发展历程,我们从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的空白状态,发展到现在一个又一个基建领域的“世界第一”,“基建狂魔”的称号背后是强有力的国内市场的支撑。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基建承载着我国民众渴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美好愿望,因此也拥有着无比广阔的市场前景。

如今,新基建成为未来投资领域的重点,它具有产业链条长、横跨多个不同产业领域的特征,市场带动作用是巨大的。

而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人们体会到了数字技术带来的无限魅力,各产业也开始发掘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前沿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有了更多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智慧城市的规划与迫切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基建市场,为我国基建事业的发展完善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工程师红利”不断加码

2019年10月30日,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本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然而,在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仅为94.98万人,在这20年里,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转变,最终带来了数量与质量的同步跨越。

2020年3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发表文章称,当前中国每年工学类普通本科毕业生超过140万人,“工程师红利”已取代“人口红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我国工程建设能力赢得世界瞩目,事实上离不开对工程师队伍的重视和培养。

从教育上看,几十年来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同时也累积了雄厚的教育资源力量。在新一轮的社会创新浪潮中,中国的工程师队伍迅速成长,行业研发及创新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基建产业上,工程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他们的素质是中国基建水平及能力的重要反映,同时也会对未来产业升级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对于一些基建类的央企来说,行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为大批人才的引入提供了显著的平台优势,也因此为行业吸聚了大量优秀人才。

庞大的工程师队伍是带动基建产业技术升级的中坚力量,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收入在国内相对处于中上的水平,并且其社会地位整体较高。除此之外,基建行业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工程师可以通过经验的累积以及有效的管理快速成长,这也是行业的巨大优势。

过去我们主要依赖低成本的劳动竞争模式,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各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师红利”的优势开始大量显现,基建行业的中高端人才正在迅速增加,这是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源头。

政策持续护航

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四万亿”投资计划进行逆周期经济调节,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大型基建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基建狂魔”走出国门、拥抱世界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路和渠道,展现出我国对自身基建实力的强大自信。

就各城市发展而言,基建产业被视为地方政绩的重要指标,各地政府加紧投入,辅之以宽松的政策保障,争取为地方基建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而就全国来看,我国的金融体制也为基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和基建产业的投资具有偏好性,因此基建投资的融资环境更为优良,这同样也顺应了国家发展的战略趋势。

过去,“要想富,先修路”的朴素认知带领着传统基建事业逐步走入辉煌;如今,新基建的战略创想也将带领着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的发展轨道。二者的合力正在深刻地改变中国的面貌,并促使基建事业不断前进。

几十年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一穷二白”走向“通行天下”,其中凝聚的是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伴随着一项项工程的崛起,中国基建从东方走向世界,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各国民众的认知。

作为我国的一张战略名片,基建事业不仅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了惠及民生的大型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基建狂魔”享誉海内外,不仅拥有强大的国内战略市场,而且在海外的基建市场也得到进一步拓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球产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我国的基建工程以及能力举世瞩目,这与国家对于基建事业的明确战略定位以及相关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 y+A4zqudkhy+xfuMaK5+5TncUgpUMaNOsvslo/OHGXR9PuxTXyt0JgM80q/3q21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