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基建在经济中的关键性作用

中国有句俗话,叫“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多年来各地的传统发展经验,充分说明了道路、桥梁等必要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助力是巨大的。

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基建承担着稳定经济增速、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大小的时候,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能力不仅反映出现代化国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且是保证各地区之间物质生产和交换能够稳定进行的重要条件,因而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参考指标。

什么是基建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基础设施涉及重大民生领域工程,其重要功能便是为人与人和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沟通交流架起桥梁,为人们的生产经营与生活奠定共同的物质基础,进而带动区域之间的商业繁荣。

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运输设施、通信设施、水利设施及城市供排水系统、供气供电系统等所需的固定资产 。新基建的内涵更加丰富。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一时间,新基建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基建的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其范围涵盖了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并且更加注重科技端的创造研发与技术支持

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因素,新基建涉及电力、交通、通信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由此催生了智能能源、车联网、AI(人工智能)辅助、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而智能、便捷、高效的现代服务正不断刷新社会的基本面貌,未来也将进一步促使整个社会焕发出更强大的创造活力。

稳经济、惠民生的重要保障

20世纪30年代,面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空前危机,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适时地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其中就包括兴建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即以政府为主导的方式大范围地开展基建项目,从而提高社会就业率、增加民众收入来源,进而提振经济。

事实证明,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卓有成效地克服了当时美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的经济危机,并且为其后期经济发展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这对于彼时美国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经济同样陷入了低迷期,民众的经济生活遭受不利影响。为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摆脱经济下行的巨大风险,我国政府及时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投资手段来抵冲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增长以及经济秩序的恢复。

据了解,在“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近一半资金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电网建设项目,使得高铁、机场、公路等传统基础建设项目得到了迅速发展。

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十三五”之后,交通建设的攻坚行动也随之开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农村道路等建设稳步推进,各规划项目科学有序开展,全新的交通道路发展格局带来了经济的内外联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也日趋达成。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现代化技术的灵活运用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而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必要途径,尤其应当受到重视。

如前所述,配套设施的完善可以为区域之间的商业互通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它的普及与完善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事实上,基础设施的联通是各地区之间交流的必要基础,它的完善也是现代化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失的条件之一。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倡导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新时期国际发展合作的框架,其中特别提到要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所带来的回报是十分可观的,其“乘数效应”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这对于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而言,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经济已进入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如何推动产业发展改革,进而稳定经济增长,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发展快速,但铁路、公路等设施投资的增长速度却逐渐放缓,这说明了以“铁公基”为典型代表的传统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正在下降。从这个层面而言,我国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催生新的产业和科技革命。

相比于传统基建项目,新基建的特点是注重各个行业信息数字化的能力建设,并着重强调了经济动能的转化问题,极为贴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对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具有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在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新基建承担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稳定增长速度的重要任务。不少学者和专家认为,新基建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并兼顾了稳增长和促创新的双重任务,十分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要求。

截至2020年5月底,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对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生活都带来了重大冲击。但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5G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广泛运用,信息科技的支撑为产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这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将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通信、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的产品需求,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能激发更多的新增需求。

长远来看,这些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是战“疫”的重要工具,更会带动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并使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这也进一步说明,虽然我国经济生活在疫情期间遭受冲击,但新基建的提出契合了当下的时代背景,为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预计将对未来经济秩序的恢复以及产业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总而言之,新基建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升级空间,能促进各类新兴业态的有效发展,进而帮助其适应全球的科技竞争环境。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新基建也可以成为转换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依靠,从而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硬实力带来“磁场”效应

现如今,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夯实城市发展平台的重要窗口,有关市政、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也将有力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事实上,城市的各项功能正是建立在这些基础设施之上的,它们是组成城市发展基础的“硬实力”,更是构成一座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政府的大规模投入可以带来无限的产出效应,让它们拥有快速成长与获利的基础,也因此可以实现企业的“华丽”蜕变,并最终带动整座城市或者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与大众福利息息相关。出行便利、购物安心、环境宜居等美好生活都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有力加码,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重要民生工程。

然而,除了道路交通设施改善、5G入驻等手段对城市整体“硬实力”的打造,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惠民便利也涉及城市基础“软实力”的提升。

现阶段,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便利只是城市发展衡量标准的一个侧面,对于大多数的城市居民而言,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改进才可以完善整座城市的生活环境,并有效提升自身所获得的幸福感。

如今,很多城市都顺应了中央的政策要求,逐步迈开了绿色走廊、主题公园及景观工程建设步伐,这些隐匿在城市钢筋水泥背后的绿色生态构筑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城市的全方位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难看出,“硬实力”的升级带来了“软实力”整体提升的效果,由此也可以为各大城市吸聚更多的优质人才,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磁场”效应。 gJAdEWnd5D5Ot1mD3GKzaWuSHY7j4uNHkRgJE2SnvKcQQN3l267VDNqj4QzJqJ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