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常幻觉

我们举一个简单也很基本的例子:吃垃圾食品会使我们得到短暂的满足感,但是几分钟之后,它就会使我们产生急切渴望更多垃圾食品的感觉。作为开头,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原因为以下两个。第一个原因是,这个例子证明了我们的幻觉是多么微妙。你在吃六个一盒的砂糖小甜甜圈时,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是救世主,也不会担心外国特工要蓄谋暗害你。我在本书中要探讨的很多幻觉源头也有类似的特点:它们更多的不是关乎幻觉本身(眼见并非事物真相),而是“幻觉”一词更夸张的那层含义。不过,我在本书末尾还是辩称,这些幻觉会对现实造成极大的扭曲,使人迷失其中,就像彻彻底底的幻觉一样。

以垃圾食品的例子开头很好,第二个原因在于它是佛陀训诫的核心。好吧,仅从字面上来看它不可能是佛陀训诫的核心,因为两千五百年前佛陀讲经的时候,我们所知道的“垃圾食品”的概念还不存在。佛陀训诫的核心是一种普遍的动态:深深迷恋感官愉悦,这种快感充其量只是稍纵即逝的享受。佛陀传达的重要信息之一就是,我们寻求的快感会迅速消失,然后令我们渴求更多。我们花时间追求下一件令人满足的事物:下一个砂糖甜甜圈,下一次性接触,下一次职位的提升,下一次网上购物……但兴奋感总会退去,而且总会使我们渴求更多。滚石乐队的一首老歌里唱到的“我无法得到满足”,就是佛教所谓的人类境况。确实,尽管众所周知,佛陀宣称人生充满无尽的苦,但还是有些学者称这样的解读不够客观、准确,而且“dukkha”这个词虽然译作“苦”,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翻译成“不满足”。

那么,对甜甜圈、性、购物或升职的渴求中,到底哪些算幻觉呢?不同的追求与不同的幻觉相连,不过眼下我们可以关注这些事物所共有的一种幻觉:对它们所带来的幸福感的过高预期。再次强调,这种幻觉本身是很微妙的。如果我问你,下一次升职,或者下一次考试得到优秀,或者再吃一个甜甜圈,是否能给你带来永恒的幸福,你肯定说“不能”,当然不能。另一方面,在我们追求此类事物的时候,也会出现对未来认知失衡的状况。我们更多是在预想升职带来的额外收入,却很少考虑随之而来的棘手责任。可能我们还经常抱有一种从未说出的潜意识,认为一旦达成某个长久追求的目标,一旦我们取得可能范围内的最高成就,就可以放松了,或者至少事情会一直变得更好。与之类似,看到甜甜圈时,我们立刻想到的是它多么美味,而不会想到吃下它几分钟之后就会更想吃下一个,也不会想到糖分刺激消失之后,人会感到疲倦和焦躁。 2i0xRlDNFGsB9jQK02nKYnX3bsRYmT0VelDvxqNwnPY+hofyvDJ4mF5NEL364Gf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