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轨迹

麦克弗森伪造《奥希恩》可谓用心良苦。那时候,苏格兰文化前景黯淡,苏格兰高地人在1715年和1745年两次图谋夺取英格兰王位[先是当爹的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 Stuart)领着搞一次,后是儿子查尔斯·斯图亚特(Charles Stuart)领着搞一次],可两次行动都失败了。过后,英格兰人实施报复,狠狠镇压苏格兰人。英格兰宣布:凡携带武器、召开部族会议、穿苏格兰格子呢、讲盖尔语或做与盖尔族有关系的事(譬如吹风笛)均属于违法行为。麦克弗森先跑到苏格兰北部转一圈,赶在苏格兰人和讲盖尔语的说书人亡故之前收集了一些民间故事,然后打算去佛罗里达的彭沙科拉城待一段时间(做总督的秘书),然后转到英格兰(给印度阿科的地方长官当代理人)。但他收集的民间故事与他的期望值相差一大截,于是他对素材做了一番“加工”,拿出手让人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儿——正宗真品史诗。

《奥希恩》让好莱坞大受启发,拍摄了一批以苏格兰高地为背景的历史影片,不过这些影片的内容全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和苏格兰史实是毫不沾边[大家看看电影《勇敢的心》( Braveheart )那么多在时间上穿帮的场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光是好莱坞,《奥希恩》还让高中生沃尔特·司各脱猛发了一阵狂想;1802年,长大成人的司各脱也开始编故事了。司各脱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同胞们杜撰出子虚乌有的中世纪的样子,又是苏格兰男爵,又是撒克逊伯爵,还有十字军骑士。他的剧本(写得不怎么的)、诗(说得过去),还有第一批历史小说(部部都火爆)全是这样的内容。因为表现好,他被封为男爵。他的一部小说的题名[《韦弗利》( Waverley )]后来被用作苏格兰爱丁堡市中央火车站的站名。他这就出名了。1822年,司各脱把挣来的钱全部拿出来(为数应该不少,每年一本畅销书呢),仿造了一座男爵府[一开始叫“卡蒂洞”(Cartyhole),听着不合适,便改作艾伯津(Abbotsford)]。男爵府建有塔楼,房间的墙上全装有木头裙板,所有的厅堂都宽敞空阔,还弄了一些装饰性小摆设:罗布·罗伊(Rob Roy)的钱包、蒙特罗斯勋爵(Lord Montrose)的佩剑。想成名成家的文人们纷至沓来,登门拜访,有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访客当中就有一位年轻的美国人,名叫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那时候,他已经在英国待了两年,想把他家的生意挽救过来,但没能如愿。以后十几年,他一直留在英国,写了一些谈论英国人情世故的精美文章。因为有这些经历,所以他一回美国,就被推举为美国国会议员、纽约市长和海军部长。1822年欧文还在英国的时候,得了异乡美国人常患的综合征——不习惯英国的生活,跟他的美国老乡乔治·班克罗夫特(George Bancroft)一样。班克罗夫特在格丁根大学读完博士(对美国人来说还是头一遭),他饱览了欧洲文化,结识了歌德、洪堡等文化名流,之后,于1822年返回老家。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班克罗夫特回到美国后便着手编写10卷本的《美国史》(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还增补“作者修订”作为第1 1卷。可惜,大作完成之际,好些内容已经过时了。在编书期间,班克罗夫特两次去欧洲,一次是当美国驻普鲁士的公使[那里有他热爱的俾斯麦(Bismarck)],另一次是到英国当大使,到英国当大使比到普鲁士还早。

在英国,班克罗夫特结识并爱上了魅力无限的安吉拉·伯德特-库茨(Angela Burdett-Coutts)(换谁都会这样)。安吉拉继承了一大笔财产,是最富有的女人,若论受公众爱戴的程度,她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她还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慈善家,巨额财产大部分都捐出去了,有的用于振兴爱尔兰的捕渔船队,有的用于拯救贫困儿童、被遗弃的动物,有的用于维持学校、教堂和非洲黑人教区,有的用于维修布列塔尼的救生艇或修缮施粥所、医院、公共住宅,有的用于救助落难女子,还有的用于为尼日利亚制造轧花机,而最重要的是,她捐钱扩大了英国在“野蛮人”中的影响力。通过后面这件事,她喜欢上了布鲁克(James Brooke)。布鲁克不仅人长得帅,殖民思想也很吸引人。1847年两人相识,那时的布鲁克名声已经比较大了,他在沙捞越与杀人越货的野蛮人一块历险的英勇故事经常见诸报端。当地的苏丹封他为拉惹(Rajah) 。随后,他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肃清了那个地域的海盗,征收赋税,设立法庭,给当地人的生活吹进了一丝英国气息。从布鲁克开始,白人连当了三届“沙捞越拉惹”,布鲁克为首任。安吉拉对布鲁克和他从事的活动欣赏得不得了,光钱就给了几百万,为他购买一艘汽船,游说议会承认布鲁克和他的领地(真的办成了),还给他弄了个爵士头衔。布鲁克也不含糊,写了份遗嘱(暂时的),百年后把沙捞越送给安吉拉。布鲁克是大家追捧的大英雄,就像金斯利(Charles Kinsley)的小说《向西方!》( Westward Ho )描写的带着草莽英雄气的伊丽莎白时代的人一样。1855年,金斯利把《向西方!》题词献给他热爱的英雄布鲁克。

金斯利是个教区牧师,敬业得有些过头,因为社会工作突出,改任御前牧师(虽然他有基督教社会主义思想)。他有几个观点:一是罗马是魔鬼滋生地,二是英国教会应介入社会和政治事务,三是相信科学技术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四是工人们得到的待遇极不公正。金斯利1863年创作了小说《水孩子》( Water Babies ),他在这本小说里总结了他关心的问题:穷人的生活、公共卫生、教育、污染,还有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进化论(它比《水孩子》早发表4年)。他说到未被堕落的犹太教玷污的基督教时,带着一点点雅利安腔调,里面含有一缕反犹主义成分。1873年,他参选英国皇家学院秘书一职,尽管支持他的人很多,但他还是落选了。支持者中就有实力人物弗雷德·弗尼瓦尔(Fred Furnivall)。弗尼瓦尔极力鼓吹基督教社会主义,他认为工会是英国国教神学的一个基本部分;他曾在伦敦的工人学院执教多年。也许读者第一次读到他的名字时会问“弗雷德是谁啊?”可别小看他,《牛津英语辞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到现在还印着人家的名字呢,弗雷德做这本大书的第一编辑做了20年!为了重印该词典原稿,从1853年开始,弗尼瓦尔增设了好多个专业研究会:什么早期英语文本研究会(The Early English Texts Society)、乔叟研究会(Chaucer Society)、民谣研究会(Ballad Society)、莎士比亚研究会(Shakespeare Society)、威克里夫研究会(Wycliffe Society)、勃朗宁研究会(Browning Society)、雪莱研究会(Shelley Society)等。当年支持金斯利申请做秘书的还有泰纳(Hippolyte Taine),他是法国的访问学者,曾在牛津大学讲授法国文学,是位英国通(他曾写道:“伦敦的星期天就像是个巨大的秩序井然的公墓。”)。泰纳著述颇丰,艺术、哲学和文学,什么都写,内容渗透着达尔文的思想。泰纳认为:恶和善都是结果、是产物,就像硫酸盐和蜜糖;人类文化不是无法捉摸的才智诸如想象力或灵机突发想出来的,而是环境、种族和时代背景造就的;每个时代的文化是不同的,因为每个时代的大背景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只能通过科学角度研究分析才能理解,和研究自然一样。所以泰纳的观点被称为“自然主义”,这在当时是极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现在当然没什么影响力了,泰纳要是在世,恐怕是会这么说的。)

泰纳的自然主义影响了一大批人,其中就有左拉(Emile Zola),他给报纸写稿,还写小说,写过一个里程碑似的系列,有20本,书名叫《鲁贡-玛卡尔家族——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The Rougon-Macquart Family A Na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of a Family );不算这个系列,他的小说还多得数不过来呢。《鲁贡-玛卡尔家族》这部巨著就是泰纳的自然主义观点的具体运用。从1870年到1893年,左拉描写这个家族的成员在1851至1871年这20年间的生活状况,向读者展示他们的生活是如何深受社会环境变化和遗传的影响(刚好每年一本)。每本小说一上市便引起两极反响,人们对它褒贬不一。在英国,他的作品经过“修改”才出版刊印,怕的是左拉过头的现实主义的描述会让读者感到难堪。在法国,该系列的最后一部小说出来的当年,正赶上无政府主义者瓦扬(AugusteVaillant)从法国议会的公共走廊里扔出一枚小炸弹,伤及多人,但没人被炸死(他说,“如果想杀人的话,我会用枪”)。瓦扬被判处死刑,左拉和其他记者、公众人物一起向法国总统卡诺(Sadi Carnot)请愿,要求给瓦扬减刑,被卡诺总统拒绝。1894年2月5日,瓦扬被送上断头台。同年6月24日,卡诺总统在前往里昂一家剧院的途中,遭遇一名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卡塞里奥(Santo Caserio)行刺,报复他处死瓦扬。刀子切断了他的一根大动脉,伤势太重,动脉无法缝合,卡诺总统流血而死。

这件事让卡雷尔(Alexis Carrel)深受震撼。卡诺总统遇刺时,卡雷尔就在里昂的一家医院里当外科大夫,他下决心攻克这个医学难题。卡雷尔先学绣花,然后在1902年自创了一套用极细的针和极细的丝线缝合伤口的方法,后人称之为“三针定点缝合”:先向后折叠被切断的血管断端,再将切口断面拉成三角形,在三个角各缝一针,然后沿三角形的三边缝合,这样缝合后,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可马上恢复。1906年,卡雷尔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就职,此后终生都在研究所工作(中间有几回工作中断过)。他独创了几种不损坏血管的移植方法,用于移植手术。后来,卡雷尔开始研究组织培养(他给一小片鸡心肌组织供给营养,这块组织居然存活了几十年)。20世纪30年代,他已经准备作一番更大的事业。

第一轨迹完 GloS9uzR6S1E92zNjYVrRF7vrJul+hz84SfRnkNtMdOR3yPuMGjEJd2OGPbq7O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