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2 课后习题详解

1 简述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及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答: (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

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2)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①教育行政体制可以根据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作出计划,以保证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②教育行政体制可以行使其组织职能是指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及教育计划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及通过组织机构的各种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作用。

③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发挥其管理职能,能对教育资源的管辖使用等进行管理,使教育事业顺利进行。

④教育行政体制可监控教育发展及教育行政的既定目标及计划,使教育活动及教育行政活动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并避免偏离目标,使其不断向前推进。

⑤国家教育行政体制可以为地方和学校提供诸如信息、咨询、协调、资助等服务项目,在决策环境和管理条件上对下级施以影响。

2 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是什么?

答: (1)教育行政集权制的利弊

①优点在于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②缺点在于易使教育行政缺乏弹性,难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育行政分权制的利弊

①优点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缺点在于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在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3 如何看待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体制?

答: (1)集权制和分权制并无优劣之分。教育行政上选择集权制还是分权制,必须根据各国的国家体制及传统加以考察。为促进国民教育的发展,应注重考虑在现实中选择一种类型作为基本的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各国不管采取哪一种类型的教育行政,都面临着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如何协调、连接的问题。

(2)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系统和分权制的教育行政系统在其职责的划分和作用发挥上呈现出种种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计划、组织、管理、监控、服务等职能方面。

①在计划职能方面: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注重教育整体发展计划,其计划多为指令性的,对下级机构具有强制性效力;而地方分权制的教育行政强调指导各地方教育计划的制定及协调地方教育计划的实施功能,其计划多为指导性的,对下级机构不具有强制性的效力,主要为地方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②在组织职能方面:依据中央集权原则所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系统呈现出高度集权、机构紧密的特点,特别是不同层次的教育行政组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权力支配关系;而依据地方分权原则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系统则带有分权倾向和松散的特点,特别是中央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之间保持着一种指导、援助、建议的非权力作用的关系。

③在管理职能方面:集权制国家教育行政的管理职能一般为国家或上级行政组织所具有;而分权制国家教育行政的管理职能一般赋予地方行政组织和学校。

④在监控职能方面:从途径上看,教育行政为集权制的国家强调行政监控,而教育行政为分权制的国家则注重法律监控;从行政控制的具体方式上看,集权制的教育行政多采用上下对应的控制方式,而分权制的教育行政多采用上下协调的控制方式。

⑤在服务职能方面:分权制的教育行政突出强调服务职能;而集权制的教育行政对这一职能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

4 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什么?

答: 我国现行的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领导行政管理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人民群众参政的原则是国家行政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反映到教育行政上,就构成了教育行政体制的以下主要特点:

(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教育行政机构代表人民意志,沿着正确的方针路线实行教育行政管理的根本保证。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不是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①统一领导的含义有两点:

a.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组)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以上这些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

b.从教育行政内容上讲,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

②分级管理的含义是指对全国整个教育事业实行中央、地方(包括省、市、县、乡镇)两级管理,即国家教育部与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全国及所辖地区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实行职能管理。

5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 (1)下放权力给地方和学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特征的直接反映,是一种大趋势。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体制的改革及文化的发展,使得教育日益复杂化、专业化、区域化,且变化速度加快。这些变化迫使教育组织要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而下放权力正是基本对策之一。

(2)分权的趋势并不意味着集权的无所作为。事实恰恰相反,就组织而言,由于下放权力造成诸多事业上的结合部,也由于进一步分权形成各个职能部门更依赖于其他部门,因此,组织协调工作和整体规划、宏观领导工作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强。这就要求在下放权力的同时必须注意加强宏观调控这种形式的集权。

(3)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是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键。宏观调控的内容有方向调控、进程调控、活动调控等。加强宏观调控的手段有计划调控、行政调控、法律调控、经济调控和监督手段等五种。

6 实现与加强教育行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答: 宏观调控,从过程上讲,实际上就是依据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间接调控手段或称之为管理方式,把地方、学校及个人的微观教育活动纳入宏观教育目标,使整个教育事业健康、高效地发展。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是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键。实现与加强教育行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具体如下:

(1)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①方向调控。统一制定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针、政策、法令。

②进程调控。编制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确定国民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的总需求量和构成比例,确定各类大学、各种专业的编制和标准,分配政府高等教育经费。

③活动调控。规定招生方式、标准和分配原则,教师和学生的操作准则,财务制度等。

(2)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方法

①计划调控。科学制定教育规划,加强对教育系统的管理,要加强统筹规划,确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布局,抓好各种教育形式的协调,使教育事业从外部到内部都得到协调发展。

②行政调控。要加强政策指导,发挥教育政策、法令等的导向、协调和控制功能,要把握好教育政策的弹性幅度和稳定性。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弹性小且不够稳定,使教育系统的发展缺乏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和相应的稳定,往往造成大起大落的发展变化。

③法律调控。要加强教育法规建设,健全的教育法规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是对教育系统进行控制、约束的手段。

④经济调控。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教育投资方向具有重要的管理学意义,也可以说教育投资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和惩罚的管理方式。许多国家就是采用经济资助对国内教育系统的发展实行合理的宏观控制。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紧缺而又浪费严重,因此,应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使教育系统协调发展,使教育经费获得较好的效益。

⑤监督手段。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价,健全的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价系统是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保持沟通、紧密联系的有效形式。 hqnRcf+UDk667VVMy9gV03tAnI7ozz95eDWQgtdaddOOCzeb/YSCh0RFbBaCRRC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