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尧:逆境中的明君

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尧是他死后的谥号。尧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住在外祖父家里,所以尧就从母姓。

尧登位的时候,年方十六岁,他前后在位七十年,后来将帝位禅让于舜,八年后去世,活了将近一百岁。尧在位期间,几乎都处于逆境之中,除了频繁的自然灾害,还有各种妖怪肆虐,最难缠的是一个女妖。这女妖来时,风呼呼刮,雨哗哗下,水突突涨,淹没了村庄和庄稼。

尧得知女妖如此可恶,决定亲自去除妖。他带领卫队骑马来到女妖长期出没的地方,走得人困马乏,想找口水喝,可平时到处是水的地方,这回放眼一看,却连一滴水也找不到。草晒蔫了,树也晒焦了,连地都干得裂了缝。

尧知道这是女妖在作怪,一时也无办法。正在发愁,只见他骑的白马用蹄子在一块方石上刨了三下,石头上火星直迸,一会儿便刨出一个石坑。马对着石坑长啸了三声,随着白马的叫声,一股清泉从石坑里直往外冒。兵士们喜出望外,一拥而上,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

尧和兵士喝够了水,顿时有了精神,继续往前走。忽然,一股妖风刮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女妖挡住了去路。

尧勒缰下马,走上前问话:“想必你就是那位妖姑吧?我的臣民没有惹你,你为何要残害他们?”

女妖听了哈哈大笑,心想:“人人都叫我妖怪,想不到这人臣之王能叫我一声妖姑。好好好,你有礼我有义。”想到这里,女妖就说:“我看你是个诚信的君子,这样吧,今天看你走得困倦了,不和你斗,咱们三天以后再战。”

女妖约定三天后同尧决战,可战场边上有一条河,水流很急,挡住了去路,人们行动很不方便。尧决定在河上架一座石桥,但时间很紧,只有三天,哪能修起一座桥呢。

尧想,要是白天晚上都能干就好了,只是晚上黑咕隆咚的,没个照亮的东西怎么干活?尧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尧的妻子看出了他的心事,对尧说:“你只管领着大伙儿干,晚上照亮的事我自有办法。”

尧领着人们干了一天,眼看太阳落山,天要黑了,正在发愁没有光亮,忽然天空飘来一朵彩云,红光闪闪,照得大地一片光明。人们高兴得欢呼起来,就着亮光连夜大干。

原来尧的妻子是鹿中之仙,人称鹿仙女。她见丈夫为照亮的事发愁,为了帮助丈夫修桥,便脱下自己身上的五彩霞帔抛向天空变成了一朵彩云,为人们照明。

尧的妻子却因为脱掉霞帔,失去了宝衣遮掩的缘故,顿时便现了原形,站在东边的山岭上化作了一只石鹿。

尧强忍住失去爱妻的悲伤,领着大伙儿熬了三天三夜,刚刚把桥修好,到第四天早上女妖就驾着狂风来了。

女妖一见河上架起了石桥,顿时大怒,她跳入河中,兴风作浪起来。一时间,狂风呼啸,大浪翻滚,眼看石桥就要被冲垮。

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之后,一声炸雷在天空震响,一条巨龙随着闪电从天上跳入河中直钻桥下,随即风平浪静。不管女妖怎样施展妖术,石桥总是稳稳地架在河上。

原来,尧是天上的神龙下凡。刚才看见女妖淹没石桥,一时情急,现了原形,吐出了口中的避水宝珠,安放在桥上,镇住了洪水。

女妖使尽全身解数也战不过尧,便钻出水面说:“尧王知礼,仁爱百姓,有勇有谋,能征善战,我服了。”说着张口大笑,笑着笑着就笑死了。

这样,为害甚烈的几桩事都被尧平息了。

在尧的时代,中国的农业渐渐兴盛,百姓生活主要依靠农业。虽然黄帝时已制定了简单的历法,但春夏秋冬四季还没详细划分,农民还处在自由播种阶段。碰对了天时,收成就好一些,碰不对,就一无所获。尧看到这种情况,就和他的臣子们商量,如何才能使百姓摆脱自由播种的状况,做到有计划地生产。

他派四位大臣分别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测量日影的变化,从对比的差异中,制定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并分配好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以及闰月,等等。从此,中国才有较为准确的历法。这样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有了规律可循,农民再也用不着担忧了。

此外,尧还发明了华表——一对汉白玉雕刻的石柱龙蟠螭护,铸刻精美,下有方形石栏座,意思是民众凡对王室有意见,但提无妨。

尧帝时代,天灾不断,却始终没有出现人祸,更没有大的骚乱。

智慧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中国常用的是公历和农历。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也是我国现在最普遍使用的历法,源自于西方。我国从辛亥革命后一直沿用至今。公历一年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年的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等等,都依据公历。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又称阴历、华历、夏历等。农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与公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农历年相比公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依据农历。 qDHIGdFK6Qi68gHv+fr0dKLi1KGB7/6HtjX+vtkWyY8VHV1kRMk+uAM6w5H7JX8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