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系列推荐序
格拉德威尔的世界

得到App总编辑

李翔

2000年,35岁的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引爆点》。

在此之前,他是一个留着“爆炸头”发型的记者,喜欢在家附近的麦当劳工作。他有一个数学家父亲和一个心理学家母亲,出生在英国,在加拿大长大并读大学,后来到美国工作。他是一个注定要走上写作这条路的人。6岁的时候他就开始阅读,最初的读物是《圣经》。16岁的时候,他写了一篇小说,在这篇虚构的作品里,他采访了上帝。这篇小说为他赢得了一项写作奖。

不过,后来格拉德威尔说,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要成为一个作家。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他想去广告公司工作。于是他向多伦多的18家广告公司都投了简历,结果没有一家公司觉得他是从事广告工作的料。他也想过读研究生,但是他没信心自己能考上。他想申请一份奖学金,到海外去游学一年,结果也失败了。

无奈之余,在多伦多大学拿到历史学位之后,格拉德威尔在印第安纳州出版《美国观察者》( The American Spectator )的一家小杂志社谋得了一份编辑的工作。不过,他仍然不怎么走运,被杂志社开除了,据他自己说是因为他经常睡过头。在做了几年的自由撰稿人之后,他又在《华盛顿邮报》找到了一份记者的工作,报道的领域包括商业、科技和医药。1996年,他从《华盛顿邮报》跳槽到了《纽约客》,这份杂志可以给他充分的空间来写那些他感兴趣的话题。

在《纽约客》,按照他的编辑亨利·菲德尔的说法,格拉德威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文体——“格拉德威尔式文体”。这种文体的特征是,以观念探索为驱动,在个人经历、社会事件和历史场景中来回转换,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早已默认的观念。

举两个例子。在《番茄酱之谜》这篇文章里,格拉德威尔试图解释一个在美国人的生活里很常见但是却没人仔细去探究过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能够接受不同口味的芥末酱,因此让一个更高端的品牌——贵普朋(Grey Poupon)得以崛起,人们也能够接受不同口味的意大利面酱(事实上,格拉德威尔在TED 演讲中说,有7种不同的醋、14种不同的芥末酱和71种不同的橄榄油),但是,自从亨氏推出番茄酱,这个产品就再也没有产生过什么变化?

在《天才神话:“聪明人”是否名过其实》这篇文章中,格拉德威尔用心理学原理和案例分析对麦肯锡公司和它的客户们颇为推崇的人才识别系统发起挑战:“麦肯锡需要的是那种能够跳出既有框架思考的人,可是他们从未想过,如果每个人都需要跳出框架思考,那么就应该是这个框架本身需要被调整了。”

在《引爆点》里,格拉德威尔把自己的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他从暇步士(Hush Puppies)休闲鞋的意外走红和纽约犯罪率的突然下降开始谈起,然后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用来解释事情突然变化的理论。简而言之,这套理论就是用来解释为什么某个事物突然开始流行,或者流行的趋势突然发生变化的。

尽管格拉德威尔总是谦逊地说,他一直认为只有自己的亲戚朋友才会花钱去买一本《引爆点》,但是它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28周,卖出了170万册。格拉德威尔本人也从一名《纽约客》的作者摇身一变,成为无数经理人眼中的“营销上帝”。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开始在电脑键盘和麦克风之间摇摆:作为《纽约客》的作者,他每年要为这本杂志撰写5万到6万字的文章,题材任选;作为炙手可热的《引爆点》的作者,他每年要做25场演讲(他的出场费用已经高达每场4万美元)。《时代》杂志把他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在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列出的50位管理大师名单中,格拉德威尔名列第27位,排在他后面的包括第37位的杰克·韦尔奇和第45位的理查德·布兰森[维珍(Virgin)品牌的创始人];商业杂志《快公司》称赞格拉德威尔是“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

从《引爆点》出版到现在,格拉德威尔已经出版了六本书,每一本都是超级畅销书。

在《引爆点》中,格拉德威尔分析了一个事物如何变得流行,掀起一股浪潮,或者如何抑制一个事物——比如疾病——的流行。他提出了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个别人物由三类人构成:联络员、内行和推销员。联络员是善于结识人并且会介绍这些新结识的人相互认识的人,我们认识的人中大多数都是通过联络员介绍认识的;内行是对某种事物——比如汽车、手机甚至肥皂——感兴趣并且极其了解的人;推销员则是生活中那些不停推荐我们买什么样的东西、去哪家餐馆的人。附着力法则意味着,事物本身的微小改变可以改变它的命运,比如一款商品在设计上的微小变动就可以让它大卖。环境威力法则意味着,环境的微小改变能够引起巨大的变化,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纽约地铁犯罪率的突然下降——警方只是简单地将地铁站的涂鸦清洗掉,并且严禁逃票,结果所有重大犯罪的犯罪率都下降了。《引爆点》旨在证明格拉德威尔的一种简单想法,即改变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有时候,仅仅需要找到恰当的方法,并不需要太多成本,我们就能改变世界。

在2005年出版的《眨眼之间》( Blink )里,格拉德威尔详细解释了人们所忽略的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我们非常重视理性的推论,并且我们接受的所有教育也都在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的直觉、我们的瞬间判断力。格拉德威尔要阐释的就是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他在书的序言中就举了一个典型的瞬间决断的例子:博物馆买下了一座雕像,专家们使用各种仪器对其进行研究,认为它是古希腊时期的,可是一位来访的教授第一眼就认定它是现代仿品,后来它果然被证明是现代仿品。

2008年,格拉德威尔出版了《异类》。这本书的内容是研究成功。不过,正如书的副标题说的那样,他要写的是“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格拉德威尔在书里面推翻了天才的神话。他把“10000小时定律”普及开来:这个定律指的是,在任何领域要想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必须要经过至少10000个小时的练习。他要指出的另一个关于成功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你出生的年代,甚至你出生的月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人生。美国最富有的人中有14个都生活在镀金时代 ,包括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在内的计算机大亨也都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你出生的年代决定了你在一次新的技术浪潮来临时,是否站在了一个恰当的位置上。

2013年的《逆转》讨论的是强弱对比的问题。在格拉德威尔看来,有些劣势可以成为优势,而有些旁人认为的优势其实是劣势。他从探讨大卫和歌利亚的决斗出发来解释这一点。大卫之所以能战胜歌利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拒绝遵守决斗规则。大卫拒绝了以色列军队统帅扫罗要借给他的铠甲和利剑,因为披上厚重的铠甲并手持利剑之后,行动速度就会降低,而且这会迫使他不得不像一个步兵那样和步兵中的佼佼者歌利亚来决斗。他选择在离对手有一段距离的位置向其没有遮挡的前额投出石块,从而成功击晕了歌利亚这个巨人,然后快速接近他并用歌利亚的剑斩下其头颅,而不是面对面地用兵器和歌利亚拼个你死我活。回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患上阅读障碍症的人也得到了补偿:有的人变得更会倾听,有的人变得更加善辩、更加具有说服力,而且他们都更能接受失败。相反,很多优势却未必会一直是优势。比如,并不是班级越小,教学质量就越高;不是你考入的大学越好,你就会越成功。

《逆转》出版六年之后,格拉德威尔出版了《陌生人效应》。这本书要探讨的主题是,陌生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误解、轻信和冲突。为什么一名古巴间谍能够潜伏中情局很多年,能够成功骗过其他经验丰富的情报官员?并且更让人吃惊的是,当事后反思时,人们其实能够发现其有过无数的破绽。为什么尽管不断有人向美国证监会等机构举报麦道夫,但他的庞氏骗局依然能够维持那么多年?为什么交通警察会开出那么多罚单,并且很容易跟司机发生冲突?

除了以上五本书,格拉德威尔还把他为《纽约客》写的文章结集出版为一本书——《大开眼界》。我前面提到的《番茄酱之谜》就被收录在这本书里。这本书还收录了他对《黑天鹅》一书的作者塔勒布的采访。

格拉德威尔的每一本书都在探讨一个每个人都会关心的问题,并且能给出一个不同的思考维度:某个事物为什么会流行?人们是如何思考和决策的?什么样的人能够取得世俗成功?优势和劣势如何互相转换?人们为什么会轻信他人,又为什么会跟他人发生冲突?

他的每一本书都是典型的“格拉德威尔式文体”,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最新的科学研究,以解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并改变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格拉德威尔在一次采访中盛赞另一位非虚构作家迈克尔·刘易斯为天才,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天才呢?

格拉德威尔曾经说,他写作的动力之一就是想知道,如果用另一个人的眼睛、另一个人的头脑去看、去思考某个问题,他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无论是关于番茄酱、“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还是一桩公司丑闻。如今,通过他的书,我们有了一条捷径,可以透过他的眼睛和头脑去看、去思考问题。

我强烈推荐你随便翻开一本格拉德威尔的书,走进格拉德威尔的世界。他一定会改变你对事物的既有看法。 YsBo27Xvzz5nUrYUmrf9EMb80zNTNr978Y/ycXyRMi3iwsepG58O2Poj/RygtuR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