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坦诚、直率地赞赏他人

能让人自愿去做任何一件事的办法,就是真诚地赞赏他人。多研究别人的优点,忘掉恭维、谄媚的话语,给人以由衷、诚恳的赞赏。

世间只有一个办法能让人自愿去做任何一件你希望他做的事。那办法是什么,你是否静下心来想过?确实,只有这个办法才行得通,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其他方法。

当然,你可以拿一支左轮手枪对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自会乖乖地把手表给你。你也可以用恫吓解雇的方法命令下属做事,甚至鞭打或恫吓让一个孩子做你要他做的事。但这些粗笨的方法都会引起不良反应。

我所谓叫你自愿去做一件事的方法,那就是把你需要的给你。

你需要些什么?

20世纪维也纳最享盛誉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所做的事都来源于两种动机,即性冲动和成为伟人的欲望。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教授的见解稍有不同,他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动,是“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请记住“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这句话,它很重要,你将多次在这本书中看到它。

你需要的也许并不多,可有些你会不容拒绝地不懈追求。每个正常的成年人,差不多都想要这些:一、健康和生命的保障;二、食物的供给;三、充足的睡眠;四、金钱和金钱所能买到的一切;五、生命的后顾;六、性生活的满足;七、子女的健全;八、自重感。

所有这些几乎都可以满足,可是其中有一种欲望跨越了食物、睡眠等,既深切又难以满足,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成为伟人的欲望”,也就是上面那句“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林肯有封信的开头就说:“每个人都喜欢被恭维。”威利·詹姆斯也说过:“人类天性中最深的本质,就是渴求被人重视。”注意那并不是“希望”“欲望”或者“渴望”,而是说——“渴求”,被别人重视。

这是人类痛苦而亟待解决的别样“饥饿”,如果能真正满足人们的这种渴求,就可以掌握他们。

对自重感的欲望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差别。我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那时我还是个农家少年,我父亲饲养了一种优种猪和一种白脸牛,因为有了它们,我们在地方牲畜展览会中获得了几十次头奖。父亲用针把蓝缎带的奖章别在一条白布上,当有亲友们来我家时,他就拿出这条白布来,我们各握一端,展示在亲友面前。猪、牛并不会意识到那些蓝缎带是它们赢得的荣誉,可这对父亲来说却很重要,因为这些奖品使他获得一种自重感。

假如我们的祖先没有追求自重感的强烈冲动,我们就不会有文化流传,也就和其他动物没什么区别了。

自重感的欲望曾激起一个贫困的杂货店店员发奋读书——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在自重感的驱使下,他从堆满杂货的大木桶中找出了五毛钱,买来法律书籍刻苦研读。你也许听说过这个店员,他叫林肯。

同样是自重感的欲望,激发狄更斯写出不朽名著,令华伦完成他的伟大设计,让洛克菲勒积攒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这个欲望能让富翁花费巨资建造豪宅;能让你穿上最新潮流的服装,驾驶最豪华的轿车,谈论你那聪明伶俐的孩子。

可也就是这种欲望,让许多青少年沦为了盗匪。纽约警察总监马罗南曾提起过这样一件事,许多年轻罪犯盲目追求虚荣,他们在被捕后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看那些把他们写成英雄的小报,并为自己的照片能跟科学家、政治家、影视明星同样占去许多版面而高兴,至于进受刑室坐电椅,则好像是另外一回事。

你想如何得到你的自重感?由此可以确定你是怎样的人,确定你的性格,这对你来说非常重要。譬如,洛克菲勒在中国北京投资建造现代医院,照顾许多他不曾见面也永远不会见面的贫民,由此获得他的自重感。反之,狄林克以抢银行、杀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直到被警方逮捕,逃入农舍里的他仍自豪地大声叫道:“我是狄林克!我不会杀害你,但我是狄林克!”对他来说,“人民公敌”就是一项“荣誉”。

如何获得自重感,这就是狄林克和洛克菲勒最大的差别。

历史上有许多趣事,都源于名人对自重感的追求。拒绝第三次连任的华盛顿,并不拒绝被称为至高无上的美国总统;哥伦布向皇家请求授予海洋上将和印度总督的头衔;女皇凯瑟琳从不拆阅没有“女皇陛下”称呼的信件;而林肯夫人在白宫也当了一回“母老虎”,她向格兰特夫人吼道:“在我没请你之前,你怎敢坐在我面前!”

1928年,伯德将军去南极探险时得到了一些百万富翁的资助,但要满足他们的附带条件,即用他们的名字命名那些冰山。维克多·雨果希望把巴黎改为他的名字,就连莎士比亚也想获得徽章为自己的名字增辉。

有时人们故意装病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注意,变相满足自重感。麦金莱夫人就强迫她丈夫,放下作为美国总统而要处理的许多国家重要事务,几个小时地依偎在自己床边,直到她睡着,由此获得自重感。此外,她还坚持要麦金莱陪她一起看牙医,目的是她医牙疼痛时被丈夫注意。有一次麦金莱因和国务卿海·约翰有约,不得不留她一个人在牙医处,这位夫人便大发脾气。

作家玛丽·罗伯茨·林哈特有一次跟我讲了一个年轻能干的少妇,曾为得到自重感而装病的故事。有一天,这个少妇忽然“发现”一个现实问题,岁月不饶人,孤独的晚年已离她不远,于是感觉生活没有希望了。就这样,她躺在床上病了十年。这期间,她年迈的母亲每天要上下三楼,端着盘子去照顾她,直到有一天,这位母亲终因过度疲惫而去世,而床上的这个病人,沮丧了几个星期后却穿衣起床,身上的病也消失了。

一些专家宣称,为了在幻境中得到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自重感,人甚至会发疯。在美国的医院中,精神病患者比其他所有患者加在一起还多。如果你已超过十五岁,又住在纽约这个地方,那么你就有百分之五的机会在疯人院住上七年多。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错乱?

这么笼统的问题,没有人能回答出来,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别的疾病会伤害脑细胞,从而导致癫狂。事实上,约有半数以上的精神病可以归源于这类的病因。可是,另外那一半患者呢?那令人惶恐的半数,患者的脑细胞却没有任何病态——在这一类患者去世后,通过解剖,在最高性能的显微镜下发现,其脑细胞组织完全跟我们一样健全。

他们到底是怎么疯的?我曾向一位神精病院的主治医师询问过这方面的病理知识,他的回答是:他也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会精神错乱。不过,他也作出了这样的解释,许多精神病人,在疯癫中找到了现实世界所无法获得的自重感。

这位医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女患者遭遇了婚姻的悲剧,她向往爱情、孩子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及声望,可是现实却没有满足她的幻想。她丈夫不爱她,甚至不愿跟她一起用餐,还强迫她服侍自己在楼上房间吃饭。她没有孩子,没有社会地位,终于精神错乱。

现在,在她的幻想中已和她丈夫离婚,并恢复了少女时的姓名。她现在相信自己已嫁给一位英国贵族,因此坚持要人家称她是史密斯夫人。当然,孩子在她的幻想中也有了。她每次会对去为她诊病的医生说她前一晚生了一个孩子。

这故事悲惨吗?我不知道。那位医师对我说:“即使我能治愈她,让她再次清醒,我也不想这样做,因为她现在才似乎真正获得了期盼中的快乐。”

整体说来,精神失常的人似乎比你我都更快乐。既然疯狂能带来快乐,那么为什么不呢?

神精病人已经解决了他们曾经的问题。他们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签张百万元的支票给你,或者给你一封介绍信去见一位名人。在幻境中,他们找到了期望已久的自重感。

如果人们对自重感真能迫切渴望到精神失常的地步,那么,试想在他尚未疯狂前就给他真诚的赞扬,会产生怎样的奇迹……

有史以来,年薪百万的只有克莱斯勒和施瓦布两人。其中的施瓦布,为什么会从安德鲁·卡内基那里得到年薪百万元也就是一天三千元的收入呢?因为他是优秀的天才,还是他在钢铁制造业方面有特长?都不是。

施瓦布对我说,他许多属下在钢铁制造方面知道的比他要多,但这不重要,他的高薪是来自于他待人处世的特殊能力。什么能力?下面是他亲口所说的情形:“我认为我能激发人们的热情,那是我所具有的最大资源。我激发每一个人充分发挥才能的方法,就是赞赏和鼓励!”他还说,世界上最易摧毁人志向的就是上司的批评,因此他从不批评任何人,只会激励。“我急于称赞而迟于挑错,如果说我喜欢什么的话,那就是真诚称道,不吝啬赞扬。”

这些话应该刻在铜牌上永久保存,并悬挂在全国每一个家庭、学校、商店和办公室里,让人们记住,甚至应该在儿时就背下来。如果我们真能按照这些话来做,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一般人所做的与这些话完全相反,他们不喜欢什么,就会尽量挑剔,即使对喜欢的也会一句话都不说。

施瓦布又说:“在我一生的阅历和阅人中,无论谁,不管他如何伟大、地位如何崇高,无不是赞许比批评更能成就其伟大事业。”

的确,他所说的正是安德鲁·卡内基取得惊人成就的一个原因。卡内基公开称赞他的同仁,甚至在墓碑上这样写道:

埋葬在这里的,是一个知道怎样和比他更聪明的人相处的人。

真诚的赞赏也是洛克菲勒待人成功的一条秘诀。当他的伙伴贝德福德在南美搞砸了一桩买卖而使公司亏损一百万时,洛克菲勒没有任何批评或指责。他知道贝德福德已尽了最大努力,何况这件事已经结束了,所以他真诚地恭贺贝德福德,说他幸而保住了百分之六十的投资。洛克菲勒说:“这已经不错了,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能称心如意。”

齐格飞,这位在百老汇成就最惊人的歌舞剧家,就是依靠称赞而获得了成功。凭此他能把别人不愿多看一眼的女子改变成舞台上神秘动人的明星。他知道赞美和信心的价值,因此他诚心赞美女性,让她们相信自己的美丽,从而激发她们的热忱。但齐格飞并不只是空泛的称赞,他很实际地为歌手增加薪金,从每周三十元到一百七十五元。他也很重义气,福利斯歌舞剧开幕的当晚,他给剧中的明星发贺电,并向每一个出演的女子赠送一朵美丽的玫瑰花。

我有一次迷上了近来兴起的绝食,整整六天不吃东西——这并不难,因为第六天比第二天还更加不饿。不过我们知道,法律上让家人或雇员六天不吃东西是一种犯罪。可是,如果六天、六周乃至六十年不给予他们期盼中的赞美,那又会如何呢?事实上赞美和食物同样重要。当年,著名演员艾尔弗雷德·伦特在《维也纳的重聚》中担任主角的时候,曾经这样说过:“比起别的,我最需要自尊的滋养。”

我们能为孩子、朋友和雇员提供牛排、薯片等食物,补充他们体内必需的营养,可是却忽略了对他们温言赞赏,所以给予他们自尊所需要的营养是很匮乏的,如果这些“明日之星”将来在被赞赏的记忆上有所缺失,那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有些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想:

不就是老套的恭维、阿谀么,这对受过教育的人来说根本没用,我都尝试过……

这是当然,拍马那一套那么肤浅、虚伪的招术是骗不了明白人的,它本就该失败,而且事实上也经常失败。诚然,有些人也会对此渴望到接受任何东西的地步,就像一个饥饿的人甚至会吃青草。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就曾说女王维多利亚会接受奉承,所以他多少会在这方面下些工夫,以便处理好和女王的关系。但人与人不同,他所要做的并不是我们一定要做的。长远来看,奉承对你弊大于利,因为奉承是虚伪的,和假币一样花不出去。

赞赏和奉承有何不同?一个是真诚的,一个是虚伪的;一个发自内心,一个口是心非;

一个是无私的给予,一个是自私的图谋;一个为人钦佩,一个令人不耻。至于怎样对号,相信读者会有这个辨别的能力。

最近我在墨西哥城的查普尔特佩克宫看到他们的英雄奥伯利根将军的半身像,下面刻着他的名言:“别怕攻击你的敌人,提防谄媚你的朋友。”

我在这里绝不是让人去奉承、谄媚,我讲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法。

在白金汉宫书房的墙上,悬挂着英皇乔治五世的六条格言,其中一条说,“教我既不要奉承也不要接受廉价的赞美”。卑贱的赞美,这就是所谓的谄媚。我曾经看过一句关于谄媚的话,很值得写在这里:“谄媚明白地告诉别人他是怎么想他自己的。”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曾说:“你要说的任何言语,总离不开自己。”如果我们只要恭维、谄媚就够了,那么所有人都可以学会,都能成人类关系学专家了。事情可没那么简单。

我们在思考某些特定问题之外,会用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思考自己。可如果停下来一会儿,去想想别人的优点,那么再和别人说话时,就不必说些违心话,连自己都能发觉那是谄媚。

爱默生还说过,“我见过的每个人都有胜过我的地方,我向他们学习这些优点。”这个见解非常正确,值得我们重视。

少想一些自己的成就和需要,多研究别人的优点,忘掉恭维、谄媚的话语,给人以由衷、诚恳的赞赏。人们会珍视你的话,甚至牢记一生,即使你自己已经忘却,但他还会记得:曾经有一个人诚恳地赞美过我。

所以,请坦诚、直率地赞赏他人。 mnqSso96yxbaUk59aKcqR7fR6Osph5tV32FQqDmgz8ndPehsrOS/KKrULEpf7B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