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萨尔贡一世是阿卡德帝国的开创者,最早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萨尔贡”长期被视作古代两河流域的国王称号,直到近年考古发现才证实历史上确有其人[参见第16章]

腓尼基人的船(石棺浮雕,公元2世纪)。腓尼基人自称“迦南人”,是一个生活在地中海东岸(今黎巴嫩一带)的古老民族,以善于航海与经商而著称于世[参见第17章]

迦太基城复原图(现藏于突尼斯迦太基国家博物馆)。迦太基位于今突尼斯北部,起源于腓尼基人建立的殖民城邦,在布匿战争中败于罗马后被夷为平地[参见第17章]

埃及传奇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墓葬雕刻,位于帝王谷。作为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他既是一位战无不胜的统治者,也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参见第18章]

亚述帝国雄主亚述巴尼帕猎狮浮雕(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猎狮是亚述的传统活动,国王每年都会亲自狩猎,以炫耀其武功,并命人将猎狮场面刻于墙上[参见第18章]

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场遗迹,位于希腊南部平原。首届竞技会于公元前776年在奥林匹亚举行,每4年举行一次,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源头[参见第23章]

《雅典学院》(1511年)是拉斐尔的一幅名作,他打破时空界限,将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名人汇聚一堂,以纪念古希腊历史上这一思想的“黄金时代”[参见第23章]

《伊苏斯之战》(马赛克镶嵌画,公元前1世纪,出土于意大利庞贝城)。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过程中,在伊苏斯大败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参见第26章]

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与印度君主波鲁斯在海达斯佩斯河会战中相遇,波鲁斯的象军令希腊士兵惊惧,但仍未能将其战胜(Nicolaes P. Berchem,17世纪)[参见第26章]

帕提亚彩陶武士像(公元2世纪至4世纪,出土于叙利亚)。帕提亚帝国又称安息帝国,位于伊朗,曾与西汉、罗马、贵霜帝国并立,成为当时的亚欧四大强国之一[参见第27章]

《波伊廷格地图》是现存唯一的罗马帝国交通图,长达6.75米,宽34厘米。原本绘制于公元前1世纪,图为13世纪的复制品,曾长期由波伊廷格家族收藏[参见第33章]

图拉真纪念柱浮雕(局部)。位于罗马图拉真广场,为纪念图拉真征服达西亚而建,柱身上环绕着长达200米的饰带浮雕,表现了罗马军队征战及凯旋的场景[参见第33章]

罗马统治时期祭祀拉–哈拉克提神的墓碑,描绘了古埃及“三位一体”的神奥西里斯、荷鲁斯与伊希斯(公元1世纪至2世纪,现藏于慕尼黑埃及艺术博物馆)[参见第36章]

位于意大利波佐利的古罗马朱庇特-塞拉皮斯神庙,体现了罗马与埃及两种主神信仰的融合(James Graham,摄于约1858年,现藏于苏格兰国立美术馆)[参见第38章]

《阿提拉的盛宴》(Mór Than,1870年)。据记载,西迁的匈人把他们的乐舞也带到了匈牙利平原,本图根据东罗马帝国史学家普利斯库斯对匈人的记录绘成[参见第40章]

公元626年,萨珊波斯、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联军围攻君士坦丁堡(罗马尼亚摩尔达维亚教堂壁画)。最终,这座以易守难攻而闻名于世的名城成功化险为夷[参见第41章]

尼尼微战役(627年)是7世纪初期拜占庭与萨珊波斯战争中的关键一役,战争的失败引发了萨珊波斯的内战(Piero della Francesca,约1452年)[参见第41章]

《张议潮出行图》。敦煌壁画的主题大多是佛教故事,现实题材较为少见,该图描绘了张议潮从吐蕃手中收复沦陷数十年之久的沙州,全军高唱《大阵乐》凯旋[参见第42章]

732年,阿拉伯帝国在征服西班牙后,开始进军法兰克王国,但在普瓦捷战役中被法兰克人击败,征伐西欧的进程也就此止步(Eugene Delacroix,1830年)[参见第44章]

波斯细密画插图(约1560年,现藏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选自中世纪波斯文学经典《七宝座》,由萨法维王子易卜拉欣·米尔扎命人创作[参见第44章]

中世纪阿拉伯天文学可谓成果斐然,拥有大量专业的天文台和专职天文学家。图中的星盘(1291年)由拉苏尔·穆扎法里制作,是献给一位王子的礼物[参见第44章]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但罗马帝国昔日的荣光并未再现(Friedrich Kaulbach,1861年)[参见第45章]

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围攻,借助多种攻城器械,终于攻陷了耶路撒冷,这是这座“圣城”第一次被攻陷(Émile Signol,1847年)[参见第46章]

1204年,教皇英诺森三世派使节前往罗斯,以皈依罗马天主教为条件,答应为罗斯王公罗曼·姆斯季斯拉维奇加冕,但遭到拒绝(Nikolai Nevrev,1875年)[参见第46章]

哈隆·拉希德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最著名的哈里发,因与法兰克国王查理曼结盟而蜚声西方,图为拉希德的贡使面见查理曼(Jacob Jordaens,1663年)[参见第46章]

1571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向欧洲大举进攻,由西班牙、罗马教廷和威尼斯组成的联合舰队在勒班陀海角将其彻底击溃(Andries van Eertvelt,1640年)[参见第48章]

《收复格拉纳达》(Francisco Pradilla Ortiz ,1882年)。穆罕默德十二世(天主教徒称之为Boabdil )向阿拉贡国王费迪南和卡斯提尔女王伊莎贝拉投降[参见第48章]

《加泰罗尼亚地图集》中描绘的丝绸之路上向东方行进的商队,绘图者参考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描述,将东方视作富庶之地(Abraham Cresques,1375年)[参见第49章]

1340年的斯鲁伊斯海战为英法百年战争揭开了序幕,法国舰队损失惨重,无法跨越英吉利海峡,因而后续战役大多发生在法国本土(JeanFroissart,15世纪)[参见第49章]

1492年,当哥伦布登上新大陆时,他兴奋地称之为“新世界”,但随即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当地土著居民的争斗之中(John Vanderlyn,1842—1847年)[参见第49章]

“维多利亚”号是唯一一艘在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中幸存的船只,选自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地图集《寰宇全图》中的一幅太平洋地图(Abraham Ortelius,1589年)[参见第49章]

苏莱曼一世。作为奥斯曼帝国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520—1566),苏莱曼将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带入了极盛时期,被称为“立法者”[参见第51章]

阿兹特克帝国首都特诺奇提特兰地图(Friedrich Peypus,1524年)。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率军征服并毁灭了这座岛上城市,今天仅存地下遗迹[参见第51章]

查理五世的葬礼上,仪仗举着撒丁王国的国旗。查理五世对葬礼极有兴趣,不仅喜欢参加他人的葬礼,甚至曾为自己举行过葬礼(Christophe Plantin,1559年)[参见第51章]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Gerard Terborch,1648年)[参见第52章]

黎塞留是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也是天主教枢机主教,以强硬手段巩固了王权专制制度,成为将法国改造成现代国家的功臣(Philippede Champaigne,1640年)[参见第52章]

1704年,在夺取波罗的海门户纳尔瓦之后,彼得一世阻止士兵劫掠当地居民。在此前的大北方战争中,俄军曾在此被瑞典击败(Nikolay Sauerweid,1859年)[参见第52章]

《坎帝诺世界航海图》(1502年)是现存的最早描绘“教皇子午线”的世界地图,也是最早反映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葡萄牙人向东西方探索的地图[参见第53章]

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中,克莱武与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统治者米尔·贾法尔相互勾结,图为两人在战后会面(Francis Hayman,现藏于英国国家肖像艺术馆)[参见第53章]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路易十六喜爱机械,曾经改进断头台,最后却用到了自己身上,他也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国王(Georg H. Sieveking,1793年)[参见第55章]

1815年的滑铁卢之战中,英军方阵迎战法军胸甲骑兵。拿破仑的最后一战以失败告终,也宣告了拿破仑帝国的终结(Henri F. E. Philippoteaux,1874年)[参见第55章]

20世纪初表现门罗主义的美国漫画。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欧洲列强不应再插手美洲国家事务,但对拉美国家而言却成为一句虚假承诺[参见第56章]

1909年7月25日,法国发明家、工程师路易斯·贝莱里奥(Louis Blériot)驾驶XI型单翼机,首次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参见第57章]

1804年,英国工程师特里维西克把瓦特的蒸汽机应用于运输业,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实际运作的蒸汽机车,为19世纪蒸汽动力机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参见第58章]

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作为主会场的水晶宫成为最大亮点,也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强大工业实力的体现[参见第58章]

1781年,康华里将军在约克镇之战失败后投降。这是新成立的合众国政府邀请画家绘制的反映独立战争的爱国题材系列画作之一(John Trumbull,1817年)[参见第60章]

汉普顿罗兹海战是美国南北战争中最著名的一场海战,北军的“莫尼特”号和南军的“梅里马克”号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舰的对决(Kurz & Allison,1889年)[参见第60章]

在普法战争初期的马斯拉图尔之战中,1870年8月16日,罗伊斯侯爵海因里希十七世正在率兵作战,最终普军阻断了法军西退之路(EmilHünten,1902年)[参见第61章]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一跃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强国(Anton von Werner)[参见第61章]

1889年,英国殖民者塞西尔·罗德斯(Cecil Rhodes)创立了英国南非公司,并于1895年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罗德西亚”(包括今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参见第62章]

1635年,方济各·沙勿略受命成为耶稣会的首批传教士,前往葡萄牙开辟的东方地区传教,在临行时向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辞行(José AvelarRebelo)[参见第63章]

长崎出岛平面规划图(1824—1825年,现藏于荷兰皇家图书馆)。江户幕府执行“锁国”政策后,荷兰人只能在长崎的扇形人工岛上居住以及设立贸易站[参见第63章]

浮世绘作品中描绘的“黑船”(日本江户时代对来自欧美的蒸汽船的称呼)。1853年的“黑船来航”事件为日本浮世绘增添了一种新题材,即“开化绘”[参见第63章]

“战争就是普鲁士的国家产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号召反抗普鲁士(即当时的德国)的宣传画,将其描绘成盘踞在欧洲地图上的一条章鱼(1917年)[参见第65章]

1886年的一幅大英帝国地图。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习惯把大英帝国各领地和殖民地用粉色标出,以展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参见第64章]

堑壕战是整个“一战”最鲜明的特点,战争期间的每一次交战都是一场消耗战,并演变成一场可怕的屠杀,战壕也由此被士兵们称为“人间地狱”(1916年)[参见第65章]

1917年的国际妇女节这天(俄历2月23日),俄国工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发动大罢工,揭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并最终推翻了沙皇的统治(Kevin Murphy)[参见第66章]

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条约》在凡尔赛宫镜厅签署,坐在长桌正中央的德国代表贝尔(Johannes Bell)正趴在桌上埋头签字(William Orpen,1919年)[参见第67章]

1920年11月15日,国际联盟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大会,共有41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但国联沦为大国操控国际关系的工具,未能很好地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参见第67章]

PQI4oVJRLrpbNyRDev03Y+IFOf+2h7yRCZZmjsKSFA1iKL5coa3ErlejGqlpOf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