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现状

一、与种族的关系

肿瘤在不同种族的发展有明显差异。例如鼻咽癌以中国人常见,尤以广州方言区的人群发病率最高,移居海外的华侨也有同样情况。在美国西海岸定居50年以上的华裔后代患鼻咽癌的发病率仍是当地美国白人的30~40倍。原发性肝癌是非洲班图族人最多见的恶性肿瘤,而其非洲人并不高发。印度人口腔癌发病多,哈萨克族人食管癌较常见。皮肤癌与不同人种皮肤色素沉着有关。这些都表明肿瘤在不同种族中分布是不同的。各族混杂居住的地区,这种差别更显突出。如马来西亚住着3个种族,调查发现,马来族人淋巴肉瘤发病较多,印度族人口腔癌高发,中国人则以肝癌、鼻咽癌常见。新加坡的统计也有类似的结果:华侨较该地的马来西亚人、印尼人、越南人、泰国人多患鼻咽癌。就华侨而论,以说广州方言者鼻咽癌最高发,说潮州方言者和说客家方言其次,说福建方言者最低,食道癌则刚好相反。不同种族人群肿瘤的分布特点不同,不一定是种族易感性不同的结果,更可能是生活习惯不同所造成的。

二、与经济的关系

据报道,波兰城市胃癌残废率较农村低,与社会经济阶层之间呈负相关,即收入高的阶层死亡率低,相关系数男女一致。波兰认为吃霉变马铃薯有关,减少摄入马铃薯后胃癌开始减少。美国胃癌发生率在20世纪30年代较高,后一直下降,与其经济增长有关。日本胃癌一直居世界之首,死亡率约达万分之五。1960年后逐年下降,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后经济起飞密切相关。经济决定饮食构成。日本癌症研究所所长平山维氏认为,多吃牛奶和新鲜蔬菜,少吃盐腌食物,是胃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经济条件决定上述饮食的选择。

肠癌与胃癌恰恰相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肠癌(主要是结肠癌)死亡率增高,呈正相关。肝癌死亡率高者为非洲和南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由于穷困,饮食选择性不大,从欧美输入大量霉变食物(发霉花生、玉米等),摄入黄曲霉素较多,加之地处热带,食物贮存条件不好,易霉烂等,造成了肝癌高发。

乳腺癌在经济发达国家日渐增多,我国城市发病也与日俱增。研究表明,与摄入高脂肪有关。宫体癌多发于富有阶层。宫颈癌则多见于穷人,与生活卫生条件(如用水)不好,卫生知识水平低,性生活不卫生有关。

有人按经济收入研究口腔、喉管和肺癌,发现收入低者上述3种癌症均高,其次为中等收入者,再次为高收入者。

三、与环境的关系

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波特首先指出,人类患癌是接触环境的结果。目前已知,气象、气候、地理、地质、土壤、水源、地球化学、动植物生态均可影响癌症的发病。癌从环境来看,首先表现在癌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据调查,在干旱的山区和丘陵地区食道癌发病率较高,热带、亚热带沿海潮湿多雨地区肝癌发病率较高,年平均气温低于16℃的一些谷地(非洲)伯基特(Bmkitt)淋巴癌多见;土壤中含镁量较高,胃癌发病率较低;工业区下风地带肺癌发病率较高。

癌症也与环境密切相关,又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职业特征。200多年前,英国医生已发现长期与防锈剂接触的铁路工人,各部位癌肿发病率都有升高趋势;锡矿职工由于在其工作场所粉尘中和烟尘中有15种无机化学物质可能发生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故肺癌发病率较高;合成染料厂中患膀胱癌的较一般人多;大量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人易患白血病;铀矿工人和石棉矿工人肺癌的发病率都高。据美国报告,使用石棉的工厂中,吸烟可使患癌率增加8倍。另据荷兰报道,养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原因,养鸟的危害性比吸烟还大。养鸟者比不养鸟者肺癌发生率高8倍。因鸟羽绒中散布的微尘可引起肺癌。

大量的肿瘤流行病学分析研究表明:癌的病因80%~90%是环境因素。医学家们将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和行为,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规律等;另一类是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空气及水的化学污染、滥用药物等。目前学者认为前一种因素更为重要。根据某些西方学者的估计,不同环境因素在致癌作用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饮食习惯约占36%;吸烟约占30%;饮酒约占3%;生育及性行为约占7%;食品添加剂影响约占1%;职业有害因素约占4%;环境污染约占4%;可影响健康的工业产品约占1%;药物及医疗过程问题约占1%;地质物理因素约占3%;各种感染因素可能为10%。

由上述可见,不良饮食、吸烟及饮酒这三项与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因素,在所有环境因素中约占70%,因此,如果我们能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生活和饮食习惯,持之以恒地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方式,同时积极有效地改善生产、生活和公共环境,那么人类患癌症的机会将会大大降低。

包括空气污染、杀虫剂、农药等污染,伴随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加速而使癌症死亡率有所增加。如汽车废气,家庭煤烟含3,4-苯并芘等致癌物,可致肺癌。上海肺癌死亡率70年代为50年代的2.1倍,最高点在闹市区。我国各大城市及其远近郊县男性肺癌死亡率的差别与环境污染关系密切。

上述致癌因素可概括为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行为两大方面。因此,WHO结论:防治癌症主要靠社会和行为措施。当然,并不否定技术和药物的作用。

四、与饮食结构的关系

经过调查发现,女性癌症患者的50%、男性癌症患者的30%可能是由于饮食因素引起的。因此,“癌从口入”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例如,长期喜食过咸的食物,会破坏胃黏膜的功能,使胃溃疡疾病转化为胃癌。其他盐腌、烟熏、烤制的食物如咸肉、腊肠、熏鱼、火腿、咸菜等,由于在加工过程中使用过量的色素添加剂和形成亚硝胺等物质,故长期偏食这类食物也易致癌。日本人患胃癌人多可能与常食腌制食物有关。其次,癌从口入还与人体摄入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足有关。例如,如食用含硒量不足的食物,则大肠、乳腺、卵巢、喉、胰腺等癌症的发病率就大大增加。而摄入维生素不足,因身体的抵抗力低,也容易诱发癌症。科学研究表明,口腔、咽喉、食道、胃、前列腺、直肠、结肠、肺、乳腺等部位的癌症均与饮食有关,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来防治。为此,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吃霉变食物 现已查明,发生霉变的玉米、花生的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素B 1 ,这种霉菌可诱发肝癌。某些霉素滴入气管内可引起致癌,注入皮下可引起纤维肉瘤。

2. 不能过量吃高脂肪食物 脂肪本身不会致癌,但长期多食脂肪食物,会使大肠内的胆酸和中性胆固醇浓度增加,这些物质在体内蓄积而诱发结肠癌。高脂肪食物还能增加催乳激素的合成,促使发生乳癌。据调查,美国结肠癌的发病率比非工业化国家高10倍,乳腺癌高5~10倍,均与高脂肪饮食有关。

3. 不吃已被污染的食物 例如被农药、化肥、石棉、纤维多环烃化合物和重金属污染的主食和副食,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引起组织细胞发生突变而致畸、致癌。如智利盛产硝石,广泛使用硝酸盐肥料,使粮食中硝酸盐的含量过高,造成了亚硝胺致癌的物理化学因素。

另外,水源污染也是病从口入的重要原因。污水中可能包括有致癌的金属离子、苯并芘及黄曲霉素等毒物。因此,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采用净水装置等提高水质,也是防止癌从口入的重要环节。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不偏食。什么是营养?有人会回答说:杂吃就是营养。为防止体内引起营养素缺乏,就要提倡杂吃。只要在日常饮食中加以注意,就可把“癌从口入”减少到最低程度。我国以胃、食管及肝癌多见。初步研究认为,与喜欢吃发酵霉变食物,吃新鲜蔬菜少有关。如南方是胃癌低发区,广东人饮食以“生、冷、淡”为特征,居全国胃癌低发区,而北方则因气候条件,冬季吃腌菜、咸菜较多,缺少维生素C,不利于阻断致癌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形成。同时,食管癌高发区(如太行山区四周等),人们喜吃发酵霉变的酸菜。肝癌高发区江苏启东海门市,广西扶绥县,人们吃玉米多,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潮湿多雨,粮食易霉变。所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雷州半岛、北部湾附近,甚至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肝癌都较高发。胃癌与暴饮暴食、食道癌与营养不平衡有关。

经济发达国家的肠癌、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则与高脂肪饮食密切有关。日本移民于美国,由于饮食因素改变,很快胃癌下降,肠癌上升,接近于美国白人。

丈夫吸烟危害妻子。吸烟者妻子的肺癌死亡率比丈夫不吸烟者高1倍。如果妻子也吸烟,则又高于1倍。国外对吸烟的危害比较清楚,社会舆论也很重视,健康教育工作较深入,使近年吸烟率有所下降。我国却相反,吸烟率逐年上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加1倍,香烟产量增加了10倍,同时所产烟含焦油高,每支超过25mg,危害严重。吸烟所致肺癌常需10多年或数十年才见后果。英国牛津大学比图认为:根据上述数据,中国每年有3万男性因吸烟致癌而早死,另外3万死于其他非癌疾病。预计到2025年,每年肺癌人数增到90万,加上1倍的其他疾病,总计有180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的过早死亡,为目前每年死于全国癌症人数的1倍。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据WHO 1986年一份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早死,其中60%的肺癌新病例由吸烟引起,预测到2000年每年有200万。90%肺癌,70%慢性支气管炎和25%心脏病与吸烟有关。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吸烟都成了严重问题,每年850亿美元用于香烟消费,平均每个人(包括男女和儿童)每年吸1 000支烟以上。美国全部死因中25%是由吸烟引起。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专家们分析了2 800份癌症患者病历,研究了婚姻状况对癌症的诊断、治疗和幸存比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单身者、离婚者或丧偶的人,在医生诊断患者有癌症之后一般比结婚的人在发现癌症后死得早。而且结过婚的人在癌症早期做出诊断的可能性也比单身的人多。更为重要的是,在发现患有癌症后5年仍然活着的人的比率,结婚者比单身者高2倍多。为什么结婚的人会有这些特点呢?专家们认为可能是因为配偶双方互相关心,常常能较早地注意到一些癌症的早期症状并及时到医院检查,获得早期诊断,而且在确诊后,也可以从配偶方得到更多的慰藉。另外,结婚者精神健全程度一般比较高,比单身的人更易经受得住癌症的精神打击。

五、与性生活不洁的关系

性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如多个性伴侣、性生活不卫生、多子女、宫颈炎症等,宫颈癌发病率高。据我国研究,阴茎癌与宫颈癌死亡呈正相关。特别根据高发区调查,华中一带山区冬季无取暖设备,洗澡少,宫颈癌高发。但华南的高山区有洗澡习惯,则呈低发。

六、与文化水平的关系

卫生知识水平、生活方式和行为,对癌症发病也有影响。我国研究,45~54岁癌症死亡率中,大学文化9.32/万、高中14.38/万、初中13.35/万、小学18.17/万、文盲12.47/万。美国资料与我国近似。芬兰对20~59岁人群做了7年研究,受教育少于8年的人群其癌症相对危险性较受教育高于8年增加1倍。

七、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心身疾病中也包括一部分癌症,即社会心理因素可促进某些癌症的发生或死亡。我国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说明,受过严重社会刺激和爱生闷气者,特别是吃饭生闷气的人,较易患胃癌。肿瘤学者发现,忧郁型性格易患癌症。据报道,B型(抑制型)性格易患癌,是由失望、焦虑、忧郁等情绪,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降低免疫功能对致癌物质的防御能力,增加了患癌的危险性。我国的初步研究证明,孤僻少言、消极离群性格的人比其他性格者易患癌症。美国报道,剧烈的社会心理刺激(如婚姻状况)对癌症的死亡发生作用:15~64岁男性白人,在婚者呼吸道癌死亡率28/10万,消化道癌死亡率27/10万;离婚者呼吸道癌死亡率上升到65/10万,消化道癌死亡率上升到48/10万。同样倾向也见于非白种人,离婚者比在婚者死亡率高1~2倍。 QqMP5jC7xxIHbeOiS7cEZ7MpXBrVDPy4huul3rAANscOFMHDhWWdHaErG6yiNv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