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7章

领先与失速:
思想解放与思维禁锢

中华文明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曾长期稍领先于世界,但并非一些人鼓吹的常常领先或者领先那么多,大英博物馆陈列的公元前数千年的文物定可证明。而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一再出现过的停滞或者落后的拐点究竟在哪里。

图1. 一千六百年里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数据曲线图

基于英国麦迪逊的《世界经济千年史》,比较一千六百年里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数据曲线图(早年没有美国),很容易发现一些拐点、特别是下滑拐点。我国的人均GDP,仅仅在20世纪末尾,在迎接21世纪曙光之时,才开始持续地快速上升,出现明显的加速。而这主要得益于改革与开放,即思想解放。

看过去一千六百年里,历史上人均GDP的高低,可分成三个阶段或者时期:

1.中国和西欧低水平阶段。公元400年,西欧和中国的GDP均很低,约人均450美元。随后近六百年时间里,由于进入中世纪,西欧的GDP开始逐步走低,逐渐略低于中国。

2.中国的发展阶段。惊奇的是,公元400—975年左右,近五百年里,中国的GDP几乎没有增长,公元975年出现向上拐点,公元975—1270年左右,连续上升了三百多年后,此时的中国的GDP是古代的最高峰、也是古代高于西欧的最后时间节点,约人均GDP 800美元。对应的时间在宋朝末年阶段,《清明上河图》大约就反映了那时的场景。随后马可·波罗笔下元朝的中国似乎遍地黄金,人人绫罗绸缎,让西方人产生对东方的神秘想象:世上最美、人口最多、最昌盛的王国。很显然元朝是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走向停滞的显著拐点。

3.中国停滞、西欧发展阶段。公元1270—184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一水平直线,没有提升,期间跨越了元朝、明朝、清朝。公元1840年以后,清朝晚期、近代以来的中国出现的主要是向下的拐点。

研究业已表明,处于黑暗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并非没有发展,其实仍然保有一定的创造力,在持续变化,而且变化较大,孕育着未来的文艺复兴。公元1000年开始,西欧的人均GDP出现向上拐点,开始大斜率直线提升,直至公元1840年左右,其中在公元1290年与中国交叉,到达人均GDP 800美元,开始超越中国。

4.中国衰退、西欧跃升阶段。在公元1840年后,西欧达到人均1500美元后,再次出现向上拐点,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斜率发展。公元1930年后,西欧人均GDP到达5000美元。公元1300年的西欧已大大不同于公元1000年前的西欧,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临近结束时,西欧的技术、政治、经济结构,已在世界所有其他文明中占有决定性领先优势。

中国令人伤心的拐点,大约出现在公元1270年前后、1830年前后、1920年前后、1960年前后、1966年前后。除1270年开始有不再增长的停滞拐点,其余均为衰退拐点。这些拐点在时间上大约对应于欧洲文艺复兴、侵华的鸦片战争、量子论的兴起、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在中华文明的多次经济大失速中,尤以1960年代三年饥荒的失速最为严重。

在近一千年间,中国各皇朝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即人均GDP)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基本低于欧洲、远低于文艺复兴的欧洲,中国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富裕,仅仅是因为人口众多(如明朝、清朝)、地大物博,所以经济规模总量较大而已。

5.中国快速追赶阶段。中国真正的全面发展,起始于改革开放,跨越小康,快速走向先进社会。

从这些历史可以看到,人均GDP低于450美元以下的社会,几乎是权力交替循环阶段,是自然进化、弱肉强食的帝王权力或者宗教权力交替循环垄断阶段;人均800美元可以是小康阶段的判据,450—800美元是走向小康阶段,中国曾经在古代达到过小康阶段,主要在公元1270—1830年左右;人均5000美元是走向富裕社会的标志。

自1270年起,中国的人均GDP开始落后于西欧。在1830年左右,尽管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远落后于西欧,但中国的物质GDP总量在世界仍然遥遥领先,所不同的是,在思想和精神上,那时的中华大地已经是金玉其表、败絮其里,僵化腐朽。人们心目中的“康乾盛世”并不存在!一是所谓的康乾盛世时,人均GDP很低,只是巧取豪夺的权贵和皇室非常富裕;二据当时英国访问团的记载,他们眼中的“乾隆盛世”是一个充满文字狱,平民赤贫故食不果腹,民众无人权尊严的时代。看透实质的英国人,进而发动了掠夺性的鸦片战争。

西方生活水准从公元1500年开始大幅超过中国,随后的二百五十年时间里完成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工业文明进一步大幅提高民众生活水准。但18世纪的欧洲人都十分崇尚和向往中国的生活,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因为儒家思想,中国全国和睦亲善,百姓团结、淳朴。欧洲有着许多传说,比如中国遍地是黄金,作家伏尔泰都说,英国人应当是中国人的徒弟。要想更加强大就得向中国学习。

1800年前,欧洲贵族以拥有一片中国的丝绸和陶瓷、看到来自中国的书为荣耀。中华文明先被人崇拜,但假象后来被打碎。公元1793年,前往中国给清朝乾隆皇帝祝寿的英国人马戛尔尼及其使节团,首次打破了西方人想象的“中国盛世”神话。他们看到的是清王朝傲慢和谄媚并存的态度、穷奢极欲的款待和皇恩浩荡的赏赐、在垃圾中寻食的衣衫褴褛的民众。英国人逐步识破其徒有其表的事实,知道这是一个权力崇拜、官宦傲慢、民众极贫极愚、腐败横行的国家;是一个只有主子和奴才,而没有人人平等概念的国家;甚至只是皇族的私人家产,根本不是一个全体人民的国家,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只有愚昧和僵化,于是用枪炮打开国门开始了侵华。面对强敌,统治者力求自保而欺骗民众们要“匹夫有责”,皇帝则逃之夭夭,民众为了蝇头小利,随时准备将皇帝的国家出卖以换取好处。因此,洋人们,便慢慢地开始鄙视并意欲彻底瓜分中华。

鸦片战争爆发前,尽管中国的GDP总量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的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和日本(3.0%),但是民众个人的财富已经很少,中国的人均GDP远远落后于西欧,说明国富民穷、统治僵化、民众愚昧,平庸之愚和聪明之恶已经成为风气。

清朝,这个总量上的全球首富、人均上的贫困者、严重的贫富不均的国度,迅速沦落,表面看来是经济结构落后,实质是民众积贫积弱,无法成为支撑国家的健全个体。清朝就好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肥胖者与西方步伐矫健的健美者在比武,前者是脂肪松散的堆积,后者是肌肉有力的形体。而真正导致这种表象的核心,恰在于掩盖在外表经济总量繁荣下的、民众的精神被奴化和物质贫穷。这源自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最终导致了文明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罗斯福在《赞奋斗不息》的演说中说:“我们决不能扮演中国的角色,要是我们重蹈中国的覆辙,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渐渐地腐败堕落……”当时的国人不禁要伤心地问,中国从人均财富的领先、总量领先,到最后人均财富的落后、总量的落后,难道说聪慧童年、迟钝后天就是中华文明的注定命运?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当代许多刺耳甚至讥笑的声音,特别是当这种声音是来自与我们具有共同肤色、血缘和相近文化背景的名人之口。2013年,在新加坡实施“开明独裁”的李光耀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但创造力将永远无法匹敌,因为中国文化不允许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

1965年,“卧薪尝胆”的主角,越王勾践的私人佩剑,在两千五百年后,出土重见天日,无锈锋利光泽如昔。此剑现在武汉的湖北博物馆,疫情过后,建议读者去参观,真的非常令人震撼。除“越王勾践之剑”几个篆字是刀刻的以外,它表面所有的纹路都是自然而成的。而这个合金淬火铸造专利技术,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拥有,而我们的祖先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做到了。

既然中国人这么聪明,理应我们该有很多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但事实是,到目前为止,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中76名为德国人,占20世纪初期的三分之一。1985年至2005年间,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有320名美国人,占此期间的60%。现今还有24名日本人,紧随英国,处于第二位。另有3名印度人。但中国大陆,直到2015年才出现第一人。

而巧合的是,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中国大陆第一人,发现治疗疟疾青蒿素的屠呦呦,竟也是受启发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道教创始人之一葛洪。他的实验研究著作《肘后备急方》给了屠呦呦重要的启发。没人预料到,冥冥之中,中华的道家哲理和文化,竟然以这种方式,再次展现在现当代人们的面前……

虽然我们以前、一千年前曾经富裕过,但物质的丰富代替不了精神的升华,而精神萎靡和思维僵化却带来后日的饥荒、甚至招致人祸。值得庆幸的是,当代我们的物质条件已有所改善,尽管这并不能代表思维和精神水平的改善和升华,但我们已不再受物质更多的羁绊,可以争取物质解放后的精神解放。 6//VHGVVmHpHCr94MWcnTZvZJj1V6FoV2nbklPmDoxLSUObhA/9SLYz/egoO21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