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两天是出生的那一天,和明白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的那一天。”这是那天蔡志忠老师跟我说的。
2019年端午,杭州。
西溪湿地,蔡志忠工作室。
这是一座被绿树掩映的二层别墅,门口矗立着一尊半人高的石佛。我按下门铃,一位白衣飘飘的红发老者打开门,带我走进宽敞的房间。目测别墅的一层大厅约有百余平方米,进门处一幅巨大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映入眼帘,还有几幅充满佛学禅宗味道的画作装点各处,房间的中央摆着一张3米左右的长桌,上面密密麻麻地立着几十尊佛像。
大厅的尽头是一个房间,有五六十平方米的样子,书架占据了一整面墙,上面整齐地摆放着蔡志忠被49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的作品,另一面墙的架子上则陈列着包括金马奖在内的大大小小的奖杯。窗边的位置被一张中式木床和书桌隔了出来,蔡老师说这里就是他的卧室,工作、睡觉都在这里,面积不超过4平方米。
坐定后,蔡老师为我端来一杯咖啡,他一天要喝30多杯。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朝九来,晚九走,一头扎进与房子主人的对话中,感觉像一口气看完了10部传记电影,因为蔡志忠说他过了普通人十辈子的人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贫困却自由的童年生活到命运的每一次跌宕转折,从大道至简的人生哲学到各种接地气的方法论……蔡老师用他那温婉的台湾腔娓娓道来。
他像变戏法一样,手中的“道具”一个接着一个地被展示出来:
他时而拿出自己15岁时的漫画手稿,有漫画版的《绝代双骄》、广告招贴画、报纸专栏的栏花,每一幅都精雕细琢;
时而找来一本纸张已经发黄、变脆的《蔡宗族谱》,回忆起童年在台湾乡下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点滴往事;
时而展示起世界各大报纸杂志对他的采访报道,他说这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简历”;
时而翻开花费10年心血研究物理学的笔记,给我讲起宇宙的运行,并说终有一天有人会向世人证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错的;
时而拿出一副扑克牌开始变起了魔术,他说自己上了很多赌场的黑名单;
时而请出一座一尺高的铜佛,告诉我这比北京的房子还贵很多,还说自己死后会葬在少林寺,临终前一周要在西溪湿地办一场60人的大party……
让我有些惊讶的是,不管是什么东西,即使是我们谈话时无意间提到的,这位古稀之年的老者都能在3秒钟之内“变”出来,他说自己的大脑有很多个抽屉,什么东西在哪个抽屉里,早已烂熟于心。他还整理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素材,无论想要哪个都能信手拈来。
听完他的故事,我告诉自己:他的成就绝非偶然。
“李虹,不如我们来写本书吧……让我们为苦难的孩子而写,为他们找出一条出路,寻回自信,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此时,新浪扬帆公益基金蔡志忠文化传承委员会正在筹备为偏远地区孩子的公益活动,蔡老师希望自己的人生故事和做事方法能对当下迷茫、困顿的青年有所借鉴和启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愿他们能够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点亮人生。
于我而言,蔡老师的邀约是一种极大的肯定与信任。
这就是此书的源起。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本书不是蔡志忠老师的自传,而是他这一生宝贵经验的梳理与总结,我称之为“蔡志忠人生十讲”。
它更是一本可以自学成才的“武功秘籍”。
只是,要想真的读懂,需要你打通任督二脉,从内而外地打破自己。
正如那句话所说——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然,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重生。
泱泱 绘(7岁)
不用手机,没有手表,一天只吃一两顿饭,不过是一碗清粥一块腐乳,蔡老师说自己达到了一种“不累、不饿、不困、不病、不死”的状态。
“人只有一辈子,我们只能活一次,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一生活得很精彩。生命的至乐不是享受美食,不是度假旅游,不是奋斗之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制心于一处、制身于一境,完成自己的梦想。”每天从凌晨1点工作到晚上9点,蔡老师却说:“我一生从没工作过,唯有完成梦想的享受。”
写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实践“蔡氏方法论”的过程。这期间,我发现自己的心像是一个相机的镜头,对准拍摄对象,无限聚焦,也逐渐体会到蔡老师说的那种制心于一处、追求极致的境界。
“你的心只有向无限深处投入,让内心的热情燃烧,才会抵达成就的临界点。而当一个人全身心地进入焦点,便会发现时间是不存在的。一分钟犹如一天,一天长如一年。”
本书作者在杭州采访蔡志忠
人生其实很简单,将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事做到极致,那你一定会成功!
最后,特别要感谢蔡志忠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大到为人处世的原则、生活的哲学与艺术、修身养性的方法,小到写作的技巧、画画的诀窍,方方面面,教会了我太多太多……从他身上,我看到一位大师的格局与厚度。
更重要的是,蔡老师对我的无限信任和鼓励,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能厉害一百倍,只是自己不相信!”这句话蔡老师对我说过很多遍,今天,我也想告诉你——相信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把朴素的生活过得独特而精彩,只有听从内心的声音,才能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是的,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
还要特别感谢蔡老师的助理——善良可爱的刘继蕊老师。
感谢我的父母、先生和女儿,是你们无条件的爱让我走得更远。
李虹
2020年3月20日 于北京
漫画家、哲学家、科学家、作家、收藏家、桥牌专家……蔡志忠身上有太多的标签,以至于很难用简单的一两个身份去定义他。
作为世界顶级的漫画家之一,蔡志忠不但精通漫画、动画,道家思想、禅宗佛学,具有世界顶级的桥牌水平(亚洲杯冠军),而且还精通数学和物理,并称能够用101种方法证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错误的。而这其中领域跨度之大,让人们惊叹不已。
难怪蔡志忠的好朋友中国台湾剧作家焦雄屏开玩笑说:“真应该切开他的脑袋,看看里面是什么结构,怎么可以一面物理、数学的逻辑那么好,一面又是禅宗、漫画,还兼具诗性与幽默。”
蔡志忠说自己过了别人十辈子的人生:
1948年,出生在中国台湾彰化县花坛乡,一出生就受洗为天主教徒。
1岁,开始听《圣经》故事。
3岁半,开始思考人生的目标。
4岁半,找到人生目标,决定要画一辈子画。
9岁,立志成为漫画家。
15岁,初二辍学,孤身一人赴台北成为职业漫画作者。
23岁,进入电视台当电视美术设计。
24岁,自学动画设计和制作,进军动画领域。
29岁,创立远东卡通、龙卡通动画公司,拍摄动画广告影片与制作《杜子春》《七彩卡通老夫子》《乌龙院》等动画电影,其中《七彩卡通老夫子》创中国台湾有史以来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并荣获1981年金马奖最佳卡通影片。
36岁,获选中国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同年结束动画公司,只身到日本东京四年,创作《漫画庄子说》《漫画老子说》《漫画禅说》等40多本《漫画诸子百家》系列。该系列出版之后,迅速成为中国台湾畅销书第一名,被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全球总销量超过4000万册。
42岁,全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
43岁,回中国台湾画《漫画佛经》。
50岁,闭关10年研究物理、数学,出版《东方宇宙》《时间之歌》《宇宙公式》等10年物理研究心得。
51岁,因为特殊文化贡献,荣获教育功劳奖、世界文化传播奖,文化杰出亚洲人荷兰克劳尔亲王奖。1999年12月8日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
61岁,入住杭州,并被评为2009年度文化人物时尚先生。
63岁,获得“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蔡志忠一生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把它做到极致。
他就像是一个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的小孩,叛逆在一条条轨道上。
第一次大的叛逆是离开学校。20世纪60年代,中国台湾漫画盛行,那时的蔡志忠一边上着课,一边照着这些漫画在课本空白处涂鸦。他每天不停地画,还把作品自订成册供同学浏览。初二时,他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台北一家出版社,暑假时便得到了聘任通知。做出决定那天,他对着正在看报的父亲说:“爸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父亲说:“找到工作了吗?”“找到了。”“那就去吧!”
短短几句话改变了这个少年的一生。蔡志忠拎着一只皮箱坐上了从彰化去台北的车。没几年便凭借《大醉侠》等作品在中国台湾崭露头角。
20世纪70年代,他转战动画行业。成立了自己的动画公司,拍摄多部作品,其中《七彩卡通老夫子》获1981年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并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中国台湾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
现在回忆那段岁月,蔡志忠感慨:“三毛初二退学开始游历写作,李敖上高三就休学,滚石老板高中就出唱片,古龙大一就开始写作,那时真是幸福的时代,每人都可以白手起家。”
36岁时,蔡志忠已出了200本漫画书,有3栋房子,860万台币的存款——那一年他悟通了财富的意义,从此他决定不再切割自己的生命,而是把后半生批发给自己。
他出人意料地关闭了动画公司,到日本闭关4年。再次出现时,呈现给世人的是一整套《漫画诸子百家》系列。这些作品,曾令三毛感慨:“蔡志忠的智慧,使视古人如畏途的这一代中国人,找到了他们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在日本的4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两段日子之一,另一段则是10年闭关研究物理、数学。
1998年,蔡志忠在香港红磡酒店,早上6点钟往外看海。“我突然想,假设海平面等于零,那窗外那些空间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引出的是另一个答案:“我开始决定研究物理。”
那年,蔡志忠50岁,似乎比他15岁时更疯狂。从1999年到2009年,10年间蔡志忠很少出门,沉浸在物理、数学的世界中乐此不疲。
“禅宗的五祖弘忍说过:‘制心于一处,无事不办。’我学会动画和桥牌都只用了3个月。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厉害100倍,只是自己不相信。”
蔡志忠36岁写好遗嘱,他说自己的墓志铭上要写上一句话:“叛逆是最伟大的创意。”他从不把世人的道德标准视为必然的道德标准,不把世人的价值观视为唯一的价值观。小时候,父亲在家看报纸,看着看着会突然把报纸一扔,大骂“报纸乱写”,有时候还会骂“教科书乱写”“历史书乱写”。所以从小蔡志忠就不迷信权威,白纸黑字对他来说不是真理。就像法师所说的:“不要因为出自圣典而相信;不要因为出自名人而相信;不要因为合乎传统而相信;不要因为老师所说而相信——未经试验就相信是迷信,经过试验后相信才是真信。”
有很多大学邀请蔡志忠演讲,他上台第一句就说:“家长和老师都说只要努力就会成功,那是骗你们的啦!”同学们很惊诧,老师们很紧张。
蔡志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大人们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在一旁,只是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无所不能的数据库,让他们自己去尽快寻找到终生最热爱的事情,不断做下去。
他没有手机,不戴手表,数十年如一日,从夜半一时到中午两点,专心凝神地思考、读书、创作,而且“日食一餐”,一件衣服穿十几年,对他而言,吃饭、穿衣都只是尽生而为人的义务而已。
他曾经创下在椅子上一坐就是58个钟头、连续42天没有走出大门的纪录。那种绝对专注、深沉“就像照相的时候,把景深调得很浅,只聚焦在一朵花的花蕊”。
在蔡志忠看来,这世上只有不想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你也同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