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祖逖经营中原

接下来,石勒开始向黄河以南扩张,在那里,他碰上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东晋豫州刺史祖逖。

当时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有一支地方武装,首领叫陈川,此人因与祖逖产生矛盾而投降了后赵,祖逖率军攻打他,陈川抵挡不住,连忙向后赵求救。

石勒派石虎率军5万来救,没想到却中了祖逖军的埋伏,石虎大败,带着陈川逃回了襄国,留下大将桃豹(石勒起家时的十八骑之一)与祖逖军在陈川所筑的城池相持。

同一个城池,后赵军占据西门,祖逖军则控制了东门,谁也吃不掉谁。

时间一长,两军的粮食供应都出现了问题。

祖逖让部下用布袋装上沙土伪装成粮食,源源不断地往城里运,同时又让挑夫挑着少量真的粮食,故意假装累了,在临近后赵军营的路边休息。

后赵军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看到粮食就像色狼看见衣衫不整的美女一样,当然把持不住,马上就带着武器一哄而上抢走了这些粮食,总算每人都喝上了一碗稀粥。

然而,他们嘴里喝着粥,心里却犯着愁:对方粮食充足,自己却饿着肚子,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后赵军顿时士气低落,兵无斗志。

好不容易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后方运军粮来的消息,没想到居然又被祖逖派人在半途劫走。

这下后赵军终于彻底绝望了,趁着夜色,不战而逃。

祖逖则乘势进逼,又攻占了后赵不少地盘。

除了打仗,祖逖还擅长搞统一战线,在他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下,中原大量的坞主都归顺了他。

这些人中有不少之前为了自保曾被迫投靠后赵,有的甚至还在襄国押有人质。祖逖不仅听任他们同时臣属于后赵和自己,还时不时地派兵假装骚扰他们,以免后赵军生疑,影响人质安全。

这些坞主对祖逖自然十分感激,后赵军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向祖逖报告。

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一来,祖逖在和后赵军的交手中连连获胜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就像步枪奈何不了坦克一样,石勒根本奈何不了祖逖。

硬的不行只好来软的。

他命人到祖逖的老家范阳遒县(今河北定兴)修复了祖逖祖父和父亲的陵墓,还派专人看护,同时给祖逖写信,要求互通使节并开通边境贸易。

祖逖没有回信,却放开了和后赵之间的贸易。

一般来说,汉人和“胡人”做生意总是赚多赔少的,祖逖自然获利颇丰。

后来祖逖部下有人叛逃到了后赵,石勒毫不犹豫就杀了他,将首级送给了祖逖。

祖逖也投桃报李,之后对后赵的叛臣也都拒而不纳。

就这样,两人算是默许了双方的停战状态,中原大地终于出现了久违的和平。

祖逖在内政上也很在行,他大力劝课农桑,恢复生产,自己则一切务求节俭,与百姓同甘共苦。

在他的治理下,饱经劫难的中原百姓总算过上了难得的安稳日子。

他的所作所为也让他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在一次宴席上,当地的父老们都流着泪对他说:我们都是快要入土的人了,没想到还能遇到您这样的父母官,死也无憾了!

然而,在中国古代,得民心的往往不得皇帝的心,比如宋朝的岳飞,比如现在的祖逖。

东晋皇帝司马睿对拥兵在外的祖逖十分猜忌,为了牵制祖逖,他特意任命自己的亲信戴渊为都督司豫等6州诸军事,驻于合肥,作为祖逖的上级。

祖逖很郁闷。

自己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到头来反不如一直在京城优哉游哉的戴渊!

献身的不如献媚的,有功的不如有宠的,这让他心里怎么能平衡?

更重要的是,戴渊虽有一定名望,但缺乏见识,让这样一个人来领导自己,自己以后还怎么干事?

而让他担心的还不止这些。

当时的东晋朝廷内部矛盾激烈,拥兵上游的荆州刺史王敦正密谋篡权,一场内乱似乎已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北伐大业怎么可能实现?

祖逖忧愤不已,不久就得了重病。

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停止努力,在病中他命人修建了虎牢城(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作为下一步进取的基地。

公元321年9月,祖逖抱憾离开了人世,时年56岁。

也许祖逖的北伐不像刘裕那样“气吞万里如虎”,也没有岳飞“直捣黄龙”的气势,更没能像朱元璋那样一统中华,但他在几乎没有得到后方支持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孤军深入,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让石勒不敢窥兵河南,这完全称得上是创造了奇迹!

如果说把朱元璋的北伐比作带领巴萨夺得冠军杯,把刘裕的北伐比作带领曼联横扫多支强队,那么祖逖的这次北伐可以看成是带领一支地方业余球队打入冠军杯决赛,难度系数更高,更为不易!

在国土沦丧、中原陆沉的危急时刻,祖逖拔剑扬眉,挺身而出,虽然未能力挽狂澜,但他那击楫中流的慷慨、知难而进的精神,依然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zwlx7VCuFvHF+NUCvGuBNB0AJCUD1V0qCKM0a8/JEnTrX/rP0nWscJOViDI6zZ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