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探求秦始皇的真实形象

生活在距今两千二百多年的古代中国的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公元前247—前210年在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通过阅读司马迁(约公元前145—约前86年)编纂的《史记》,我们可以了解秦始皇近五十年的人生。秦始皇,也就是秦王政,出生在远离秦国的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即位为秦王,三十九岁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十一年后突然病死,他一手建立的秦帝国也在其逝后三年多便土崩瓦解。

尽管这是一个仅存续了十五年的短命帝国,然而,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位皇帝像秦始皇这样引发过巨大争议。这是因为,虽然秦始皇已经死了两千多年,但他的权威一直延续到今天,对中国历史产生着巨大影响。如果要了解现在的中国,则必须追溯至秦始皇时代。我们很难用“专制独裁者”或者“雄才大略的君主”来简单地评价秦始皇,这是一个能够引起人们强烈兴趣的人物。

司马迁把秦始皇描述成第一个统一了中国的皇帝——而且注定会成为“皇帝”。我们在《史记》中见到的秦始皇形象,是生活在秦始皇死后一百多年的司马迁塑造的,和秦始皇的真实形象已经有了一定距离。司马迁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统治时期,可以说他是为了记录汉武帝及其时代才编纂《史记》的,即司马迁撰写《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目的并不是记录秦始皇时代本身。在司马迁眼中,当今皇帝汉武帝和秦始皇的形象是有所重叠的。

两个帝王的行为之所以十分相似,是因为汉武帝本人十分仰慕秦始皇。可以说,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发动北击匈奴、南伐南越(秦灭亡后不久,秦人赵佗自立为王建立的越人国家)的大规模战争,修建万里长城,在泰山举行封禅等国家祭祀,巡行天下进行全国范围的山川祭祀等——都是在重现秦始皇的功业。汉武帝历时近五十四年的统治,是在继承秦始皇遗产的同时,试图摆脱其“魔咒”的历程。

因此,要想接近秦始皇近五十年生涯的真相,必须对《史记》持谨慎态度。这并不是说要无视《史记》的记载,而是要逐一核实、验证《史记》中有关秦始皇记载的史料根据。幸运的是,司马迁并没有杜撰秦始皇的历史,他编写的秦始皇大事记基本上都是照录原始材料,从中进行取舍选择的。因此,把收录在《史记》中的原始素材从汉武帝时代剥离开来进行重塑的工作是可行的。做这项工作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灵活地运用秦始皇时期的考古资料和文字资料。但是在1974年以前,采用这一方法本身就很困难。

来自地下的信息

1974年3月,在秦始皇陵东1.5千米的地方偶然发现了兵马俑坑。兵马俑的“俑”字在孔子的语录 中出现过。俑是仿照人的样子制作的埋在墓里的人偶,孔子曾批评用俑殉葬。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秦始皇时期的士兵和战马都是原物大小,栩栩如生。随后在翌年即1975年,又从湖北省云梦县一个秦朝地方官吏的墓中出土了1 155枚秦始皇时期的竹简——睡虎地秦简(竹简是把竹子晒干后,做成细长的札,在上面可以用墨水书写文字)。沉眠地下两千多年的这两大考古发现,将秦始皇时代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后秦始皇陵周围的发掘和秦代竹简文字史料的发现一直没有中断过。

进入21世纪后,2002年在湖南省一座古城的古井中发现了36000多枚秦代简牍——里耶秦简(简是札,牍是板),其图版和释文计划分五卷出版,2012年1月出版了第一卷。2007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从香港购买了一批被盗掘的秦代简牍,加上捐赠的,共有2 176枚简。岳麓书院对其进行整理(岳麓秦简),2010年12月出版了第一卷的图版、释文,计划出版四卷。 此外,流失到海外的762枚秦代竹简和3 300余枚汉代竹简,分别于2010年和2009年被捐赠给北京大学(北大秦简和北大汉简),2012年12月出版了汉代竹简图版与释文第一卷,计划共出版七卷。

这些资料都是秦始皇时期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信息量远远超过了司马迁的记载。现在已经不能忽视从古井和地方官吏墓等地下出土的珍贵史料了,可以说,2010年以后,秦始皇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岳麓秦简和北大秦简、汉简均不是正式发掘出土的,而是从伪造简横行的古董市场上流出的,因此,必须注意简牍的年代测定、文字形态、文意是否合理等,需要慎重对待。)

在这些简牍中发现了一些和《史记》记载不同的秦始皇故事。例如,北大汉简中有一份讲述秦始皇事迹、自题为《赵正书》的竹简文书(参见第七章篇章页)。文书写在50枚竹简上,约1 500字,“赵正”就是《史记》中所记的秦始皇赵政。此前我们完全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份关于秦始皇的汉代文献,属于全新的发现。全文目前尚未公布,据说书写年代比成书于汉武帝统治后期的《史记》稍早一些。《史记》记载秦始皇叫嬴政,也叫赵政。传说秦的祖先在五帝之一的舜帝时被赐予“嬴”姓,其子孙被封于赵城,因此也以赵为氏。

《赵正书》的内容令人震惊。它除了将秦始皇称作“赵正”外,还不承认秦始皇为皇帝,而称他为“秦王”。它还记载秦王是在白(柏)人这个地方病倒的,这和《史记》中“病于平原津”的记载矛盾。此外,《史记》记载,秦始皇在沙丘驾崩后,胡亥、赵高、李斯三人立即阴谋发动叛乱,毁掉了秦始皇嘱托长子扶苏继位的遗诏。但是《赵正书》却记载,在秦始皇的主持下召开了立胡亥为正统继承人的会议,秦始皇同意由胡亥来继位。这与《史记》的记载明显存在龃龉。

进而,2013年在湖南省益阳市古井中发现了一批最新的秦代竹简(益阳秦简),简文上记述了刚刚继位的二世皇帝在父亲去世后所立的誓言:“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而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的遗诏被赵高等人毁掉了,他们通过伪造新的遗诏让秦二世即位做了皇帝。史实到底是怎样的?这就需要对有关秦始皇的最重要史料——《史记》进行重新考察。

凡人·秦始皇

关于秦始皇是暴君还是才能卓著的君主,人们至今争论不决。若从烧毁儒家典籍、坑埋儒生的焚书坑儒,以及修建万里长城等大型土木工程时残酷役使民众等行为来看,他应当被视为暴君;但另一方面,若从他结束了战国分裂时代实现统一,统一文字、度量衡,以及推行郡县制、构建了中国历代王朝基本政治体制这些来看,我们应当把他看作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在这些传统认识之外,新发现的秦始皇时代的史料还揭示了一个与以前通常所说的镇压儒家的暴君形象不同的皇帝形象。同时,相对于“通过强权实现统一事业”的皇帝形象,一个作为普通人的秦始皇形象也开始浮出水面:他一边进行征服六国的战争,一边却对东方(六国之地)的地域文化心存敬畏。

从2010年开始,五年来我一直在大学开设“出土资料所见秦始皇时代”“从出土资料解读秦始皇时代”两门课程,介绍每年公布的最新出土资料,同时对《史记》进行重新研读,尝试把秦始皇作为一个“人”来接近他的真实形象。这些年的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八个主题。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是讲义内容,分为“赵正出生”“秦王即位”“嫪毐之乱”“暗杀未遂”“皇帝巡行”“中华梦”“帝王之死”“帝国的终结”八章,追溯秦始皇的一生及其死后的秦王朝历史。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没有哪一位皇帝的生涯像秦始皇这样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正因为如此,聚焦作为“人”的秦始皇,而不是作为皇帝的秦始皇,通过追溯一个人的生涯来回望这段历史,应当是有意义的。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这项工作,开始阅读吧。 OVk2aI2IGPwLChWpXIeck4MxHGdLj2dPk4jJsb50/gv7V/4KGEejHxskmAlMjh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