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主观的-客观的,关于真理的问题

“这一个”只是对物的某种“主观的”规定,确定这一点,无疑什么都说明不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同样正确地说,它们是某种“客观的”;因为“obiectum”就意味着被抛到对面的东西,倘若“这一个”与我们相对立,即它是客观的话,那么就指的是某物。某个“这一个”之所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情绪或爱好,毋宁说,如果它确实与我们相关,那也恰恰取决于物。只是有一点很清楚:我们在日常对于物的经验中所使用的诸如“这一个”这类的规定,决不是自明的,而且还有如此多的假象。完全悬而未决的是,在成为“这一个”的规定之中,包含哪种关于物的真理,成问题的是,我们在日常关于物的经验中所拥有的真理究竟是哪一种,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两者混合的还是与两者无关。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看到,即使超出日常经验的范围,诸物仍旧处于不同的真理之中(牧人和天文物理学家的太阳,日常的桌子和科学的桌子)。现在表明:即使对于牧人来说的太阳的真理,关于日常的桌子的真理,比如“这个太阳”或“这张桌子”的规定,这种“这一个”的真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难以捉摸的。可是,如果不是充分了解了与之相符合的真理的形式的话,我们又为何随时要说些关于物的什么东西呢?同样,我们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是认识了物本身,以便确定哪种真理可能或必然与之相符合的话,我们又何以知道有关物的真正的真理的某些情况呢?

于是就清楚了:直接通往物的道路并没有铺好。之所以如此,并不是由于我们在中途遇到了阻碍,而是因为我们所涉及到的那些规定,以及我们指派给物本身的东西——空间、时间、“这一个”——作为诸规定而给予的东西,并不属于物本身。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援引无聊的回答说:如果这些规定不是“客观的”,那就是“主观的”。还可能是,这些规定与两者都无关,而主观与客观的区分,还有主体-客体的关系本身就是最成问题的,尽管这些可以指示出受欢迎的哲学退路。

一种似乎很不令人愉快的情况是,如果不知道那种物本身就处于其中的真理的形式的话,关于物之物性就没有答案。但是,如果不知道其真理还成问题的物之物性的话,关于物的这种真理同样不会有答案。

我们应该立足于何处呢?地基从我们这里滑走了,或许我们已经近乎掉到了井里,女仆一定会嘲笑。而且就此而言,我们自己只不过就是这些女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暗中发现,所有对“这一个”和诸如此类事物的这些言说,都不过是幻想的和空洞的话。

当然,如果我们现在想要以某种非法的途径逃避所表明的困境,那么——不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对于哲学来说——就是最糟糕的事情。我们可能会说:可是,日常经验还是可靠的。当我用它时抓着它,或者当我不用它时把它放下,这支粉笔就是这支粉笔,这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如果事关日常使用的话,就是这样。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物的物性究竟在何处,“这一个”是否就是对物本身的一种真正的规定,我们再一次追问,关于物的真理凭什么或如何被规定为每个“这一个”。就此,我们进行一番考察,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WWII,73页以下)中已经做过了。当然,我们的开端、层面和目的都和黑格尔的思路不同。

思考表明,把物规定为“这一个”只是“主观的”,因为这些规定依赖于经验者的立足点和时间点,由此在主体方面直接形成关于物的经验。

粉笔通过什么成为了这里的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呢?只不过是通过它恰恰在这里,更确切地说,通过它现在在这里的这个事实,这里和现在使之成为这一个。所以,在指示着的规定中——这一个——我们领会了与这里,即与一个地点,与空间之关系,同样领会了与现在,与时间的关系。我们早就知道了这些,至少大体上知道。但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关于粉笔的真理:“这里有支粉笔,”这是一个真理。此外,这里和此时还规定了我们所强调的这支粉笔,这就意味着:这一个。然而,这太清楚不过了,简直就是带有侮辱性的自明性,而我们居然还在做无用功,反复啰嗦着关于粉笔自明的真理。我们想要获得关于粉笔的真理,为此,我们不想丢掉这种珍宝,甚至还要把它记录下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拿一张纸条把这个真理“这里有支粉笔”写下来,我们把记录下来的这个真理放在真理之所依据的物的旁边。讲座结束之后,两扇门都打开了,教室需要通风,穿堂风把纸条——我们设想——顺着走廊吹了出来。一个在去食堂路上的学生发现了这张纸条,读到“这里有支粉笔”这句话,认为这个记录完全或根本不符合事实。通过一阵气流,真理就变成了非真理,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原来真理就取决于一阵风。可是,哲学家们通常却编造说,真理是那种本身普遍通行的、超时间的和永恒的东西,并且抨击那些说真理不是永恒的人。这指的是相对主义,他们教导说,所有一切都是相对真实的;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人们把这种说教称为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虚无、忧郁哲学、悲观主义、不英勇的、忧烦和阴暗的哲学——这些无聊的头衔名目繁多,这些头衔使同代人感到恐惧,于是,人们就借助所产生的恐惧来驳斥有关的哲学。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人们根本不再需要在哲学方面进行反思,而随便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偶然地对恐惧发表高见!而现在,真理甚至据说完全取决于一阵风!据说?我怀疑,情况或许并不是这样的。

最终,这种情况是由于我们只记录下了依附于一张漂浮不定的纸条上的不完整的真理。这里有支粉笔,更确切地说,现在,这里有支粉笔,我们必须更确切地把这个“现在”确定下来,我们为了不把记录下来的真理交给一阵风,我们必须把有关现在的真理,并同时把有关粉笔的真理写在这块固定的黑板上。现在——现在是何时?我们在黑板上写下:“现在是午后。”现在就是现在,在这个下午。讲座结束之后——我们这样设想——教室被锁上了,因此就再没有人来奉承这个记录下来的真理了,也没有人会偷偷来篡改它。第二天一早,校舍管理员进来擦黑板,他看到了这个真理:“现在是午后。”他觉得这句话是不正确的,这个教授搞错了。一夜之间,真理就变成了非真理。

真是令人惊奇的真理!粉笔本身在这里,或者说,在每个现在的这里,是一个此时此地的物,每当我们期望得到关于它的某种确切答案时,它就愈发显得奇特。发生了变化的,毕竟只是这里或现在,以及由此对物的规定;而粉笔仍然还是某个“这一个”,所以,尽管这些规定完全属于物本身,“这一个”是物的某种一般规定,从属于其物性,但“这一个”的普遍性通常却要求把每一个东西都规定为当时的。如果粉笔不是某个此时此地的东西的话,它对于我们来说就可能不是其所是的东西,即不是某支粉笔,也就是说,不是这一个而是另一个。当然我们可能会说,粉笔对于我们一定是某个“这一个”,而我们最终想要知道的是,粉笔本身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让关于粉笔的真理不依赖于我们,并把它托付到纸条或黑板上,可是却看到:本该在真理中小心保存的关于粉笔本身的某种内容,却从真理转化成了非真理。

这就暗示我们,关于粉笔之真理应该另寻他途,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把真理托付到纸条或黑板上,而要由我们来保存,而且还要远胜于迄今为止在我们这里所保存的,就此而言,我们应放弃或承受对主观主义奇怪的畏惧。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越是把关于粉笔之真理理解为我们的东西,我们就越是接近粉笔本身之所是。很多方面都显示出:物的真理与空间和时间关联在一起,由此可以推断,我们通过进一步探究空间和时间之本质,就会更加接近物本身,即使一定还会或再三会产生假象,正如其空间和时间对于物来说似乎只是一个框架一样。

最后又产生了问题,关于物的真理,是否仅仅是借助纸条而被物所承载或附着在物上的东西。或者难道不是相反,物本身离不开真理,就像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中出现那样,真理难道不是那种既不依附于物,也不存在于我们这里的东西,也不是居于天上的随便什么地方。

也许迄今为止的所有思考根本没有别的什么结果,以致我们现在对于物进退两难,不知该怎么办。当然,我们的目的决不是要对这种混乱状态置之不理,而是要知道,在精力充沛地走向物的瞬间所面临的特有状况,由此我们想要知道,物之物性情况如何。

如果我们现在回忆起初的势态,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带有明确意图的反复追问的基础上衡量一下,我们为什么向物本身推进得如此之少。我们开始确定:围绕着我们的物都是个别的,而每个个别的物都是“这一个”。借助目前标画的这些特征,我们就处于指明物的领域中了,反过来看就是:处于物如何与我们照面的领域中。指明和照面通常意味着某个领域,我们所谓的“主体”就逗留于其中,如果我们想要把握这些领域的话,就一定会涉及到空间和时间,我们称之为时-空,它们使指明和照面这种堆放物的领域得以可能,这些物被迫从空间和时间方面表现出来。 kWnLlODik7vEkkfOwablZ3iD69r6g1C227eYEMRjDSypA9NbkPmb8s0RiiKN2rh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