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 |
![]() |
几年前,看过一位作家的一篇文章。她说,她在二十几岁的那几年,胃口好得出奇,从来不知道节制为何物:每天深夜和朋友在烧烤摊相聚,喝酒吃肉,肆意欢笑;在家里研究各种美食,口水鸡、糖醋排骨、干锅肥肠……吃得满嘴油光;热衷于吃自助餐,四两一盘的羊肉她能轻轻松松吃掉八盘。
有一次,她和一个朋友一起去餐厅就餐,朋友看着她吃鸡翅的样子惊呆了,对她说:“你吃东西的样子太可怕了,完全不知道节制自己的欲望。”
那个时候的她,体重从100多斤暴增到130多斤,父亲担心她嫁不出去,为此忧心忡忡。为了让父亲安心,她决定减肥。减肥这件事,一开始真的很难,因为节食就是在与人最原始的欲望对抗。然而,当她开始适应之后,她喜欢上了“微饿”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她的大脑更加清明,身体也越来越轻盈。
在节制的生活中,她前后瘦了将近40斤。饥饿就像一把刻刀,慢慢雕刻出她真实的轮廓,她更加发自内心地欣赏全新的自己。节制也让她从平凡生活中获得了更大的满足感。一碗玉米粥,她能喝出谷物的香气;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浇上一点点肉酱就是人间美味。她戒了自助餐,不再那么爱吃肉,对咸的、辣的等重口味的食物也开始觉得腻。自律,让她享受到节制的快感,开始品尝出食物本真的味道。
![]() |
02 |
![]() |
朋友小妮在新闻行业工作,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会加班到深夜。因为工作时间太长,所以她格外珍惜下班回家后的时间,于是,熬夜成了她生活的常态:半夜还在看电视剧、喝奶茶、吃泡面……经常玩到深夜两三点钟才恋恋不舍地去睡觉,早上7点又要早早地起来工作。
这种状态持续了不久,睡眠严重不足的小妮就开始脱发、长斑、频发口腔溃疡。毫无节制的欲望耗尽了她的精力,慢慢毁掉了她的健康。
当她发现昂贵的护肤品都拯救不了自己糟糕的皮肤时,她终于开始寻求改变了:给落地窗安上深色的窗帘;清理掉家里的垃圾食品;每晚早早地关掉电脑和手机,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做一套舒缓的瑜伽动作,让身体充分放松;睡前泡脚,喝一杯温热的牛奶,靠在床上看半小时的杂志,保证自己在夜里11点之前进入梦乡。
当我再次见到她时,发现她大大的黑眼圈不见了,整个人的气色都好了很多。
日本文学家大宅壮一说过:“一个人的脸,就是一张履历表。”
早睡真的比任何护肤品都有用。
当你放纵欲望,直到身体被拖垮,才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就如作家李银河所说:“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也应当是清醒的,使自己对自身的欲望处于自省、自觉和节制的状态。”
爱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通过自律,爱惜自己的身体。
![]() |
03 |
![]() |
在我更年轻的时候,如果有人跟我说人要自律,我一定会嗤之以鼻。那时候的我,不懂节制的重要性,认为生活就应当潇洒恣意,想吃的东西一定要放开肚皮去吃,想爱的人一定要不顾一切去爱。直到放纵成为生活的常态,我才惊觉它并没有让我变得更快乐。
有段时间,我经常在深夜吃各种快餐。明明刚吃过一份鱼香肉丝盖饭,却仍抑制不住地想吃鸡排,于是又买了鸡排和奶茶。我把食物一口接一口地往嘴里送,吃到最后连自己都开始厌恶这样胡吃海塞的自己。可是,第二天却又继续这样的恶性循环。当时刚大学毕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在学校的时候多出了很多。我可以每天将热播的综艺节目轮番看个遍,可内心却远远不如当初去图书馆自习,再回到宿舍看一集电视剧充实;常常和朋友唱歌、喝酒到半夜,可内心却越来越孤独、空虚……
节制的本质就是认识自己。只有自律,才能让你洗尽铅华,遇见最本真的自己,收获最纯粹的快乐。
后来,我不再无节制地吃很多东西,而是学会了享受食物最原本的滋味:我慢慢地咀嚼每一口米饭、每一根青菜,只要一点点美味就足以让我心满意足;我不再盲目地追求别人拥有的东西,而是让心灵沉静下来,做些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我开始倾听内心的声音,渐渐地爱上了有规律的生活。我终于明白,人只有懂得了节制的美好,才算真正弄懂了优质人生的内涵。
![]() |
04 |
![]() |
日本女孩木下佑香,身高不高,看起来小巧可爱的她,一顿却可以吃下6斤拉面,而此时她的体重还不到90斤。好多人都羡慕她那种吃不胖的体质,渴望能像她一样胡吃海喝却长不胖。然而,连续大吃大喝一段时间之后,木下佑香明显胖了很多,不但脸变得圆润了,连手指也开始变得肥嘟嘟的。对此,她说:“我最近整整胖了14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基础代谢能力变差了,平时又不爱运动,所以慢慢就变胖了。”当暴饮暴食成为习惯后,量变终将引起质变。人总要为自己的放纵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不懂节制的人,总是在内疚、焦虑和无尽的悔恨中煎熬度日。而自律,才是正确的自救方式。自律可以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一味放纵,并不会让你感到更快乐。“花未全开月未圆”或许才是最好的人生境界。
![]() |
01 |
![]() |
一次,朋友林菲在微信上找我聊天。她发了一张工资条的照片过来,特别激动地说:“你能想象我现在的工资是多少吗?我刚才都气到浑身发抖。”我放大了照片仔细看,“实收工资”那一栏,赫然写着:2500元。
林菲是从上海辞职回老家的,她是985高校的毕业生,上一份工作的月薪是1万元。之前那份工作虽然在许多人看来光鲜无比,可在老家的父母眼中却一无是处。他们总是打电话给林菲:“女孩子一个人在外打拼太辛苦,不如早点儿回来找个稳定的工作。”他们还告诉她,家里的长辈可以给她安排一份不错的工作。林菲动摇了,毕竟她也受够了拥挤的地铁、高强度的工作和漂泊无依的生活。于是,辞职回老家的她,拿到了稳定的每月2500元工资。
她悔不当初地说:“我好像已经一眼看穿了我今后的人生:每天在单位里碌碌无为;找个条件相当的男人嫁了,在合适的年纪生个小孩;肚子上渐渐堆满赘肉,脸上渐渐爬满皱纹……”
林菲的经历让我唏嘘不已:一个人若总是降低标准,追求安逸,那么他的人生只能越过越“低配”。习惯“低配”,只会迅速拉低你的人生质感,导致你的人生道路越走越逼仄、越晦暗,最终庸碌一生。
![]() |
02 |
![]() |
曾在地铁上听到两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你昨晚几点睡的?”“2点吧。躺在床上看视频,没注意时间,不知不觉竟看了3个小时。”“我也差不多2点才睡。跟舍友一起组队玩游戏来着。”男生哈欠连天,明显的眼袋和大大的黑眼圈暴露了他晚睡的事实;女生也萎靡不振地靠着扶手柱,百无聊赖地盯着手机屏幕。
当代的一些年轻人,也许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顶着大大的黑眼圈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屏幕,日复一日地在短视频里虚度人生;网络段子张口就来,却忘了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看过一部好书了;为现状焦虑不已,却不肯跳出舒适区,没有勇气改变自己;做什么事都只是三分钟热度,终日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总是自我设限,扼杀自己的潜力。
这样的人,在虚拟世界里一片美好,现实生活却一团糟。作家李尚龙说:“一个天天在家睡觉的人,永远不知道在跑步机上的人也有另一种幸福。”天天沉溺于虚拟快感、活得浑浑噩噩的人,永远不知道在学习和工作中拼尽全力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 |
03 |
![]() |
竭尽全力去过“高配”的人生,有多痛快?
职业足球运动员C罗,曾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过一段视频:他穿着白色上衣和运动裤,边跑步边跳舞,展示了自己的健身日常。已经30多岁的他,身体年龄更像20多岁,体脂率从未超过7%,岁月仿佛没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迹。
为了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身体状态,生活中的C罗极其自律。他一直保持着每周3天、每天4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集体训练总是提前到达,最晚离开;晚上11点前睡觉,拒绝任何形式的晚睡,每天保持10个小时的睡眠;严格控制饮食,吃的都是低糖、低脂的食物,常年吃白水煮鸡肉,几乎不饮酒。控制欲望、意志坚定、坚持不懈,这些优秀品质成就了C罗,让他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顶级球员。
![]() |
04 |
![]() |
曾看过这样一个问题:“每个宿舍里,那个曾经总是最早起床的人后来怎么样了?”有人以自己的舍友为例做出了回答:“一个大学舍友连续四年坚持早起、跑步、晨读、吃早饭、给我们宿舍其他人占教室前排的位置。自控力超强,我们整个专业的人都由衷地佩服她,连辅导员都知道她的自律事迹;四、六级英语考试都是高分一次通过,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社团里布置的任务总是会积极完成,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小干事一直做到社长;后来从二本学校考研进入专业前三的985院校,因表现突出,在那所985院校直接硕博连读;读博期间恋爱、结婚,她老公是她的博士师兄,毕业后两人去了同一所重点大学教书,同时继续搞科研;住房也有了着落;就连两人的孩子将来也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从社交平台的动态点滴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二人惺惺相惜,都是靠着在学校读书时的勤奋上进,一步步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双方家庭均属最普通的农村家庭,订婚、结婚时的照片里,夫妻双方和家长都笑得非常朴实。这应该算是我看到过的最真实、最励志的改变命运的人了。”
向上的路,其实并不拥挤,然而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安逸。如果一个人总是用将就的态度搪塞自己,那么最终只会越来越庸常。反之,如果一个人总是精进努力、精益求精,最终必将改写自己的命运。
![]() |
05 |
![]() |
最近,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算数学题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正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你上晚自习时,极圈上的夜空正散射着斑斓的光。但是,少年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的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曾以为永远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曾觉得终生不会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我想象不到在这个星球上发生的很多美好的事,所以我才要更努力。习惯“低配”,只会让你一直过着自己不想要的人生;而竭尽全力去过“高配”生活,你才能看见一个不一样的色彩斑斓的世界。
![]() |
01 |
![]() |
数年前,武汉某高中一名学霸的寒假作息时间表在网上疯传。在这份作息时间表上,学霸的学习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从早上6:40起床到晚上入睡,除了吃饭以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即使是春节去亲戚家拜年,他也不忘见缝插针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而这张作息时间表的标题是“不是成功来得不够快,而是对自己不够狠”。这份作息时间表不但赢得了很多家长的青睐,而且被新华社的官方网站转载。许多人惊叹:“学霸的寒假真不一般,果真是一分辛苦一分才。”
据说,这名高中生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普通劳动者,根本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他的早餐一般就是一碗稀饭和一个馒头,午餐都是不超过4元的饭菜。因为家离学校较远,他就住在学校免费提供的宿舍里,每天坐在楼梯的灯下学习到深夜。他深知,人生没有寒、暑假,没靠山的孩子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让将来的生活不再那么费力。
曾经做过一项关于985院校学霸的作息表的调查。清华大学某学霸,每天早上6点起床,上课之余还不忘听英文广播、复习微积分和锻炼身体,生活被安排得充实又高效。浙江大学某学霸,也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他每个时间段的学习都被精确到几点几分,可谓分秒必争。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名学霸不但成绩好,还多才多艺,尝试过驾驶轻型飞机,学过潜水,甚至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非常享受这种严格的作息安排,享受在高度自律下高效学习、生活的感觉。了解了他们全力以赴的求学态度,我才意识到,所有成功光环的背后,都有严苛到极致的自律。
![]() |
02 |
![]() |
偶然观看过一部纪录片,片中一个农村女孩的遭际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很多年前,在一个山旮旯里,女孩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50元。每天早上,女孩用冷水泡馍当简单的早饭,匆忙吃几口就得赶紧去上学,崎岖而漫长的山路容不得她浪费一分一秒;放学后,她还要喂猪、做饭、干农活,一切都收拾好了才能开始做作业。
她心中曾有一个梦想:以后要去北京读大学,毕业后去打工,每个月要挣上1000元——在她看来,1000元已经是一笔很丰厚的收入了。她说,她想给家里买白面,因为家里的面粉总是不够吃;还要给家里打一口井……然而,在当年偏远农村落后思想的影响下,年纪轻轻的她只能辍学。用她父亲的话讲,女孩子迟早都是要嫁人的,书读多了没什么用。
年少的女孩只能外出打工。可是学历不高、没有任何技能的她,找工作处处碰壁,根本没有人肯用她。看不到任何出路的她只能匆匆嫁给了同村村民。村子里跟她一样大的几个女孩,人生大致也是如此,她们几乎都早早地嫁了人、怀了孕、生了娃儿,永久地被禁锢在那个贫穷的小山村里。
在你看不到的角落,有多少孩子做梦都想要拥有汲取知识的机会。对他们来说,知识就是前方的灯塔和前进的阶梯,也才是真正的未来。
![]() |
03 |
![]() |
全国某知名重点中学的开放日,一位父亲举着输液瓶,带着正在发高烧的年幼的女儿前去参观。面对采访的记者,父亲说:“我们做父母的没文化,但是希望孩子能有文化,盼望她以后能考进这所学校。”
视频上传到网上后,对这位父亲的举动,许多网友表示不能理解:“带着发高烧的女儿去参观学校,怎么这么病态呢?”“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未免太自私了吧!”……
网友们的态度可以理解,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考入这种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确实是很多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用很多人认可的话说,考进这所中学,就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名校的大门”,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关键通道。
那么,在这所中学就读的学生们,究竟有多努力?
清晨5:50,天还没亮,学生们已经集合完毕,一边大声朗读,一边等待晨跑;6:05,晨跑完的学生们开始在教室里晨读,每个人都是站着读,以防自己打瞌睡;7:05,匆匆吃完早餐的学生们开始上早自习,为下一节课做准备;12点整,学生们跑步冲向食堂,生怕自己因晚人一步而浪费时间;下午2:05,下午的课开始了,所有同学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晚上9:50,晚自习结束,学生们跑着回宿舍,抓紧时间洗漱,为的是赶在熄灯前能多学习一会儿。
为了节约时间,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用小跑代替走路;女孩子们都是清一色的短发,因为根本没有时间打理头发;为了能多学习一会儿,他们晨跑时都不忘背古诗、英文单词,连在食堂排队打饭的短短几分钟都要争分夺秒地学习……
“越努力,越幸运”的道理,在这帮拼命读书的孩子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中学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人数,多年来一直保持全国第一。可见,这个世界上的任何成功,都要靠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才能获得。
![]() |
04 |
![]() |
某著名歌手在其母校清华大学演讲时,曾说起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冬天,一个普通的星期六,天很冷。宿舍里两个学习较好的男生7点多就起床了,他们洗漱的声音吵醒了宿舍里一个学习稍微差一点儿的同学。被吵醒的人看了看匆匆忙忙的两个人,问了一句:“周六还去上自习?至于这么刻苦吗?”那两个男生没理会,收拾好就出门了。过了一会儿,这个被吵醒的男生也收拾好东西,去上自习了。
还有一次,宿舍里的两个男生争执了起来。他们争执的内容不是生活琐事,而是有关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问题。他们各执一词,为那个哲学问题争执不下,甚至之后的好几天谁也不理谁。这场争执中的其中一个男生,后来获得了清华大学德语竞赛最佳奖,同时还自学了法语、日语,并能熟练地掌握英语。
刻苦读书,把自己“逼”进好学校,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在一个优秀的圈子里,你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努力。慵懒的人,抱团取暖;优秀的人,互相促进。
![]() |
05 |
![]() |
上海交通大学有一名年近五十的宿管阿姨——原梦园,她早上10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连续3年旁听该校的课程。700多个日日夜夜,她坚持背单词、自学网络课程,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都在学习。很多人都劝她:“何苦呢?你的年龄已经不适合再学习了。”但她不想妥协,她拼命读、拼命记,不断练习。
最后,原梦园考研成功,被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录取,而她儿子也在同一年成为复旦大学研究生。面对媒体,她只是微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只管努力,想要的未来就在前面等着你。”
努力,永远不嫌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自己的潜力,这样你才能不再庸庸碌碌地原地打转。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成功的捷径,可他们却忘了,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必须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只有脚踏实地、永远不放弃提升自己的人,才配得上丰富、充实的人生。
建议你为自己的人生,放手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