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信、弘忍的“东山法门”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在初唐时期,力图摆脱传统佛教格局而独创新说的还大有人在。这是因为六朝佛教义学已不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产生彻底中国化佛教的时机已经成熟。表明这一点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当时有众多的达摩禅法的弘传者,又有众多的《楞伽经》的宣扬者,他们与“东山法门”处在变革佛教这统一的潮流之中。据传达摩是传承四卷《楞伽》的,并有《释楞伽要义》一卷传世。道信也以《楞伽经》为说法依据。后来,当“东山法门”在这个潮流中脱颖而出、形成为宗派时,可能是弘忍弟子们把达摩以下的法统接续起来,奉达摩为祖师,以《楞伽经》为典据,创立了所谓“达摩宗”或“楞伽宗”。这个传法统绪当然不可靠,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达摩与达摩禅和后来禅宗宣扬、描绘的达摩也大不相同,《楞伽经》的思想与禅宗更不一致。但“东山法门”的成立、禅宗的发展确实与达摩禅、《楞伽经》的传布有内在联系。研究禅宗早期历史,这个方面是应注意的。

现在已经清楚了:不是达摩创造了禅宗,而是禅宗创造出形象不同的达摩。禅宗所传达摩与历史资料所表现的达摩是很不相同的。《洛阳伽蓝记》是现存记载达摩最早的资料,写他自西域来,赞叹永宁寺建筑“神功”,与禅宗毁弃经教的达摩不同 ;《续高僧传》说他“随其所止,诲以禅教”,“游化为务”,并没有“面壁九年”的记载;《楞伽师资记》中又说他著《达摩论》,而并不如后来南宗禅所说是“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目前所存有关达摩的可信史料主要是道宣《续高僧传》中的《达摩传》。据《续高僧传自序》说,该书脱稿于贞观十九年(645)即玄奘回国那一年。但书中所录材料有明确下限的是麟德二年(665),距道宣去世的乾封二年(667)只有两年。这说明道宣是不断以新史实来补充他的著作的。道信的传记就是后续的。道宣去世时,弘忍六十七岁,神秀六十二岁,正是“东山法门”蓬勃发展时期。他对这一新的思想潮流给予足够的注意,正表明了他作为一个卓越学者的历史敏感,也提高了他的著作的可信程度。他对达摩的记述也是他的学识与历史感的表现之一。

道宣所记达摩的传记很简单,只说他是“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悲此边隅,以法相导。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自言年一百五十余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这个记载与《洛阳伽蓝记》的记载有所不同。如后者说他是波斯国人,自西域来的。总之,在道宣时代,达摩的事迹已很曚昽,只能肯定他是一个以游化为务的宣扬新禅法的头陀行者。在南北朝时期高僧群集、广被帝王供养礼重的情况下,像他这样的活动在社会下层的游行僧的行迹自然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流传下来的材料也就有限了。但道宣记录了他所作《二入四行论》,又记述了其弟子传承情形,却表明达摩禅在当时已造成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研究达摩,考证其人的本来面貌是一个课题(如要在现有材料基础上进行这种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考察不同时期被创造的达摩的面貌从而探究其意义,在对这个禅宗祖师的研究上却是更重要的。道宣记载的达摩是不是历史上真实的达摩或有可议之处,但他记载了他那个时代达摩及其禅法的面貌及其影响,对我们研究禅宗产生时期的历史却有很大意义。

道宣《传》说:“磨以此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诰,卷流于世。”表明达摩的“言诰”在相当长时期是广为流行的。《楞伽师资记》也说到弟子昙林记录言行为一卷《达摩论》,达摩又为坐禅众作《释楞伽要义》一卷亦名《达摩论》,此外“更有人伪造《达摩论》三卷,文繁理散,不堪行用”。《传法宝记》又说“今人间或有文字称《达摩论》者,盖是当时学人,随自得语以为真论,书而宝之,亦多谬也”。这都表明各种《达摩论》曾盛行一时。而对它们的作者当时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这在《楞伽师资记》和《传法宝记》里已说得很清楚。但《达摩论》的广泛传诵,一方面表明达摩的崇高声望与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佛教史上的新动向:人们在用一些托名制作的论来代替翻译经论和中国僧人阐释外来思想的论疏,从而进一步完全按中国的面貌改造佛教。

目前遗存的《达摩论》多种,据考哪一种也不会出自达摩本人亲传 [1] 。只有被道宣和净觉分别录入其各自著作的《二入四行论》是可信的。这“可信”含义有二:一是起码在道宣当时,人们肯定这一篇是区别于托名《达摩论》的达摩本人的著作;二是由于菩提达摩活动时期距写作《续高僧传》的唐初仅百年,道宣著述对史实的甄选又很注意,这个著作的可信程度也就提高了。无论如何,《二入四行论》代表了唐初“达摩宗”的思想。现据《续高僧传》过录如下:

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常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无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

这“二入四行”的核心是“理入”,即所谓“深信含生同一真性”,这与道信、弘忍主张的“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当身本来清净”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四行”的实践,也可看作是“安心”、“守心”的具体化。《传》上说达摩教诲弟子道育、慧可“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机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实际上与道信的“安心方便”相通。作为一种新禅观,当时所传达摩禅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与“东山法门”相一致的。就是说,后来弘忍门下奉达摩为初祖是有逻辑上的根据的,尽管史实上或许并不是如此。

达摩禅是对传统禅观和坐禅方式的一大变革,由此也可以认识“东山法门”在佛教史上的创新意义。《续高僧传·习禅篇》总论中说:

有菩提达摩者,神化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然而诵语难穷,厉精盖少,审其慕则,遣荡之志存焉;观其立言,则罪福之宗两舍……稠怀念处,清范可崇;摩法虚宗,玄旨幽赜。可崇则情事易显,幽赜则理性难通。

这里,指出了达摩禅的特点:“大乘壁观”、“遣荡之志”、“罪福之宗两舍”等等;同时又拿它与同时的僧稠禅法相对比,认为这是与僧稠禅法截然不同的新产物。

道宣提出僧稠,是把他当作传统禅法的代表。大略考察一下六朝禅学发展的一般情况,就会更清楚达摩禅区分于传统禅法的意义。

从中国佛教史看,安世高已传译禅籍,后续有译介。但早期所传主要是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典籍 ,在中土被当作神仙方术对待,东晋以前未得到大的发展。因此道安说“于斯晋土,禅观弛废,学徒虽兴,蔑有尽漏” 。慧远也慨叹“大教东流,禅数尤寡,三业无统,斯道殆废” 。在鸠摩罗什的传译与道安、慧远等人的提倡之下,禅学在中国才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总观以后南北朝时期禅学的发展,仍有很大的局限。一是大乘禅虽有介绍,实际流行的仍以小乘禅为主,在观念上重在神异与禁欲,在践履上注重头陀行、阿兰若法和聚众禅 ;再是相对于发达的义学研究,对禅学的重视仍然不够,特别是在南朝,众多的义学学派中,并没有出现以探讨禅学为中心的学派。直到陈、隋宗派佛学产生,反映了中国人对印度佛学的新理解,禅学才受到重视,如摄山三论宗、慧文、慧思以下天台宗、道绰的念佛禅等。也就是在这种潮流中,出现了以习禅为中心的达摩宗。

再回到达摩禅与传统禅法对比的问题上来。在达摩禅出现前,流行的禅法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佛陀跋陀罗系统的,一是跋陀(佛陀)系统的。佛陀跋陀罗是印度学僧,以禅、律驰名。自中土去西域的智严和沮渠京声曾在罽宾从之学禅,后应智严招请来华。他先至北方,受罗什之徒谗害,率弟子慧观等四十余人南下。在庐山,应慧远之请,译出《达摩多罗禅经》,后到金陵瓦棺寺译经并教习禅道。弟子道场寺慧观,宣扬达摩多罗禅法,认为“禅智为出世之妙术,实际之义标” ,主张定慧相合以测真如。但他宣扬的主要是小乘五门禅法,并将五门统一到不净观 。佛陀跋陀罗又一著名弟子玄高、玄高弟子玄绍则在北方发扬禅道。玄高曾“隐居麦积山,山学百余人,崇其义训,禀其禅道”;后来到河北林杨堂山,“徒众三百,往居山舍,神情自若,禅慧弥新,忠诚冥感,多有灵异”,可知他的禅法是以聚众和神异为特点的。玄绍是他的弟子中灵异特著者十一人之一,据说他手指出水,香倍异常,“后入堂术山,禅蜕而逝” 。另一系的跋陀禅师 受到北魏孝文帝礼重,少林寺即是为他敕建的。他聚众数百,也以神异称。其禅法具体内容史无明文,其弟子著名者有慧光,另一位就是僧稠。慧光是北朝著名禅师,地论北道派领袖;僧稠也受魏、齐皇室优礼供养,其禅法是“节食鞭心”,“常修死想” ,仍是以“四念处”与“十六特胜法”为主的小乘禅法

这样看来,与达摩大体同时期的玄高、玄绍、僧稠的禅法都相当地保守。其受到统治者礼重,又表明它们是严重贵族化的。特别是这种重视苦修、神异的小乘禅已不适应在中国佛教以大乘佛学为发展主流的形势。加之这种禅法在思想理论上又十分淡薄,也不符合发达的六朝义学的一般潮流。这样,新兴起的各佛教学派从各自角度研究禅学就是必然趋势。这期间,达摩禅异军突起,以简洁、明快的理论和简单易行的修持方法,为佛教发展开启了新方向。

据说达摩禅初传,“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其弟子慧可“天平之初,北就新邺,盛开秘苑,滞文之徒,是非纷举” ,即在守旧僧众中新禅法曾受到排斥。但在下层僧众特别是在南方,它却迅速流传开来。各种《达摩论》的制作与流行正表明它已被相当一部分人所认可。

如仅据道宣所传资料,是看不出“东山法门”师承达摩的。但从禅宗发展历史来分析,道信受到达摩禅的影响则是可以肯定的。因此,弘忍门下组织“东山法门”的法统,奉达摩为初祖,在逻辑上是合理的。 pIqsoTk43lgTP3nlohgbootdZiSVPWZXlrmxjnAy+PyN+ls7c5t655xA4wJATBQ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