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在上幼儿园小班之前,长得像“米其林轮胎先生”。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她要学拼音。她跟我一样,发音不准,无法区分一些声母的读音。我就开始担心了,因为现在很多小学老师都认为孩子们已经在幼儿园学过拼音了,所以等女儿上了小学,老师可能不会仔细给她讲拼音。
于是,我就跟女儿说:“如果你现在没有学好拼音,那么你上了小学之后就跟不上语文课的进度了,其他科目也会学不好。之后,你在整个小学阶段就会一直跟不上。”
我这样讲了两三次之后,有一天,大概是八月中下旬,台湾的天气很热,我正躺在凉席上吹冷气。我女儿跑来跑去,最后趴在我身上,用很诚恳的眼神看着我,说:“爸爸,我问你呀,难道拼音没有学好,就不是好孩子吗?”听到她这样说,我的心“揪”了一下。
从此,我被女儿下了魔咒。每次她拿成绩单回来,我就含着眼泪、带着微笑,对她说:“加油哦!”因为只要她某一科考不好,比如数学考不好,我就会想到一句话:“难道数学不好,就不是好孩子吗?”
她到小学六年级快毕业时,倒数第二次考试的成绩位于班上倒数第三名。公布成绩的那天是星期三,我接她回家。回家后,她把冰箱中可以当下午茶的点心拿出来,打开电视看《天线宝宝》。我说:“这不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才会看的吗?”她说:“很好看呢!”我当时心里的火直往外蹿。我心里想,星期三只上半天课,她赶快把功课补起来啊,不然上了初中,会跟不上。初中跟不上,就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好老公……我越想就越气。突然她站起来,进了房间。我以为她懂事了,可能要读书了。结果进去不到两分钟,她拿了个纸箱出来,把所有的芭比娃娃拿出来,帮它们设计不同的发型,然后继续看《天线宝宝》。我当时快气炸了。
这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画面。什么画面呢?在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之前那个只是单纯地爱着孩子的我不见了,那个可爱的女儿也不见了。我看她不舒服,她看我也不舒服。为什么呢?因为我是状元,又是开补习班的,孩子这样,不是负面广告吗?我心里想,自己怎么遇到一个“冤亲债主”啊?
然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期待、要求、成绩。当我用期待、要求、成绩去看女儿的时候,火就起来了。当我把期待、要求、成绩放下的时候,再看女儿,就会发现她乖乖的,身体很好,没有乱交朋友,也没有什么坏习惯,把房间整理得很好。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她回到家就帮我按摩,还会问我要不要涂精油,按摩之后会在一张表格上盖章,盖满六个章还会送礼物给我。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她会用漂亮的喜饼盒子盛水果、放牙签、放纸巾,并在上面写:请安心使用,吃完后叫一声,我下来收。很贴心吧?到了她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让她带平底锅去学校。我问她:“读书为什么要带平底锅啊?”她回答:“老师说要教我们做松饼。”然后她回来之后,就做了一个菜单,上面有原味松饼、奶油松饼、蜂蜜松饼、红茶、咖啡、奶茶。她会把菜单拿给我们勾选,之后她就会做来给我们吃喝。想到这些的时候,她在我心中又变得很可爱。
我发现我女儿教会了我很多,她让我开始自我觉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执着。当我放下执念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很美好。
有人总是一副很从容的样子,想必他学习过很多课程。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办法真正去感受人生,提早被剧透了。如果你在看小说,有人告诉你后面的情节是怎样的,那么你可能恨不得捅他一刀。是不是这样?如果你在看连续剧,看到有悬念的情节时,有人马上说:“啊!我昨天就看过了。结局是……”你会不会发疯?
有些人没有办法真正地放下过去的经历,重新体验一次人生。所以有些人上过很多课程、参加过很多活动后,就会用过去的认知看新的课程。他不知道即使是同样的活动,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悟。他会说:“这些不是一样的吗?”他一直用过去的思维看待当下,以为未来看到的都是一样的,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在学习新的课程时,他或许也觉得新的课程与旧的课程相比,老师的表达方式、引导方式是不一样的。可是互动的时候,他立马想到,这个环节他体验过了,表现出一副“课虫”的样子。(什么叫“课虫”?“课虫”就是到处听课的人。)于是,他便无法获得新的感悟。经验很难让你不同,经验只会让你快速反应而已。所以,从小到大,你上过那么多课,参加过很多相同的活动,你是否从中获得了不同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