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治心病方

定心汤

治心虚怔忡。

龙眼肉 一两 酸枣仁 炒捣,五钱 萸肉 去净核,五钱 柏子仁 炒捣,四钱 生龙骨 捣细,四钱 生牡蛎 捣细,四钱 生明乳香 一钱 生明没药 一钱

心因热怔忡者,酌加生地数钱。若脉沉迟无力者,其怔忡多因胸中大气下陷,详见拙拟升陷汤 (在第四卷) 后跋语及诸案,自明治法。

《内经》谓“心藏神”。神既以心为舍宇,即以心中之气血为保护。有时心中气血亏损,失其保护之职,心中神明遂觉不能自主,而怔忡之疾作焉。

故方中用龙眼肉以补心血,枣仁、柏子仁以补心气,更用龙骨入肝以安魂,牡蛎入肺以定魄。魂魄者,心神之左辅右弼也。且二药与萸肉并用,大能收敛心气之耗散,并三焦之气化亦可因之团聚。特是心以行血为用,心体常有舒缩之力,心房常有启闭之机。若用药一于补敛,实恐于舒缩、启闭之运动有所妨碍。故又少加乳香、没药之流通气血者以调和之。其心中兼热用生地者,因生地既能生血以补虚,尤善凉血而清热,故又宜视热之轻重而斟酌加之也。

西人曰:人身心肺关系尤重,与脑相等。凡关系重者,造化主护持之尤谨。故脑则有头额等八骨以保护之,而心肺亦有胸胁诸骨以保护之。心肺体质相连,功用亦相倚赖。心之功用关系全体,心病则全体皆受害,心之重如此。然论其体质,不过赤肉所为,其能力专主舒缩,以行血脉。有左右上下四房,左上房主接肺经赤血;右上房主接周身回血;左下房主发赤血,运行周身;右下房主接上房回血过肺,更换赤血而回左上房;左上房赤血,落左下房入总脉管,以养全体;右上房回血,落右下房上注于肺,以出碳气而接氧气 (此理与后补络补管汤跋语参看方 明) 。故人一身之血,皆经过于心肺。心能运血周流一身,无一息之停。即时接入,即时发出,其跳跃即其逼发也。以时辰表验试,一睯 (即一分钟) 跳七十五次,每半时跳四千五百次,一昼夜计跳十万八千次。然平人跳不自觉,若觉心跳即是心经改易常度。心房之内,左厚于右,左下房厚于右下房几一倍。盖左房主接发赤血,功用尤劳,故亦加厚也。心位在胸中,居左,当胁骨第四至第七节,尖当胁骨第五第六之间,下于乳头约一寸至半寸,横向胸骨。

病则自觉周遭皆跳。凡心经本体之病,或因心房变薄变厚,或心房之门有病,或夹膜有病,或总管有病,亦如眼目之病,或在明角罩,或在瞳人,或在睛珠,非必处处皆病也。大概心病左多于右,因左房功用尤劳故耳。

心病约有数端: 一者 心体变大,有时略大,或大过一半。因心房之户有病拦阻,血出入不便,心舒缩之劳过常度。劳多则变大,亦与手足过劳则肿大之理相同。大甚则逼血舒缩之用因之不灵矣 ;一者 心房门户变小,或变大,或变窄,或变阔,俱为非宜。盖心血自上房落下房之门,开张容纳血入后,门即翕闭,不令血得回旋上出;其自下房入总管处亦有门,血至则开张使之上出,血出后门即翕闭,不令血得下返。若此处太窄、太小,则血不易出。太大、太阔,则血逼发不尽,或已出复返,运行不如常度矣。 再者 心跳,凡无病之人心跳每不自觉,若因病而跳,时时自觉,抚之或觉动。然此证有真有假,真者心自病而跳也。或心未必有病,但因身虚而致心跳,亦以真论;若偶然心跳,其人惊惧,防有心病,其实心本无病,即心跳亦暂时之事,是为假心跳证,医者均须细辨。凡心匀跳无止息,侧身而卧,可左可右,呼吸如常,大概心自不病。所虑跳跃不定,或三四次一停,停后复跳,不能睡卧,左半身着床愈觉不安,当虑其门户有病,血不回运如常。有停滞妄流而为膨胀者,有累肺而咳嗽、难呼吸或喘者,有累脑而昏蒙头疼、中风慌怯者,有累肝而血聚积满溢者,有累胃不易消化、食后不安、心更跳者,皆心病之关系也。

若心自不病,但因思虑过多,或读书太劳,或用力过度,或惊惧喜怒失度,或色欲醉饱无节,或泄泻失血,或多食泻药,或夜失睡,在妇女或因月事不调。凡遇此等心跳病,医者应审察致病之由。如因房劳者,令戒房事;因饮食者,戒口止酒。更服黄连水、樟脑酒以安心,服鸡那或铁酒以补虚弱,戒勤劳行动,常平卧以安身体,游玩散步以适情意,停止工作以养精神,此治心跳良法也。——若胸胁骨之下有时动悸,人或疑为心跳。其实因胃不消化,内有风气,与心跳病无涉。虚弱人及妇女患者最多,略服补胃及微利药可也。若饮食太少,或更过于菲薄,亦可令心跳。宜服鸡那及铁酒,兼多食肉为宜。

按: 西人论心跳证有真假。真者手扪之实觉其跳,假者手扪之不觉其跳。其真跳者又分两种:一为心体自病,若心房门户变大、小、窄、阔之类,可用定心汤。将方中乳香、没药皆改用三钱,更加当归、丹参各三钱。一为心自不病,因身弱而累心致跳,当用第一卷治劳瘵诸方治之。至假心跳即怔忡证也,其收发血脉之动力,非大于常率,故以手扪之不觉其跳。特因气血虚而神明亦虚。即心之寻常舒缩,徐徐跳动,神明当之,亦若有冲激之势,多生惊恐。此等证治以定心汤时,磨取铁锈水煎药更佳。至于用铁锈之说,不但如西人之说,取其能补血分,实藉其镇重之力以安心神也。第七卷载有一味铁养汤,细观方后治验诸案,自知铁锈之妙用。惟怔忡由于大气下陷者,断不宜用。

又按: 西人谓人之知觉运动,皆脑气筋 (东人名脑髓神经) 主之。遂谓人神明皆在于脑而与心无涉,且设法能即物之脑而实验之。然西人凡事必实验而后信,若心之能知觉与否,固不能若脑之可实验也。《内经》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谓“神游上丹田,在泥丸宫下”。夫脑之中心点,即泥丸宫也。古文“思”字作“恖”。上从“囟”,即顶门骨。徐氏《说文》释此字谓“自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是知心与脑相辅而成思。而自脑至心,皆为神明之所贯彻普照也。

此理也,即可以西人之说证之。西人谓脑之左右,各有血脉管两支分布:两支在前,两支在后。此管由心而出,运血养脑。以全体之血计之,脑得七分之一。由其所言形迹论之,心与脑显然相通。岂神明之于中者,犹有隔阂而不相通乎?

又,丁韪良者,西人之甚博雅者,曾为同文馆之总教习。然其人于中书亦甚有研究工夫。故所著《天道溯源》一书,凡论思想处,皆归于心,而不仍西人之旧说。此诚研究中书而有得者也。

又,明·金正希曰:“人见一物,必留一影于脑中。”此言人脑中如摄影镜子一般。此理虽无处可实验,而实确有可信。愚于此语悟得:心与脑虽功用相辅助,有时亦有偏重于一部之时。如人追忆往事,恒作抬头想象之状。此凝神于脑,以印证旧留之影也。若研究新理,恒作低头默思之状。此凝神于心,无所依傍以期深造也。

更以愚自体验者明之。愚素留心算学,而未谙西法,欲学之又无师承。岁在丁酉,遂自购代数、几何诸书,朝夕研究,渐能通晓。而每当食蒜之后研究算学,即觉心上若有蛛丝细网幂住,与算理即有膈膜,因此不敢食蒜。且人陡遇惊恐甚剧之事即心中怔忡,或至手扪之亦觉其跳动。若谓神不在心,何他处不跳动乎?若谓伤脑其人即无知觉,试问:果伤其心,其人亦复能知觉乎?

安魂汤

治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致惊悸不眠。

龙眼肉 六钱 酸枣仁 炒捣,四钱 生龙骨 捣末,五钱 生牡蛎 捣末,五钱 清半夏 三钱 茯苓片 三钱 生赭石 轧细,四钱

若服一二剂后无效者,可于服汤药之外,临睡时用开水送服西药臭剥 (性详第七卷加味磁朱丸下) 一瓦。借其麻痹神经之力,以收一时之效,俾汤剂易于为力也。

方书谓痰饮停于心下,其人多惊悸不寐。盖心,火也;痰饮,水也。火畏水刑,故惊悸至于不寐也。然痰饮停滞于心下者,多由思虑过度。其人心脏气血恒因思虑而有所伤损。

故方中用龙眼肉以补心血,酸枣仁以敛心气,龙骨、牡蛎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饮,赭石以导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以成瞌睡之功也。

一媪,年五十余。累月不能眠,屡次服药无效。诊其脉,有滑象。且其身形甚丰腴。

知其心下停痰也。为制此汤,服两剂而愈。

一妇人,年三十许,一月之间未睡片时。自言倦极仿佛欲睡,即无端惊恐而醒。诊其脉,左右皆有滑象。

遂用苦瓜蒂十枚,焙焦轧细,空心时开水送服,吐出胶痰数碗,觉心中异常舒畅。

于临眠之先又送服熟枣仁细末二钱,其夜遂能安睡。

后又调以利痰养心安神之药,连服十余剂,其证永不反复矣。

《内经·邪客篇》有治目不得瞑方:用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水沸,置秫米一升,制半夏 (制好之半夏) 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渣,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 (知觉好也) 。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而已矣。久则三饮而已也。观此方之义,其用半夏,并非为其利痰。诚以半夏生当夏半,乃阴阳交换之时,实为由阳入阴之候。故能通阴阳和表里,使心中之阳渐渐潜藏于阴,而入睡乡也。秫米即芦稷之米 (俗名高粱) ,取其汁浆稠润甘缓,以调和半夏之辛烈也。水用长流水,更扬之万遍,名曰“劳水”,取其甘缓能滋养也。薪用苇薪,取其能畅发肾气上升,以接引心气下降,而交其阴阳也。观古人每处一方,并其所用之薪与水及其煎法、服法,莫不详悉备载。何其用心之周至哉!

按: 《内经》之方多奇验。半夏秫米汤,取半夏能通阴阳,秫米能和脾胃。阴阳通、脾胃和,其人即可安睡。故《内经》谓“饮药后,覆杯即瞑”,言其效之神速也。乃后世因其药简单平常,鲜有用者,则良方竟埋没矣。

门生高如璧治天津河北玄纬路刘姓,年四十二,四月未尝少睡,服药无效。

问治法于愚,告以半夏秫米汤方。

如璧因其心下发闷,遂变通经方:先用鲜莱菔四两切丝,煎汤两茶杯,再用其汤煎清半夏四钱服之。

时当晚八点钟,其人当夜即能安睡。连服数剂,心下之满闷亦愈。 Ov60HLfatf6njymnLZfwMnu3JLLLAcsvcHBP+THOLBO6Jx3DDHCwOY/uTC3/Pw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