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宇宙视角下的“人类圈”

提到“环境与文明和谐共存”这一问题,我基本上会从“地球系统”的角度展开探讨。那么,地球系统的角度指的是什么呢?具体来讲,就是从宇宙观视角思考“文明的含义”。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从宇宙观视角思考这个问题。因此,以下即将陈述的观点都是本人原创的。这一视角的基本观点便是,在137亿年的宇宙历史长河中和137亿光年的宇宙范围内,来探究“文明的含义”以及“文明的普遍性”问题。由于是从宇宙观的视角展开思考,因此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维度比安田喜宪先生的视角更为广阔。与安田先生具体而细致的内容相比,本人的研究难免会较为粗略,在此,要先请各位给予谅解。

那么进入正题。文明的含义是什么?我的结论是,创造人类圈并生存其中的生存方式。具体内容将在下文做详细说明。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何为地球系统。假设地球为一个圆形球体,其中包含着大气、海洋、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等离子圈等各种各样的子系统(构成要素),这些物质圈共同构成了地球(见图1-1)。如果采用“地球系统”这一说法的话,那么这些物质圈就是地球系统的构成要素,其中之一就是生物圈,我们便生存在从生物圈分离出来的人类圈这一子系统中。

人类圈这一全新的子系统的诞生,意味着地球上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将会发生变化(见图1-2)。这一变化正是我们今天称为“污染”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由于人类圈这一新子系统的诞生而引发环境问题的情况,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并非首次。在生物圈诞生之时也出现过地球环境问题,当时大气和海洋都受到了污染。而后,氧气不断聚积,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大气层。在大陆地壳生成之时也发生了环境问题,当时的海洋被大陆物质污染,大陆上的盐分留在了海洋中。其结果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海洋中大量溶解,使得大气层的主要成分由二氧化碳转变成了氮气。如果没有上述这些认识,仅从人类圈内部这一封闭的视角来看待地球环境问题,做出一些缺乏远见的善恶判断的话,那么将偏离问题的本质。总而言之,我们创造了地球系统中的人类圈并生存其中——这一认识是极其重要的。

图1-1 地球系统

图1-2 基于系统论的地球发展史

言归正传,生物圈与人类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子系统。从宇宙中看地球,在夜半球可以看到一片光的海洋,这就是人类圈(见图1-3)。追溯人类的发展历程,自700多万年前从生物圈中诞生以来,人类一直生活在生物圈这一封闭的环境中。即使是进化成智人 之后,至少在1万多年前一直如此。但是,现代人类是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人类圈这样一个子系统中的。实际上,从地球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说是狩猎采集型生存方式与农耕畜牧型生存方式的差别之所在。

图1-3 现在的地球

为什么说狩猎采集型生存方式是封闭在生物圈中的生存方式呢?我们可以以食物链为例来进行说明。食物链中的生物依靠生物圈内部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生存,这种生存方式就是狩猎采集型。不只是人类,其他动物也是以这种方式生存的。因此,狩猎采集型是封闭在生物圈中的生存方式。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农耕畜牧型是怎样的生存方式?以砍伐森林建造田地为例,毁林造田会导致太阳放射的能量发生变化。例如,反射率发生变化,那么太阳放射的热量被地表吸收或反射的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再如,下雨时森林和田地遭受雨水侵蚀的程度也相应不同。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人类圈的诞生会改变地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就是跳出封闭于生物圈的生存方式,建造一个不同的物质圈或者创造不同的构成要素并生存其中。因此,若从宇宙的视角出发,那么我们可以将文明定义为“创造人类圈并生存其中的生存方式”。 AJaywyn6A8eXkMrByRXq5jnsKbuNMshhoCudZZMicXufdfRDG+QHV/TJtEiteL5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