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商费尽心思大力宣传,你所居住的小区是高档小区,你邻居的年均收入是20 000元;而该区域的税务部门却反复向政府强调,这里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只有2 000元,是该减减税了。有人说统计数据就像比基尼,让人们看得见的完全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而一些重要的数据往往看不见。
我们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抱有很大的怀疑,比如物价指数、平均工资的统计,我们感到物价飞涨的时候,统计部门发布的物价指数却在负增长;我们的工资仍然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统计部门公布的平均工资却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 715元。与2007年职工年平均工资39 867元相比增长了4 848元,涨幅达12.7%。
但在这份统计数据的背后,很多人感觉工资低于全市水平,工资被增长。由于各单位所处行业、隶属关系、单位性质、所在区域、经济效益及个人所在的岗位不同等诸多因素,工资水平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因为以下因素造成平均收入被增长:
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较大。个别单位职工年均工资高达上百万元,有的单位年底基本工资都不能兑现,而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是一个平均数,反映的是全市职工工资的平均水平。部分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在低位徘徊或增长比较缓慢,尚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因此,在这些单位工作的职工感觉公布的平均工资水平偏高。金融行业仍居平均收入榜首,最高平均收入与最低平均收入相差上百万。金融证券行业仍高居平均工资榜首。平均工资最低的仍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较高的行业中,证券业,银行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保险业,烟草制品业和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等行业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在8〜10万元之间。
行业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工资水平较高的证券业,收入高的单位职工年均工资超过百万元,收入低的单位职工年均工资不到5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低于2万元的行业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
职工平均工资不包括个体户。2008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反映的是国有、集体、各种合资、合作、独资公司以及私营单位职工工资的平均水平,不包括个体工商户。采用的是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2008年全市共调查了13.8万个法人单位,包括企业、事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类型。
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是由统计部门根据每个单位上报的数据汇总计算得来,即用各单位全年的职工工资总额合计除以同口径的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出职工年平均工资。
一些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比较严重,但公布的统计数据却没有真实反映出收入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赵人伟教授和李实教授领导,利用国家统计局城乡家计调查的资料,坚持研究我国收入分配问题17年。其中,还在1988、1995和2002年三次组织样本户入户调查,分别估得这三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38、0.45和0.46。
2006年7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了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的观点:对中国基尼系数“不要感到有多么严重、可怕”。他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炒作基尼系数的现象,认为基尼系数高了,就要发生动乱。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这种基尼系数引起社会动乱的可能性不大。第一,总体来说我国经济处在一个发展上升阶段,贫困人口总体来说是在下降和减少,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在提高。第二,我国还有3条保障线:贫困线、低保线和下岗职工的最低补助线。第三,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魏杰教授在发表的《基尼系数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碰撞》文章中认为:“用于判断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国家的收入差距影响的标准应该适当放宽,而不是教条地使用0.4作为警戒线。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进入收入差距过大的区间,但其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并不突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仍在继续,不能据此判断中国收入差距影响超过警戒线。”
对于基尼系数的怀疑,典型的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是认为我国过高的基尼系数不可怕,不会出现大的社会动荡;第二种表现是认为基尼系数本身并不准确,有夸大之嫌,可能被利用作为“劫富济贫”的手段。
斯坦福大学学者尼妮·郭和约翰·潘卡维刚指出,由于中国居民收入变动性很大,现在计算出的基尼系数,将误导人们对中国居民收入的理解。我国统计的基尼系数虽然低于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但与亚洲和欧美国家相比,已经处于严重不平等行列。根据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如果不加控制,将引发社会的动荡和经济萎缩。
不论是平均收入的统计,还是基尼数据的统计,我们都没有看到真实的数据,或者说一些重要的数据被隐藏起来,从而造成了统计的假象。这也就是人们常常会对统计数据产生怀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