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穿着……不,是什么都没穿去游行!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为什么周围的大臣、贵族不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小孩却说出了真话。
专家通常指对某一事物精通,或者说有独到见解的人。
一项针对美国无家可归者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世纪80年代早期,一位名叫米奇·斯尼戴尔(MitchSnyder)的人开始为美国无家可归者奔走,他宣称美国当时至少有大约300万人无家可归。至少有超过美国人口总数1%的人无家可归。这听起来确实有些太离谱了,可既然这是专家的统计数据,那应该是不会错的。于是这个话题立刻引起了全美公众的关注。斯尼戴尔甚至跑到国会力陈此事的严重性。据说他还曾经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告诉听众,说每秒钟会有45名无家可归的人死去,也就是说,美国每年都会有14亿无家可归的人死亡(当时的美国人口总数为2.25亿)。假设斯尼戴尔口误或者可能是记者引用错误,假设他的意思是,每45秒钟就有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死亡,那每年死亡的人数仍旧可以达到70.1万——几乎是美国每年死亡总人数的1/3。最后,当有人质问斯尼戴尔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时,他终于承认自己是在捏造,因为当时记者们一直追问他具体的数据,他不想让他们失望。
利斯特防腐液(Listerine),该产品发明于19世纪,最初被当成一种效果奇强的外科抗菌剂。它后来被一些商家进行提炼,当做地板清洁剂和淋病药物出售。直到20世纪20年代,当它被标榜为治疗“慢性口臭”(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健康不良的标志)特效药的时候,这种药物才最终取得成功。在利斯特防腐液的新广告中,有一对神情沮丧、郁郁寡欢的男女,他们一方面很想结婚,另一方面却又为对方的口臭而苦恼不已。“我能忍受他的口臭吗?”广告中的女性自言自语道。在此之前,人们一直没有把口臭当成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可利斯特防腐液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就好像广告学者詹姆士·特维切尔(JamesTwitchell)所写到的那样:“利斯特防腐液让人们感觉口臭甚至比淋病还要严重。”就这样,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生产利斯特防腐液的公司的收入从11.5万美元上升到800万美元。
像斯尼戴尔、特维切尔这样的专家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欺骗别人,这听起来不仅让人有些难过,甚至让人感到意外。其实进行欺骗的并不仅仅是斯尼戴尔、特维切尔他们。
2008年12月11日8点30分,美国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董事长、与“股神”巴菲特比肩的投资大师、犹太“基金教父”、纳斯达克前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遭举报,涉嫌进行一项规模达50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在他曼哈顿的豪华寓所中,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执法人员带走……
与此同时,由伯纳德·麦道夫执掌的、纳斯达克最大做市商(marketmaker)、纳斯达克五大经纪公司之一、纽约证交所第三大经纪公司——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被查封……
伯纳德·麦道夫被他的投资人亲切地称呼为“伯尼”。胖胖的、笑起来很可爱的犹太人“伯尼”,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人,是大家的好朋友,也是家族基金的可靠委托人。在佛罗里达以及纽约的犹太社区里,麦道夫被很多人视为投资方面的“上帝”。麦道夫的基金,被圈子里的人简称为“犹太人基金”。
1990年,麦道夫借用自己作为成功的股票上市经纪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为这个基金公司进行筹资,他在透过棕榈滩乡村俱乐部或其他慈善团体的场合,广交朋友,并利用一些已落入他陷阱的投资客做介绍人,介绍更多客户给他。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回佣,自然乐于做中间人。这样就有了“滚雪球效应”。有报道说,正是在这个俱乐部中,麦道夫找到了一个后来给他吸引了其他成员加入的投资者。
在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稳定的利润返还率。一个月中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该基金不断地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生意。这种综合性的投资组合一直被人们认为可以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
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2005年的时候,麦道夫的投资基金生意逐渐变成了一个新的“庞式骗局”,所有的返还给投资者的收益都是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资者。根据美国证监会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直到2008年1月份,麦道夫的基金一共管理着171亿美元的资金。虽然2008年的形势不断的恶化,但麦道夫依然在向投资者报告说他的基金仍然在稳健的增长当中,这一增长数字直到去年11月依然高达每月5.6%,跟标普相比平均增长37.7%。
2008年12月9日,麦道夫突然宣布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将提早发放红利。而按常规,公司的红利都是在第二年的2月发放。对此异常举动,麦道夫的儿子十分不解。
12月10日,麦道夫的两个儿子准备在麦道夫的办公室和他讨论这个问题。没有意识到公司已濒临破产边缘的两个儿子,质问麦道夫:“如果不能支付投资者,公司又怎能发红包呢?”麦道夫示意回家后再谈。
当天晚上,麦道夫的儿子来到他的寓所,见到麦道夫的脸上出现了罕见的沮丧。麦道夫向儿子透露,由于一拨客户要求赎回的投资达到70亿美元,令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麦道夫向才儿子摊牌:“一切都是谎言。”他不得不承认,麦道夫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基本上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
在“庞氏骗局”中,诸多知名机构被击中。西班牙金融业巨头桑坦德银行,在此次诈骗案中的风险敞口高达31亿美元,此外还有法国巴黎银行、欧洲银行巨头汇丰银行、日本野村证券等。
……
2009年6月29日,被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判处150年监禁、罚款1 700亿美金、现年71岁的麦道夫将在监狱里度过他的余生。
这长达20年、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是对华尔街监管者的极大讽刺。到处都是经济学家的华尔街怎么没能拆穿麦道夫的骗局,使他愚弄了华尔街的诸多投资家,欺骗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投资者?
自2009年9月中旬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目睹一个个金融巨头倒下,华尔街投资者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照说是经历了足够的锻炼。但是,当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11日被戴上手铐带走,并由此引出一个可能长达20年、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之后,华尔街还是被震动了。
一个拥有近半个世纪“白璧无瑕式”从业记录的投资专家,一种并不新鲜的欺骗手段(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一大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受害者,完美欺骗了我们。
近年来,一些专家常为了吸引眼球,言论往往过于标新立异,或出于个人目的而歪曲以往的定论,使我们觉得莫名其妙。
如:“中国是否应健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
“我把堵车看成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堵车,那它的经济也可能凋零衰败。1998年特大水灾刺激了需求,拉动了增长,光水毁房屋就几百万间,所以水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了1.5%。”
“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其他任何人造成损害)。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的把握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
“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
国内一些知名度甚高的经济学家一再发表完全悖于常理,也脱离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基本准则。
所以我们不能迷信专家的谎言,我们应该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我们需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判断社会中的经济现象。如果一味做经济学家的应声虫,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