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俄罗斯首富罗曼·阿布拉莫维奇为了取悦其绯闻女友——俄罗斯社交名媛达莉娅·朱科娃,在瑞士日内瓦的一场竞拍会上一掷千金,购下一块世界最贵的钻石。该钻石重达84.37克拉,价值900万英镑。
这块让阿布拉莫维奇垂涎的稀世宝石,多年前出产于南非某钻石矿,后由世界最大的钻石商南非德比尔斯公司加工出品。由于通体晶莹剔透,没有一丝瑕疵,其市场估价高达9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4亿元),堪称当今世界最贵的钻石。
要买下这块稀世钻石并不容易,阿布拉莫维奇面临着其他买家的竞争,其中包括中国亿万大亨以及阿拉伯富商。
水,源源不断,随地可掬,供给量大,所以不值钱;钻石,稀罕物,供给量小,所以值钱。当然也有例外,“上甘岭”上一滴水,比生命还珍贵;水在沙漠里,比油还珍贵。
同样是水,农夫山泉和娃哈哈卖的不一样,西藏自治区的水和武汉的水卖的不一样。都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起来的一种纯净物质,由于不同的包装和不同的品牌,就有了不同的社会消费文化内涵。于是品牌就成了完全同类商品之间的主要的和唯一的区别。品牌的定位是人为设计的,品牌战略是人为制定的。同样是水,品牌定位不同,价格会有很大差别;同样是酒,二锅头卖4元,茅台酒却卖400元。品牌不同,天壤之别呀!
在搜索引擎“搜搜问问”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土豆和苹果哪个贵?在其回答上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回答:“当然是苹果贵。”但现实总是这样诡异,我们还是先看看下面的故事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号称“土豆之乡”,因为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土豆特别好吃。内蒙古自治区有句流传很广的夸武川的话:“武川有三宝:土豆、莜面、羊皮袄。”尽管土豆是个好东西,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种土豆、吃土豆、卖土豆,但1斤土豆的价格也就一两毛钱,也没有听说谁家因为卖土豆发了财的。
王喜莲24岁就嫁到了哈勒村,丈夫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就这样,家里的日子过得也非常紧巴,她至今仍然记得,儿子3岁时想吃根冰棍,她竟浑身上下掏不出5分钱。王喜莲不甘心就这么穷下去。
高中毕业的她,在自家承包的几十亩地上动起了脑筋。她先是在乡技术员的帮助下,在镇里头一个盖起了日光温室,种一些蔬菜,靠“庭院经济”脱了贫。然后她又专门培育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供应乡亲们,秋后又帮他们找销路。慢慢地,能干的她因勤劳致富在当地出了名。
2001年,王喜莲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杰出青年农牧民”,乡亲们还推举她当上了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直到今天,她仍然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
因为经常到外地开会,王喜莲耳濡目染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着人家都是穿着名牌,她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武川的土豆远近闻名,为什么农民却不能从土豆身上致富?
细心的她经过调查发现,因为农民都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价格自然上不去。加上没有自己的品牌,假冒武川土豆的现象也很普遍。大部分农民就知道卖原料,几乎没有什么深加工。
2005年5月,王喜莲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了“川宝”土豆商标。9月,她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她的“打法”很简单,就是给土豆精“包装”,她把挑选出来的最好的土豆一个一个用纸包起来,放进精致的礼品盒。
如此一包装,打着“川宝”品牌的5公斤土豆,一下子就身价大增到20元!火热的销售势头证明王喜莲的第一招出对了。
5公斤土豆她最低卖20元。就这样,每天守在她家门口,操着南腔北调口音向她要土豆的商贩仍然络绎不绝。一位老板高兴地对她说:“以前给生意上的朋友送土豆,都是拿破麻袋装,既不好看也没面子,现在用你这川宝土豆,再合适不过了。”
有了品牌,王喜莲又建起了自己的5 000亩土豆基地,每年和农民签种植合同。2008年,仅她一家就向农民收购土豆120万公斤。
王喜莲的公司已经正式落户武川县金三角天骐工业园区,深加工车间也已开始投产。她说:“我的梦想就是让武川土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说起土豆,没有人会感觉陌生。但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贵过苹果的土豆。更没有人听说过包装有品牌的土豆。当用礼品盒包装起来的土豆卖到20元钱时,我们完全相信了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王喜莲的土豆能贵过苹果,正是因为她通过包装等形象识别区别于其他不同的土豆,有了自己的品牌,土豆不只是能贵过苹果,还能贵过很多的东西。世界上最贵的土豆——法国LaBonnotte品种的土豆,每公斤售价500欧元。
现在全国都在积极引进和发展水果和蔬菜产业,以此作为发展农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而果蔬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名特优产品,创立品牌。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就难以立足市场,有了品牌,才能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一旦确立了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誉,品牌土豆、品牌蔬菜就成为了“钻石”,而普通土豆、普通蔬菜就成为了“水”。
一时间,品牌战略成了企业必须重视的首要战略。书店里,品牌战略的书卖得火起来了,搞品牌形象设计的人吃香了,围绕品牌搞企业形象识别的设计人员发财了。国内开始出现要么是自封的“十大品牌专家”、要么是若干个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册封的“十大策划大师”等各色人等,怀里揣着菲利普·科特勒或是迈科尔·波特的著作,开始为企业“策划”、“包装”。企业开始为自己的品牌往中央电视台送广告,那些“黄金时段”的广告价位开始从500万猛涨到1000万,从5000万猛涨到1个亿,从1亿再涨到3亿、5亿。“秦池”、“爱多”等广告“标王”,一个接一个出现,又一个接一个倒下。他们在呼喊着:“为了品牌的辉煌,前进!”前扑后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