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刊发《销量全球第一背后:中国车价仍远超美国》,引发了消费者对中国车价奇高的热烈讨论,众多网媒上跟帖无数,刚花23万多元买了一辆凯美瑞轿车的武汉汽车维修厂老板李先生,在得知这车在美国只要2万多美元,折合人民币不过15万元时,也忍不住反问CBN记者:“中国不是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比美国便宜很多吗?为什么凯美瑞在中国比美国还贵这么多?”
中国售价普遍在20万元以上的中高级车,在美国售价多为15万元左右。28万元买一辆雷克萨斯或奔驰,在国外轻而易举。50万元,几乎在国外可以买到大部分品牌的高端豪华车,包括奔驰S系列部分车型和宝马7系。
不仅仅中高级车和豪华车,在中国处于入门级的中级车售价也高于美国。丰田2009款卡罗拉美国售价为1.5万美元〜1.9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万元〜14万元。而在国内,卡罗拉售价为12.78万元〜19.28万元。越野车方面,丰田FJCruiser特别版在美国售价为2.44万〜2.9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万元〜21万元。国内仅有一款FJCruiser在售,售价为45万元。
中国的车价大部分是由竞争关系决定的,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相对于欧洲和美国超过100年的汽车销售史,中国汽车市场无论规范程度还是竞争激烈程度均远远落后,企业平均运营利润也远远高于欧美。
标准普尔公司2008年报告称,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平均运营利润率为30%〜35%。西方成熟市场的平均运营利润率仅为5%。
以豪华车为例,中国的豪华车领域几乎被宝马、奔驰和奥迪三个品牌瓜分。而在美国和欧洲,宝马、奔驰和奥迪却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比如凯迪拉克、林肯、玛莎拉蒂、美洲虎等。中国的中高端车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2007年在凯美瑞上市之前,雅阁和帕萨特几乎占有了中高端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凯美瑞上市后,该区间竞争加剧,售价开始出现下滑。
技术转让费也进一步抬高了中国车价。中国的合资汽车公司中,中方与外方的股比多为50:50,外资公司对引进到国内的车型,均征收技术转让费,大部分该项费用占到整车成本的10%以上。这意味着,一辆20万元的车,其中2万元是额外支付给外方的“学费”。
除了竞争关系外,国内多家汽车公司表示,中美汽车的巨大价差跟中国特殊的税收政策也有关。中国的宝马之所以比美国的价格高出许多,“主要是来自海关的税收及政策因素”。以售价116万元的宝马740Li为例,从进口到被中国消费者购买,中间有三道税,分别为:25%的进口关税,排量3.0升以上征收的25%消费税,消费者购车时9%左右的购置税。其中,关税和消费税为包含在车价内的税费,购置税为车价以外的税费。因此,消费者在买卖中承担的税费成本约为“进口关税19万元+消费税19万元+购置税10万元”,共计48万元。
国产车虽然没有进口关税,但也要缴纳其他相关税费。一辆汽车在生产环节要上缴17%的增值税和5%的消费税。车辆上市销售后,购买者还必须支付约9%的购置税。在美国,大部分州对汽车公司仅征收5%〜10%的税费,终端环节也没有购置税。在日本,轿车的平均税率大概是11%。德国仅为7%。
某杂志的一篇购车亲历说明了税费和各种繁杂的手续对人们购车积极性的打击。这篇购车记中引述了一个销售人员所做的一个自然人贷款买“桑塔纳”的详细报价:车价97 800元,首付10%,分期5年,月还款1 514元,车损保险1 414元,三者险1 170元,盗抢险978元,自燃险392元,贷款额78 240元,购置税8 359元,验车500元,保证保险金1 721元,管理费4 900元,其他20元,首付合计29 234元。
该文报道的收费项目,只是购车环节支付费用的一部分。购买一辆小汽车还要交纳停车泊位证明费,车船使用税……还有一笔费用是汽车生产厂家代消费者交纳的:3%〜8%的消费税。
汽车厂家也有税费的苦恼。一辆汽车,厂家要负担17%的增值税。轿车成为国内税率最高的机电产品。再加上一些地方和部门数量惊人的各种乱收费,中国汽车真是不堪重负。
厂家既已交纳了增值税,为何还要征收消费税和购置税?这不是多次重复征税吗?一些地方政府把汽车当做“唐僧肉”,与汽车能搭上关系的环节都要从车上“扒层皮”。结果呢,汽车购买价格和使用价格居高不下,使巨大的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人们空怀“开上自己的车”的强烈欲望而难圆轿车梦。
与此相对应,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消费者有限的支付能力和政府的高税费面前只好苦哼高价的阳春白雪,长期走不出“价格高——市场小——规模小——价格高”的恶性循环。最后,政府也不可能从汽车生产和汽车消费中拿到足够多的税收。
我国2009年1月〜11月汽车销量超过1 200万辆,而2008年同期销售量总计860万辆。据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乘用车11月销售104万辆,在9月后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同期,美国乘用车市场1月〜11月累计销量为937.6万辆,其中11月乘用车销量为74.5万辆。在12月留下的悬念并不是中国超越美国的问题,而是中国汽车能否突破1300万辆。
19家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 476亿元,同比增长14.76%,增长额为1347.35亿元,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3.81个百分点,且19家企业中有14家都高于上年同期。在车市放量增长的情况下,显然普通百姓并没有分享到实惠。
国务院在2009年1月14日公布的《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从2009年3月1日到12月31日,国家将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等,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实施细则对补贴标准、补贴方式、车型范围等方面作出更为详细的规范。很明显,这一系列动作是为了减税减费,减少消费者的负担,增加汽车的销量。
轿车现在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但作为曾经的奢侈品,轿车承载着很多的税费,这既限制了消费者的消费,也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行业的长期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