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0日至9月20日,北京市和外省区市进京机动车按单双号行驶。在单双号限行期间,每天设置3个小时缓冲时间,零时至3时机动车上路不受单双号限制。限行措施将使北京停驶机动车约200万辆。
2008年7月21日,家住北京的董明一反常态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他要挤公交上班。这对习惯于开车上班的他来说颇有些新鲜,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为奥运做出了贡献:积极响应政府的“单双号限行”政策。
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即从2008年7月20日起,北京正式开始实行为期两个月的限行政策。之后,不少省市也纷纷效仿北京的做法,希望通过“单双号限行”来改善交通拥堵状况。但是,效果似乎并没有预期的好,到了上下班的高峰期,堵车的情况依旧如故。
为什么限行之后,堵车依然厉害呢?
其实,“单双号限行”只是一时地限制了汽车的数量。短期内,人们有可能会看到汽车流量减少,时间久了,反而会刺激汽车的消费和使用。举个例子,之前车辆增加,是因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倘若长期实行“单双号限行”,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多,有车族完全可以再买第二辆车,这样,遇到限行也不必担心会影响开车出门。即便是现在,很多家庭也拥有两辆车,但一般只开一辆,结果一限行,两辆换着开,限行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影响。如此看来,限行政策还是没能解决问题。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350万辆,平时有大约30%〜40%的车被闲置而没有使用。但是限行之后,这个库存被充分挖掘出来,反而使出行车辆增加。很多有钱人或者企业为了出行方便,还买了更多的车以备不时之需,所以路上行驶的车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
另外,虽然“单双号限行”能减少一定数量的车,但为了保证奥运会的顺利进行,又增加了许多奥运专线车。尽管相关部门表示,设置奥林匹克专线是国际惯例,是我国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承诺,可车辆增加也是事实。
按照前面所说,“单双号限行”无意中成为了推动汽车消费的助力,而奥运专线车同限行却没有任何替代效应关系,只是将减下去的汽车数量又弥补了回来。所以,堵车的情况仍旧存在。
另外,限行不仅对交通改善的作用有限,从另一方面来说,限行还不利于提高汽车的使用率。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某样产品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应当是使用率越高越好。同理,汽车也应如此,否则就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私家车的使用效率越高,才越有利于交通的畅通。“单双号限行”政策,恰恰阻碍了汽车的使用。它短期的社会成效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在长期内,它不可能改变和降低整个社会总的用车需求,却只会降低每一辆车的使用效率。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单双号限行”这种措施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完美,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杨开忠教授提出这样的建议:“单双号限行只是一种城市治堵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还可以有补充或者其他方法,比如像新加坡、日本的收取拥堵费、提高停车费;韩国、美国的减少公车、提供班车,或者提高车辆的排放标准等,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这有赖于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与公众一起研究、探讨,尽早制定出动态、全面、科学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