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旅客刚好在一天之内坐了3家航空公司的飞机,他把在东航、南航和港龙航班上坐飞机吃饭的有趣经历写了下来:
在东航的飞机上正好赶上一顿午餐。照例是从发饮料开始的。虽然穿着中式服装的空姐满脸堆笑,但提供饮料的速度却非常缓慢。原因之一是东航提供给乘客的品种太过简单了。坐在我前排的一位乘客先是要了啤酒,在被告之“不提供”后只好改要茶水,令人惊讶的是,空姐也不能立刻提供,只表示要过一会儿才能端过来。那名乘客显然非常不满:“我看全世界的航空公司也没有东航这样服务的,真节省啊,连茶水都要等!”我在他身后被逗笑了,这是东航的一贯作风啊,在送水之类的“小问题”上很讲“节约”。之后的机上午饭也是乏善可陈,基本只能起到果腹的作用。如果给东航的这顿午餐评分的话,显然是不能够及格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东航空乘人员身上,体现不出对乘客真正的热情,即使他们的脸上也挤满了尴尬的笑容。
在南航的飞机上赶上的同样也是午餐。虽然没有十分出彩的地方,但感觉南航是真心为乘客着想,而且也比较接近国际惯例。与东航上连送水都磨磨蹭蹭相比,南航的效率显然比较出色。同样是一男一女两位乘务员,虽然脸上没有“假惺惺”的笑容,但动作却十分麻利,而且能够主动为乘客加水和饮料。与东航的“抠门”不同,南航的班机上提供啤酒,而且是出发地的“本地啤酒”,这一点也体现了南航的细心之处。不足的地方依然是饭菜的质量,虽然量不大,但乘客们对这种口味不佳的航空餐也显然没有什么胃口。南航上的这顿正餐显然评分要比东航的高不少,胜在对服务理念的把握和服务的水准。而总体分数也不会很高的原因是被正餐食物的质量拖了后腿。
乘坐港龙的航班,提供的是一顿晚餐。一上飞机,乘客就可以发现座位前有一小瓶矿泉水,可以先润润喉咙。飞机起飞后不久,空姐就会给乘客发送一包果仁,然后是提供饮料。坐在我边上的是一位老外,先要了一罐嘉士伯啤酒,几乎是一饮而尽,马上又要了一罐。就这样一直要了四罐啤酒,但空姐都面带微笑地满足了他。这让我想到东航上面那位等茶水等急了的乘客,都是“上帝”,待遇咋差那么多呢!除了啤酒,港龙的航班上还有红酒、白葡萄酒和各种饮料,这与东航寒酸的推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值得称道的还有机上正餐,在菜单上标明是与北京一家著名餐饮公司合作的,质量虽然不能和饭馆里的比,但已经足可以让乘客有滋有味地享用了。
虽然港龙航空的机上餐在客户的心中要比南航、东航的好一点,但毋庸质疑的是机上餐永远没有地上餐馆的饭好吃。其实不止是这一位顾客抱怨,几乎坐过飞机的人都抱怨过飞机上的东西难吃。不仅中国航空的机上餐难吃,国外航空公司的机上餐也如此。确实,要是有哪家餐馆敢卖那样的食物,肯定没几天就倒闭了。
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觉得航班上的食物该和餐馆里的一样好吃。但这样想有道理吗?按照成本收益原则认为,当且仅当收益大于成本时,航班才应当改进饭菜的质量。食物更好吃的收益或许可以根据乘客的付费意愿来衡量,即更高的飞机票价。倘若美味的饭菜要增加10美分的机票钱,恐怕大多数人都愿意买单。问题在于,要在一万米高空中的狭小机舱为所有乘客及时准备这样一顿饭,成本恐怕很高。
当然,麻烦归麻烦,办还是办得到的。比方说,航空公司可以从飞机上拆掉20张座椅,安置一套设备精良的现代厨房,聘用额外的人手,在菜品上花更多钱,等等。可是,这样做的话,每名乘客额外承担的成本,恐怕就是100美元了。尽管我们所有人都对航班食品抱怨连连,可很少有人愿意承担这笔额外负担。所以,航班食物注定要继续难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