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和分工原理

(一)系统原理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般来说,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等特点。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管理的角度看,系统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目的性。任何系统的存在,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必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功能。

(2)整体性。任何系统都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集合,而是各个要素按照总体系统的同一目的,遵循一定规则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依据总体要求协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使系统整体功能达到最优。

(3)层次性。任何系统都是由分系统构成,分系统又由子系统构成。最下层的子系统是由组成该系统基础单元的各个部分组成。

(4)独立性。任何系统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存在,只能适应环境,只有既受环境影响,又不受环境左右而独立存在的系统,才是具有充分活力的系统。

(5)开放性。管理过程必须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境交换能量与信息。

(6)交换性。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组织本身也存在变革。

(7)相互依存性。管理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而且管理活动与社会相关活动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

(8)控制性。有效的管理系统必须有畅通的信息与反馈机制,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

(二)分工原理

分工原理产生于系统原理之前,但其基本思想却是在承认企业及企业管理是一个可分的有机系统前提下,对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与业务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适当分类,并由相应的单位或人员来承担各类工作,这就是管理的分工原理。

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分工的主要好处如下: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2)分工可以减少工作损失时间。劳动分工使工人长时间从事单一的工作项目,中间不用或减少变换工作,从而减少工作损失时间。

(3)分工有利于技术革新。劳动分工可以简化劳动,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劳动者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4)分工有利于加强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在将管理业务从生产现场分离出来之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发展,管理业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划分,并成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配备了有关专业人员,从而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分工原理适用范围广泛。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商业等部门;从工业部门来说,可按产品标志进行分工,设立产品专业化车间;也可按工艺标志进行分工,设立工艺专业化车间。在工业企业内部还可按管理职能不同,将企业管理业务分解为不同的类型,分别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去从事,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使企业处于正常、不断的良好运转状态。

分工要讲究实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实事求是。一般企业内部分工既要职责分明,又要团结协作,在分工协作的同时要注意建立必要的制约关系。分工不宜过细,界面必须清楚,才能避免推诿等现象的出现。在专业分工的前提下,按岗位要求配备相应技术人员,是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得到保证的重要措施。在做好劳动分工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以适应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发展的新要求。

二、弹性原理和效益原理

(1)弹性原理。弹性原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在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发生变化时,有能力适应这种变化,并在管理上所表现出的灵活的可调节性。现代企业是国民经济巨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它的投入与生产都离不开国民经济这个巨系统。其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由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向其投入,所生产的产品又需要向其他部门输出。可见,国民经济巨系统乃是企业系统的外部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企业内部条件则是企业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内部条件来适应这种变化,以保证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

(2)效益原理。效益原理,是指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工作,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每个企业的基本职责。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努力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要努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保证质量,增加附加值。从节约和增产两个方面提高经济效益,以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一般情况下,企业应从大局出发,满足社会效益,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

三、激励原理和动态原理

(1)激励原理。激励原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激励人的内在潜力,使每个人都能在组织中尽其所能,展其所长,为完成组织规定的目标而自觉、努力、勤奋地工作。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创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正确运用奖惩办法,实行合理的按劳分配制度,开展不同形式的劳动竞赛等,都是激励原理的具体应用,都能较好地调动人的劳动热情,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等。严格地说,激励有两种模式,即正激励和负激励。对工作业绩有贡献的个人实行奖励,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完成更艰巨的任务,属于正激励;对因个人原因而使工作失误且造成一定损失的人实行惩罚,迫使其吸取经验教训,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属于负激励。在管理实践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原则,正确运用这两种激励模式,可以较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人的潜力,从而使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2)动态原理。动态原理,是指企业管理系统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观念、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为达此目的,必须相应改变有关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适应。企业发展,事业进步,管理跟得上,关键在更新。运动是绝对的,不动是相对的,因此企业既要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变更自己的经营方法,又要保持管理业务上的适当稳定,没有相对稳定的企业管理秩序,也就失去了高质量的管理基础。

在企业管理中与此相关的理论还有矛盾论、辩证法,好与坏、多与少、质与量、新与老、利与弊等都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运用辩证的方法,正确、恰当地处理矛盾,使其向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方向转化。

四、创新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理

(1)创新原理。创新原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内外环境变化的实际,按照科学态度,不断否定自己,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思想、新思路、新经验、新方法、新技术,并加以组织实施。

企业创新,一般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等。产品创新主要是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创立名牌;技术创新主要是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市场创新主要是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努力开拓新市场;组织创新主要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切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管理方法创新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创新。

(2)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是指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以适应变化了的外界环境,从而使企业始终处于兴旺发达的发展阶段。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不是企业一时的兴盛,而是长盛不衰。这就需要按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从历史和未来的高度,全盘考虑企业资源的合理安排,既要保证近期利益的获取,又要保证后续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mDnoqUfLGwuCvaeOxi8KlpTr35yQje7Woze2Kk/xB9rbERn7R3h1iDNKK9J2+R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