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英语教学对象及其方法

一、英语教学对象

主体性教育是根据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以教育为主要需求目标,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觉能动、积极创造地参与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教育活动的成效起着重要作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再一味强调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也不再一味强调教师主体的重要性,而是开始全方位地关注教育的双方,尤其是作为受教育者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教育改革,进行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地位,让学生由被动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知识接受者,变苦学为乐学课程改革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这就要求今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关注教育对象,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只是课堂的导演。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其既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性。

(一)学生概述

1. 学生是素质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学生的特殊性表现在其是处在不断接受他人教育的群体。无论是处在人生的哪一阶段,一旦成为学生(受教育对象),那么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当中,就要不断吸收各种有用的知识,使自己不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成为完整的人。

2. 学生都是有“目的”的

学生都有其需求的东西。所谓“学”,是指要学习的东西,学生学习知识都是有目的,包括生存、学识、爱好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学生的学习都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意义的,所进行的教学活动都是有章可循的。同时,学生是有情感、有需要的,为了满足这些情感和需要,其必须进行学习。

3. 学生具有人的独特性

学生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独特性在于其所在的环境和所要遵循的制度是特殊的。正如国家有法制,公司有规章,学生也应遵守适合其身份的纪律。学校是社会中特殊的环境构成体,在这里,学生有区别于社会人独特的一面,即其会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学习各种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具有的自我能动性使学生能进行自我做主,努力使自己成为完整的个体。

(二)学生发展的特征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现在的学生不再局限于用年龄来衡量,很多成年人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也重新返回校园接受再教育。尽管如此,学生的发展依旧有下列特点。

1.作为未定型的人,具有发展的空间和潜能

学生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在个人发展上属于空白,也正因为如此,才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足够的空间去选择,在发展的程度上有足够的深度去挖掘。也正是因为学生尚未定型,才会为国家、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人才。

2.作为未社会化的人,具有发展的必要

学生的日常大都在校园里,对于社会中的各种人情世故了解甚少,因而在学习中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离开校园踏上社会后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各种问题,谋划自己的道路。

3.作为未成熟的人,具有依赖性,需要得到成人的保护、照顾和管教

作为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群体,学生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如果缺乏必要的保护和管理,那么对作为国家建设接班人的学生会发生何种的变化很难进行预测,因而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管教。

(三)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是最根本的属性,发展人就是要发展人的最本质的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但关于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却存在着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学生主体性并不是主体各种特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晶,是学生“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是能动性、社会性、自主性、创造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主体性,指的是作为认识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教学认识的主体性,一方面表现在对外部信息的能动的选择上,表现出自觉性、选择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对外部信息的内部加工上,受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经验、思维方法、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制约,表现出独立性、创造性。也有学者提出,人的主体性是由人的现实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构成的。还有学者提出主体性的特征是整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独特性和发展性等。这些研究都有自身存在的特点,对于人们拓展思路,促进学生主体性问题的思考有着重要意义。

(四)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1.主体性教育的特征

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继承和超越了传统教育思想,既保留了传统教育的那些反映规律性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独特特征。

(1)科学性。教育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通过牵引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从侧面将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和才能,而不仅仅灌输给学生思想观点,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智力和方法结构。

(2)民主性。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在师生关系中营造出的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育氛围,这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教育的民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教育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地位,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体性,让学生可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二是要实现教育内容的民主意识,使学生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与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民主观念,以民主化的教育培养一代富有主体性的新人。

(3)活动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主体性,也就是说,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主体性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从本质上讲,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点也决定了其教育定位是以育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把促进他们的主体性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1)主体原则

活动是发展主体性的基础,是主体性的存在形式。主体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在教育活动中,要想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发挥,就要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并为学生充分展示其才能创设机会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为自己的主体性发挥积累经验,以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多样化原则

所谓的多样化,是指教育过程中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知识和经验多数是以课程活动的形式获得的。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的受教育形式受到很大的束缚,同时“大一统”的课程模式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很不相符。因而,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要求教师对课程类型进行多样化设计,使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机匹配,协调互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各地方课程,因地制宜,一纲多本,在最大限度上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3.推动学生主体性教育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认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导。最终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等方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使传统的“一言堂”转变为如今的“群言堂”,诱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方面,教师应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绝不提示,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都由学生自己凭能力解决,以此发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2)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倡导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真正地实现民主教学和民主课堂,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客观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师生间的民主讨论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观点。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同时,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同时还要做到“因人而异”,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学会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多一份关爱,少一些批评。还要鼓励学生之间平等互助,帮扶学习,不要让优等生产生优越感,也不要让后进生产生自卑感,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睦,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机会。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应正确运用这一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要发现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是学生学习欲望提高的不竭动力,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运用实验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对预期学习目标有明确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进行方案设计,通过实验检验,使学生对设计方案得到初步定位。同时,对学生在实验中的不同现象和问题,教师应主动设计问题分析环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分析、解决和讨论中,将传统的教师讲解学习方式转向互助合作,通过合作的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英语成绩提高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人们常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有信心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既有客观的情境因素,也有学习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等情感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和努力程度,也影响着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坚持性。另外,足够的学习信心和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呢?

(一)培养兴趣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基础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是学习积极性的起点。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有兴趣,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师资水平的高低、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目的界定,教师操练程度和学生接触英语的频率等。为此教师要从这些因素入手,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接触英语的频率,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适时地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动力

所谓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在一定范围之内,动机作用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动机作用处于适宜强度时,学习效率最佳;当动机作用的强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学习效率就会下降。从现实来看,学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英语非母语,不具备学习所需的社会语言环境,学生除了课堂以外难以学习;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够完善,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情境;升学后,新课程较多,学生难以兼顾;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偏远地区学生不重视英语的学习,拒绝吸收过多的外国文化。面对这些状况,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不应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它更是与外界交流,拓宽视野的一种工具。而在学习过程中,在多创设英语问题情境,使用多样的英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应鼓励学生使用英语作为交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分体验使用英语交流的经验,同时可以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

(三)让学生们树立足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自信心强,敢于面对问题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自信心弱,羞于表达自己的感受、焦虑感过重的学生。首先,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身体素质等都不尽相同,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高低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要全面地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多给学生找实践的机会以及接受老师和同学评价的机会,注重学生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手法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并要求自己和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发生语言错误的同学;其次,允许学生间存在差异,让学生在学习时有自我适应阶段;再次,课堂训练前要首先让学生明确操练的方法和目标,确保学生会练会用,增强自信心。

(四)既培养英语能力,又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

阶段侧重原则是英语教学中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恰当运用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全面训练,但要在每节课以及每个学习阶段都做到全面训练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应该在各个学习阶段略有侧重。而阶段侧重的原则应该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具体来说,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应以听说训练为主,利用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加强听说的训练,并在听说的基础上开展读写的训练,而到了中级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让学生适当进行阅读训练,扩大其知识面和词汇量。最后是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重视阅读和写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强化阅读练习,尤其是多进行泛读练习,并指导他们开展写作的训练。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学习英语

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学习英语也不例外,这里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为例。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兼具共享性、交互性、自主性的新兴传播媒介,为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对于自己制作公众号的学生而言,每一期推送内容的搜寻和选择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推送的频率和形式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这给予他们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每一期简洁、精炼的内容,都包含了整个团队所有成员的辛勤劳作。运营公众号的同时,要想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学习效率,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公众号制作的团队内部、团队与团队的合作,以及学习者对公众号推送的留言和反馈都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其英语水平。由此看来,微信公众号是非常有效的英语学习途径,教师必须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筛选学习资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监督学生定时、定量地完成作业,组织交流活动,促进知识的吸收。

(六)用激情激发学习兴趣

1. 激情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关键

平淡的一节课不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影响,但长期的累积却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作为教师,总是一味地抱怨学生的状态,却很少内省自己的教态。即使是一堂枯燥的理论课或语法课,只要精神抖擞地列出贴近学生的例子,辅以幽默的表达和教师的个人魅力,都可以把学生从枯燥中唤醒,效果不逊于一本正经、有板有眼的说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学生因对老师本人的兴趣而爱屋及乌,自然就会重视老师教授的这一门课。

2. 激情可以营造课堂气氛

一位老师如能驾驭课堂便能营造出热烈宽松的课堂气氛。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授课时尤其要注意身体语言,利用自身的表现力,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可以扮演一个地道的外国人,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语言展现出来,与学生共演场景对话,再让学生模仿或补充,不仅可以师生互动,也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如果学生的兴趣从更深层面上激发出来,并内化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那么要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目标也就不难了。

(七)遵循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1. 全面性

确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整理目标,所有的全局管理都要为实现目标而服务,从整个合理清晰的教学工作系统着眼,通过运用最优化的管理方法科学有效地组织起各级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将每个教学环节科学有效地协调起来,将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师英语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2. 阶段性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应该把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管理摆在中心,细节决定成败,不能疏忽每一阶段出现的管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使得整个管理过程全面而细致,从而保证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循序渐进。

3. 评估反馈性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要从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师教学设施的改善等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教学质量的优劣,建立和制定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定时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第一时间做出统计,及时地把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信息反馈到学校管理层,有益于整个英语教学的改革。

(八)建立严谨的英语教学管理系统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是要建立在高校英语教学组织体系基础之上的,此体系要求英语教学管理必须按照一定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各个组分进行科学整合。一般来讲,应成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小组,小组的责任是建立一套详细的管理机制以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改革方案,小组中每个单位确立相应的管理职责,负责系统的每一块管理,这样才会合理有效。小组通过充分组织调动有效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将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纳入科学、严密的系统中,从而保证整个组织体系有条不紊地高质量运行,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保障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高质、高效地运行,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奠定夯实的基础。

(九)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举措

1.健全教师管理和培训体制

加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培养建设,着力提高教师出国进修考察,相互间进行经验交流,组织业务学习的机会,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逐渐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新的教学模式当中来。与此同时,合理的运用一些措施对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监控和反馈对于改善教学质量也卓有成效。

2.扩建大学英语教学的学科梯队

注重从梯队中培养学术带头人,通过中期考核、评定,选取部分骨干教师,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大学英语教研活动,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和改革有条不紊地发展。

(十)优化教案设计,引导学生逐层思维

教学教案是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课程之前所做的准备,教案质量的优劣关乎课堂效果好坏与学生英语思维训练成效的高低。大学生英语思维尚不完善,对文章的学习、解读、运用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教师应利用先进的教学条件和理念优化教案设计,在课程导入、文章讲解、知识运用、课下复习等环节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加强锻炼,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

例如,在阅读和学习“Social Media”的具体内容时,进行了层次分明的教学课件设计,具体内容如下。(1)构建相关的英语话题,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导入课程,请学生回忆并讨论交流有关常用的社交媒体,比如WeChat,QQ,Weibo, Facebook,Instagram 等,以此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再现的思维能力,英语与汉语交流能力,以及善于观察生活和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英语思维能力。(2)请学生自行阅读正文内容并总结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难点、兴趣点、疑惑点,鼓励学生寻找和Social media话题相关的作者的态度表达,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信息处理能力,掌握由简入难的英语学习思维。(3)为学生播放对不同国家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拍摄视频,并结合课文内容和视频,利用学生寻找的文章中的常用单词和句型,对相关话题做出相应的介绍。视频和知识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能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趣味,能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紧跟教师的授课步骤,借此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4)播放相关的英文歌曲,或者TED演讲视频,请学生运用态度表达句型,学习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

(十一)统整英语课程,提升英语思维素养

重视并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生活交际能力,进而促进其英语素养的全面发展。而大学英语涉及的知识广泛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如果教师能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统整,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英语进行条理化、清晰化的学习和复习,有助于提升教学成效和学生的英语思维素养。

例如,在教学中依据学习单元主题、英语课程类型、学生兴趣爱好、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等方面,将课本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统筹规划。如,在学习大学英语一年级的听说内容时,便以“跨文化交际”为主题,对“How to communicatewith foreigners? ”“Chinese culture”“Western cultur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等内容进行了统整,给学生先布置任务,查找相关的中西交流中需要注重的礼仪,发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同时制作成PPT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一方面把课堂交给学生,一方面让小组间进行比赛,加入评价机制,学生间互评,组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最后教师作为“总导演”,给出补充、说明、解释,进行全局性的把握,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外国在交友方面的用语及思维习惯,以及不同的文化对交际的影响,进而提升他们的英语交流与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应设计有层次的教学方案并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统整,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中对课文进行学习剖析,逐层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素养。

三、英语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语言英语并不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科,只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只要方法得当,英语还是很容易掌握的。有一篇英语课文是这样描绘马克思学习外语的: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为了研究俄国的形势,才开始刻苦学习俄语,仅仅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就能看懂用俄语写的文章和报道。因此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也是相似的道理,只要多下功夫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段时间后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多朗诵,重语言

多朗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的感觉,具体讲就是在读的过程中,能不假思索地感知语句所表示的意义。这里的不假思索其实是感觉与思考的统一。有时候,课文读多了,遇到问题不用想相关语法,根据语感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二)多检查,重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端,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起点。叶圣陶先生曾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把预习重视起来,上课时听老师或其他同学讲起知识点时有种稍纵即逝的感觉,导致一堂课没完全听懂就昏昏然过去了,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学习英语很难。其实只要做到提前准备:心中有数,学起来并不难。很多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应付对待,而预习效果也并不像课堂检测一样能直观地打出分数,所以教师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预习情况。

(三)多活动,重氛围

多活动,注重调动学生兴趣,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进行愉快教学,让学生爱上英语。教学时多让学生表演,表演与思考结合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习新课文后分角色表演或以课文为例自编自演。这样学生为了表演就必须记住课文内容,为了编写别具一格的剧本就要应用很多相关的英语知识,就会主动去学习,这样学起来就有了动力,效果也好。同时,表演这种方式同学们喜闻乐见,在学习之初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愉快中学习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常鼓励或进行小组间比赛,学生表演兴趣就会越来越高。表演好的小组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钻研,以保持好成绩。学生们通过表演,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出“求知之路”,提高英语自学能力。

(四)多关爱,重情感

教师应多给学生以关爱,多与学生交流,注意把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中,不仅在拉进与学生的感情方面要多重视,也要适当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当然前提是教师自身要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和对情感目标的把握,了解学生,在师生情感相互感染、结合相应的课堂活动,在相互的反馈与促进中,实现双方的教与学的融合,教学双方的自我需要才会得到实现。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理解,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58+mLueoTr/IckXyEVxoVXL10R0Xgz/qPc9Of5FVcG/X5IUjm98fTLyBpLFa7Aw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