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跨文化教育

一、跨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的历史、地理体制,都有其通用的语言、非语言交际系统,都有其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有其传承的物质、非物质文化,因而长期的发展形成他们各自独特的文化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下,个体内心形成的文化心理就会根据其内在的力量发挥相应的作用,或控制其他部分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或受强大的外来文化影响而处于边缘地带。跨文化由此而产生,构成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格局。

跨文化表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涉及国家、民族、种族、政治、地理区域、社会经济地位,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习俗、道德标准、传统、礼仪,甚至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对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理解、接受与认同程度有一定的影响或操纵。跨文化应该是一个整合性的理念与规范。

当一种文化生成的信息被另一文化的成员分析、整理甚至使用、接受或摒弃时,跨文化就产生了。当人们处于不同文化并存的境遇时,能具备以各自的民族文化为基础和存在语境来理解不同文化架构的能力,能聆听并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观念和立场,能有效应对出现的文化问题包括文化身份建构、文化冲突等,能在多种文化之间游刃有余,这就是跨文化的判断视角。

二、跨文化教育的内涵

(一)跨文化教育的概念

2006年发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跨文化教育的相关概念、历史发展脉络、指导性原则进行了梳理

首先,跨文化教育首先是产生于全球化进程中具备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潮。其次,跨文化教育是一个持续和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和增加对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之间的异同敏感度。最后,无论是显性的教学活动,还是隐性的潜移默化,跨文化教育重点在于通过相应的教育手段包括课程改革等增强个体跨文化意识,培养全民跨文化能力。

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完成与社会环境相配的社会行为,让他们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培养跨文化交往、理解与传播的能力,提高全民应对跨文化环境的综合素质。将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受教育者开放的胸襟,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使之形成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最终具备固守文化身份、化解文化冲突、进行跨文化对话的能力。

由此可见,跨文化教育是以对呈现某一文化的受教育者输入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为契机从而培养其跨文化适应和对话能力的教育活动,其中包括个人的文化态度、思维方式、文化身份、信念、动机、民族归属意识、文化摩擦、人际关系、文化调整、文化交流能力等诸多因素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教育主体的影响

在跨文化过程中,文化差异对主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集中地体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由于文化影响个体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行为,在不同文化并存的状态下,个体应对文化差异的能力直接影响跨文化的过程和结果。

跨文化教育主要体现在“跨”上,不偏不倚,既不强势也不示弱,在接触不同文化、民族和国家的生活实践中,对不同于本族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道德观念以及日常生活有广泛了解,对异国异族有更深层的认识,继而能够从中选择本民族成员认可与遵从的文化,选择适合本族文化发展的伦理、价值,将之融入自身的文化体系之中。

跨文化教育旨在鼓励人们在遵守共有约定的规范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彼此协调,提倡各种文化之间平等地相互作用,共享文化,使人类获得更好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面对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跨文化教育以主动之态,利用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等方式,帮助受教育者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体系。在继承和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既尊重其他文化,又能有效应对强势文化;既反对统一文化,又能批判全球主流统治文化;既减少负面的思维定式,又正确对待种族歧视等负面群际态度、消除族群间的认知偏见,使之形成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

文化互补的基础是文化自觉。尤其对于弱势文化来说,失去自身文化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因此文化自觉作为跨文化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跨文化教育顺利实施的原则之一。了解自身文化的特色和发展趋向有助于解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问题,从自身民族文化传统中找资源可以提供有意义的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文化中汲取一些经验也可形成互补互动的格局。

三、跨文化教育的原则

(一)跨文化适应性原则

跨文化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全力配合,行政策略、教师的培训、教学、评价、活动设计等各方面充分合作,形成一个教育的微观跨文化空间;如果跨文化教育扩展到社会,与传播到国内的各种文化和各民族各种族组合成一个教学指导环境,就是中性的跨文化教育空间;全球化时代,人们在国际大环境内涉及不同文化的各种活动和行为,构成大型的跨文化教育空间。

跨文化教育空间具有对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对话进行考察的意义。跨文化教育空间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养成与其他民族、种族和谐相处的技能,形成个人的全球观,自我完善、自我充实,具备复兴文化、营造美好跨文化氛围的能力。

跨文化教育空间包含的问题范围广泛、形式丰富,还涉及教育与社会环境、经济实力、学校、家庭及不同民族群体的十分密切、复杂的相互关系。跨文化教育空间既是促进和谐民族国家关系的因素之一,也是个人在跨文化环境利于社会稳定性和达到个体适应性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跨文化教育空间的模型,是满足人的教育的、认识的和文化需求的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支持和保护的形式。

从教育教学角度来讲,跨文化教育空间是进行教学、教养、教育的空间,也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具有创造性和整合性,可利用各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文化价值充实整个空间。

作为跨文化的社会和教育的相互关系的客观存在的系统,教学教育过程的交叉文化性和教师的跨文化素养的相互作用塑造了跨文化教育空间的结构,有助于实现文化教育的、交际的、跨文化适应的、文化互补发展的功能,而且作为文化价值传播的基础和方法,满足开放性、对话性和自我发展的要求。

跨文化教育的特殊性还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因为跨文化教育所培养的态度、能力需要一致性,如果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家庭成员的认知、社会现象不符,学生就会感到迷茫困惑,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导致跨文化教育无效甚至引起更混乱的认知。

社会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跨文化成分,如国际新闻、外国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甚至商品等,因此社会就需要担负起引领青少年持何种态度、必须具备什么基本价值观的导向责任。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明确的指导纲要,统一的认识基础,做到上下一致,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全面的、规范的、系统的跨文化教育体系。

总体来说,跨文化教育的目标是客观的,受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也受民族心理的影响。要注意家庭、学校和社会在跨文化教育上的相互作用的必然关联,评价和分析跨文化教育空间的发展趋势,制定出切实可行又不脱离现实的目标和任务。

培养青少年的跨文化生存能力和文化素养,价值体系、生活经验、全球意识、世界观都在发生作用,这取决于现实情况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也反映了不同文化承载的利益和需求。

(二)渐进式原则

无论是培养具有实际跨文化实践、拥有跨文化知识、文化立场坚定的教师,还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形成宽容、开放态度进而提高判断和选择能力,都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对教师进行培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它涉及的资金、培训师资、知识储备甚至给教师提供国外短期或长期跨文化经历机会等问题,都不是简单可以解决的。另外,跨文化教育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因此,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循序渐进。

跨文化教育的顺利实施与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遵循以下规则:

(1)应该宽容、灵活,不以生硬和绝对的态度处理问题。

(2)自身要有较深厚的职业文化素养,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和关于各民族特点的知识。

(3)要引导学生采用全球化的视野,在文化平等和文化意义的原则上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民族的价值。

(4)需要根据及时修正的教学大纲不定期地进行培训,如教育教学讲习班等,以提高职业和教育学修养水平以及跨文化专长,最终成为跨文化的内行。

(5)具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的能力,运用创新技术组织和管理跨文化教育空间的教育相互作用的能力。

(6)进行心理学方面的训练,分析、总结工作经验。

(7)编写与跨文化教育相关的教学法材料,传播经验。以进行跨文化教育为目标,发展其自身对文化差异所持的坦率、善意的立场。

(8)完善教育技术,应具备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提供均等学习机会。

(9)保障自身的创造性发展,发展职业能力。

跨文化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的态度、能力、视野和水平直接影响跨文化教育的效果。高素质的跨文化人才可以掌握并创造机会,在跨文化对话的基础上预测自己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中的生命活动。而这样的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高教育文化水平的教师的指导和培训,也需要时间的历练,因此基于文化互补的跨文化教育的实现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6DmmH5EExhdc+g19JFJ+QaDsTNwoTsslQwVn9+EO1ZYBahwru/WXOXJUqfJ3t1o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