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目标体系指引下进行的。日语教学论对日语教学的内容体系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内容教学还是以知识和技能为根本。
按照现代教育观念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中不仅要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还要从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角度,对日语教学提出相应的能力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日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从而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下面从内容目标与能力目标两个层面来揭示日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目前我国的日语教育是以社会力量办学和大中专院校的日语教育为中心开展的,基础教育中的日语教学不占据日语教育的主导地位。而在大中专院校的日语教育(包括日语专业)中,由于“零起点”学习者居多,专业的日语教育是从基础阶段教学和高级阶段教学两个层面开展的。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课的教学要求,由于受学校性质、学科培养目标等的限制,对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的划分各有特点。开设课程的门类不同,课程名称及开设的时间、周学时数也不同,各学年教学要求的制定也有所差异。总之,参考我国各级各类的日语教学纲要以及国际日语能力考试对于不同级别考试的要求,将日语语言和技能教学目标、要求按照基础阶段与高级阶段简单地归纳如下。
大学一、二年级的日语教学内容标准主要针对大学日语专业(零起点)一、二年级的教学,以及社会力量办学中的最初一两年内的日语教学。
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教学的目标分析
(1)学年教学要保证不低于500学时,两年内学生应该掌握现代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基本知识,具备听、说、读、写日语的基本技能;能够在所学语言材料范围内正确、熟练地运用日语进行口头、笔头交际,为进一步学习日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掌握日语语音的基础知识,朗读或说日语时,发音、语调基本正确,合乎规范,没有明显的语音错误。
(3)掌握日语基础语法,概念清楚,对日语语法中的主要项目、难点理解透彻,在语言实践中能够正确运用,无大错误,不影响交际。
(4)接触日语单词8000个左右,基本句型250个以上,惯用词组200个以上,其中积极掌握的应不少于一半。
2.语言技能教学目标分析
(1)在听方面,能听懂日本人一般性的讲话,听懂难易程度与所学课文接近的各种文章的录音。其中生词不超过3%,没有生疏的语法现象。
(2)在说方面,能较流利地进行日常生活会话,能与日本人进行一般交际性和事务性交谈,能在已学过的题材范围内进行3分钟以上的连贯性发言,无明显的用词与语法错误。
(3)在读方面,能朗读生词不超过3%、没有新的语法现象的各种题材的文章,要求读音正确,面带表情。能不借助词典快速阅读难易程度与所学课文接近的文章,内容理解确切,并能口头用日语叙述大意。能借助词典阅读非专业性的一般日文报刊。
(4)在写方面,能记述和改写听懂和读懂的文章,能在两小时内写出600字以上的应用文、记叙文,文理通顺,语法、用词基本正确。
日语专业三、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是一、二年级日语教学的延伸,与基础阶段的教学相衔接。在进一步练好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功的同时,还要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学习有关日本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参考《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对这一阶段日语教学提出以下要求。
1.知识结构目标分析
按照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要求,高级阶段的日语教学从语言知识教学转入语言理论、与语言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教学,需要结合专业选择教学重点和内容。因此课程的具体设置由各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适当掌握,大纲只是对课程的目标本身做了详细的规定。
2.语言技能教学目标分析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对于语言技能的培养目标也做了明确规定,从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1)听的内容目标
第一,能听懂日本人用普通话以正常语速所做的演讲、谈话,反应快,理解正确,并能复述中心内容。
第二,对电视节目、现场采访的广播及带地方口音的日本人讲话,听后能抓住主要内容和重要情节。
(2)说的内容目标
第一,能用日语较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与日本人自由交谈。
第二,经过较短时间的准备,能用日语即席发言或发表学术见解,能就熟悉的内容进行讨论或辩论,阐述观点。
第三,日语语音语调正确、自然,表达通顺流畅,无影响内容理解的明显语法错误。
第四,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正确选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在词义的褒贬、敬语的使用及语气、色彩的把握方面基本无误。
(3)读的内容目标
第一,能读懂专业性很强的科技资料以外的现代日本文章,除了最新外来语、流行语及个别生僻词汇外,基本没有生单词。
第二,能读懂一般性日语文章,能理解作品的主要内涵和意境。
第三,能较好地归纳、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四,能独立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文章结构、语言技巧及文体修饰。
第五,对于古文、和歌、俳句等古典作品或文章,借助工具书、参考注释能读懂大意。
(4)写的内容目标
第一,能用日语写出格式标准、语法基本正确、内容明了的书信或调查报告等文体的文章。
第二,能写内容充实,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说明文、议论文以及论文。
第三,在构思成熟的前提下,写作速度可达每小时600~700字,无明显语法错误,用词恰当,简敬体使用正确。
(5)译的内容目标
第一,口译时,能在无预先准备的情况下,承担生活翻译;经过准备后,能胜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翻译;忠实原意,语言表达流畅,并能区别各种不同的语感和说话人的心态。
第二,笔译时,能翻译用现代日语撰写的各种文章、书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能翻译一般日文古文。
第三,汉译日时,能翻译与《人民日报》社论程度相似的文章,每小时能译400~500字(相当于1000日文印刷符号)。
第四,日译汉时,每小时能译500~600字。翻译文艺作品时,作品的预期意境及文体风格与原文基本相符,重要内容正确。
3.实践教学目标分析
日语专业高级阶段教学目标还包括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的撰写主要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提高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考试合格者可以撰写论文。论文的选题要在所学课程范围内;论文中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引用观点等要注明出处;字数在6000~8000字。
毕业实习是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切实地应用到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强化课程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入社会做好准备。
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的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从研究型转向实践型。为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各高校也在实习实践课程计划、课程类型、课时量、模式、评价体制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增添了如见习、顶岗实习、海外实践、社会实践等新的模式。
有的高校日语专业提出了赴日本半年海外实习的计划;还有的高校把日语专业实习实践时间从过去的6周延长到4个月,把这些实习、见习的课程设置在大三和大四的各个学期,分阶段、分目标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搭建语言实践平台。对学生的实习、见习的成绩评定主要从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实习或社会实践报告几方面考核,由实习岗位指导教师和学校的带队教师给出评价。
语言是一个整体系统,语言结构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构成了日语知识教学的核心。语言理论知识的教学就是对语义的辨析、对语义概念的解读、对语言规则的介绍和使用方法的训练。
1.语音能力培养目标
日语语音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有助于顺利掌握日语语音的所有能力。这个能力要素包括遗传生理的和后天培养的几个方面。
只针对一般正常学习者而言,它主要包括:能够区分日语语音(音位)的辨音能力;能够准确再现日语语音的发音能力;听觉和动觉的控音能力;发音动作的协调能力;具备自动化言语动作熟练的能力;感知和再现日语语调的能力等。
2.词汇能力培养目标
日语词汇能力培养目标主要包括:有助于学生生成对词汇的感性认识的形象记忆力(听觉、视觉和动觉的);迅速而准确地区分近似词的能力;迅速形成新的概念的能力;区别词义的能力;迅速理解词的具体(上下文的)意义的能力;识记各种日语词组、短语、成语的能力;在感知日语时迅速认知和理解词的能力;迅速找出必要的日语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等。
3.语法规则能力培养目标
日语语法规则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具备分辨各种词类和句子成分的能力;察觉日语词汇结构及语法特点的能力;根据语法规则变化单词并将词汇连成句子的能力;迅速而准确地辨认和再现各种句法结构的能力;正确掌握词的一致性关系的能力;熟练地正写与正读的能力等。在修辞方面,要具备概括语体词汇和语法特点的能力;辨认和再现各种语体的能力。
语言是用于交际的工具,人们通常采用听解、会话、阅读、写作的方式进行交际,因此,外语教学论将“听、说、读、写”称为外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以下简称“四技”)。
技能是指身体各部分的灵巧动作或感官的敏锐程度。外语的“四技”训练,实际就是对我们应用外语时的口、眼、耳、手等感觉、听觉、视觉、触觉器官进行的外语适应或外语熟练的训练。在训练这些语言技能的同时,也会逐步提高各种言语能力。
1.听解能力培养目标
听是获得日语知识和技能的源泉和手段之一。听解既是听觉器官的运动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紧张、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它要求听者在这种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感知、记忆、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活动。因此,听力训练又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训练。
根据听的心理特点,把听的能力概括为:快速、迅速捕捉和存储信息的能力,辨别各种语音的能力,适应日语语速的能力,长时间的听解能力,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判断力等。帮助学生了解听的心理特点,掌握提高听解能力的方法,是听力教学关于听解能力培养的目标。
2.会话能力培养目标
会话又被称为“说”。会话是一种积极的言语活动,是不经分析和翻译,迅速用外语表达思想的一种技能。它不是简单地重复已经学习过的语言材料,而是创造性地组织已经学过的语言材料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行为方式。
会话能力是一种复用式言语能力,根据会话的特点,把会话能力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如地、创造性地运用已经学习过的语言材料表达思想的能力。
(2)注意力集中在会话的内容而不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能力。
(3)敏捷思考和快速运用语言的能力。
(4)会话过程中的日语思维能力(或排除翻译的能力);应对无主题对白的语言交际能力等。
帮助学生了解说的特点,掌握会话能力提高方法,是会话教学关于会话能力培养的目标。
3.阅读能力培养目标
阅读是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通过阅读可以实现间接言语交际。特别是在当今,由于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网络架起了通信桥梁,网络在线阅读已经普及,获取日语阅读材料的条件比过去成熟许多,通过阅读获取日语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阅读能力是培养其他言语能力的杠杆,所以,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外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阅读能力是指感知、识别和理解语言材料的能力。具体包括:辨认词、词组、句子结构的能力;把握段落中心思想和作者思想发展趋势的能力;弄清句、段之间的关系和诸如指示代词的实际内容等方面的能力;对文章整体的综合理解的能力等。帮助学生了解读的心理特点,掌握阅读能力提高方法,是阅读教学关于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
4.写作能力培养目标
写作是借助文字符号传递信息的语言活动或语言交际形式,是一种语言输出过程,也是重要的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上交流日益频繁,日语应用写作从书信、公文、科学论文、文艺作品等领域扩展到网络信息交际等领域,增强了写作的应用性,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日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写作能力包括:书面造句能力,搜集素材能力,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捕捉灵感能力,构思能力,组织和形成思想的能力等。帮助学生了解写的特点,掌握写作能力提高方法,是写作教学关于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
5.翻译能力培养目标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其分类有许多种,如根据翻译者翻译时所采取的文化姿态,分为归化翻译(意译)和异化翻译(直译);根据翻译作品在译入语言文化中所预期的作用,分为工具性翻译和文献性翻译;根据翻译所涉及的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根据译者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与观察的角度,分为文学翻译和语言学翻译;根据翻译媒介,分为口译、笔译、视译、同声传译、机器翻译和人机协作翻译、电话翻译等。由于上述分类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只包括有声语言和符号语言,因此,在讨论翻译能力时,只在口译、笔译两个大的概念下展开。
达尼艾·格尔曼所著的《情感-心理智能指数》一书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情感学习能力,即自我认识能力、自我驾驭能力、自我修正能力、共鸣情感产生、社会协调性。
根据这一理论,把日语学习的情感态度能力归纳为:学习愿望与兴趣的培养能力;树立良好学习动机的能力;调节个人情绪的能力;勇敢、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的能力;与他人的协作能力;探索精神与毅力;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的能力;吃苦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适时地调节自我学习心理特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目标。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所采用的一系列方式方法。通常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交际策略。外语能力的形成除了受教学策略的影响外,还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来体现。日语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习策略的选择。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学研究科伊藤崇达根据“失败的努力归属与学习动机没有关系”的结论,对原因归属、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与认知的学习策略相比,自我调整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更为显著。在诸多的学习策略中,学习者自我调整学习策略最为重要”的结论。
这一研究表明,自我调整学习策略对学习成就获得具有重要意义。假设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看作学习的暂时性失败,那么相应地调整自我的学习策略就是克服困难的最重要的武器。
日语学习活动中策略学习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有效感知、记忆、联想等方法的能力;选择合理预习、复习策略的能力;有效理解知识和概念的能力;主动探索符合日语学习规律的学习技巧的能力;调节学习中自我生理与心理机能的能力;正确评价自我学习的能力;监控自我学习的能力;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团队学习中发现及借鉴他人学习方法的能力;选择既适合自我个性心理特征又可有效促进交际的行为方式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学习策略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跨文化学习主要有跨文化接触、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三个过程。跨文化接触,就是个体通过有选择地借用母国文化来接触跨文化,对跨文化所作的赋有个性特征的统合和再现。跨文化理解就是辩证地认识日本文化的内涵、思想观点。
学习者固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对跨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跨文化交际又被称为跨文化知识应用,主要是指与日本人进行交际时如何避免发生文化冲突,使交际朝着我们期待的目标发展,保障交际顺利进行。
日语教学关于跨文化的能力培养重点不在于跨文化接触,而在于对跨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日语学习特点,将跨文化能力概括为:意志决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有效的交际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共鸣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对焦虑的处理能力(心理调节能力)。
意志决断能力,即明确自我究竟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这一目标意识,从而决定自我行为目标和方向;问题解决能力,包括目标设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和选择最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达到目标的企划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即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创造出独特的思考和计划的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即对获得的信息、经验以客观的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有效的交际能力,即采用言语与非言语形式自我表达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即与他人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即对自我的性格、优缺点、愿望、好恶等的认识能力;共鸣能力,即对他人的意见、情感、立场、心情能够产生共鸣又不为其所左右的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即对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对焦虑的处理能力,即了解跨文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源,为解消焦虑而采取适当措施的能力,也称作心理调节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理解和交际的特点,掌握跨文化学习的方法,是跨文化教学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