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创新

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创新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紧密相关。它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优秀的学校一定会重视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一定有一套切合本校实际的教研制度和实施方案,并能全面地贯彻落实。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缺乏对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制度保障,更缺乏检查、考评和奖励措施,教师没有教研目标任务、方法和步骤,更缺乏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有些学校看似有制度,但形同虚设,这都极大地制约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提高认识,创建良好的教研氛围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创新,主体是学校,关键在校长,落实靠教师。合格的校长首先应该提高对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必须认识到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在学校教育教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以及学校长远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校长还要大力支持学校的教研制度建设,激励教师参与教研。表彰具体的教研成果,着力营造教研文化氛围,并从细微之处指导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校长应该坚持学习,多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借鉴中外学校教研制度建设的新经验、新方法和新措施。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校长每学期都要有明确的听课调研和参与学校教研活动的任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做到示范引领,只有如此,才能在学校形成教研正能量。

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要靠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明白,我们不是教书匠,我们是科研技术工作者。技术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要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而校本教研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而且是发展自身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认识到位,加之有学校的制度保障,教师才能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主动创新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加强行动研究,全力完善校本教研机制与措施

学校工作中教研机制是中心,管理机制是辅助。现如今有些学校本末倒置,实行所谓年级管理制,层层管人,处处管人,认为把人管住了就可以提高质量,从而淡化了教研机制建设。教研组、备课组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消极怠工现象特别突出。

学校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主体。学校工作只有聚焦教研组,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教研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全面落实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任命绝不能随意而为,更不能论资排辈,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标准,选拔专业能力强,既能教好课,又熟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懂科研的骨干教师担任,这样才能服众,才能全面带动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审视当下的学校,很多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不懂教研,甚至教不好课,这样就很难贯彻落实校本教研计划,很难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学校要通过教代会讨论,不断完善教研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激励人,用制度保证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制度必须体现广大教师的意愿,这样教师才乐于执行。教研制度应该包括教研组长考核奖惩条例和教师教研工作条例。教研组长考核条例中一定要明确教研组长的职责和教研组长的考核奖励办法,学校职能部门要制定教研组长考核细则。每学年由学校职能部门依据考核细则,对每个教研组的工作逐条定量考核,该项考核可占分值的70%。同时可由校级领导和部门主任组成考核小组,对各教研组的工作进行量化测评,此项考核可占考核值的30%。学校根据最终考核结果予以分等次奖励。奖励应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如年终考核加分、发放奖金等。当然,有奖必有罚,对于未完成一定教研任务的教研组长要有必要的惩罚措施。教师的教研工作条例一定要细化,如参与备课组活动的节次、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科研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设、校本教材的编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学科竞赛的辅导、青年教师的培养、承担示范观摩课的次数、专题报告、听评课、参加学术交流以及创新性教研活动等等,每一项都应该有具体的奖惩措施,从年度考核加分到奖金的发放必须做到量化、细化。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教研组长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有章可循,目的明确,积极投身校本教研,创新教研。

三、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开放性教研机制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缩小校内教师之间、校与校之间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主管部门思考和探索解决的问题。现实的问题是,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由于缺乏学科带头人和专家的引领,始终徘徊不前,无法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特别是农村学校,同组同级教师少,甚至于同学科教师也数量不多,校本教研基本上是纸上谈兵。而建立开放性教研机制,加强校际之间的教研交流更有利于以上问题的解决。例如:可以建立由示范性学校牵头、由地域相邻学校组成的教研小组,制定互研活动方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实行城乡校结队互助,结队学校互派教师进行交流,借鉴各自好的经验和做法,定期举办结对校教研主题活动,交流学科计划、工作经验和具体做法;城市学校骨干教师展示示范课,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研制度带到农村薄弱学校,推动这些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开展校际间的“同课异构”活动。近几年我校与多所学校结对拉手,定期举办“同课异构”、实地观摩等教研活动,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与结对学校进行交流,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在办学理念、办学水平上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标。

四、开拓创新,构建校本教研网络平台

校本教研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校首先要激励教师有效利用各类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并筛选收集与学科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学案例、行动研究案例等。其次,学校要建立起自己的校本教研资源库,购买各地各学科教学录像带、VCD光盘、教学软件等资料。资源库中应广泛收集本校教师优秀的导学案例、示范课件、行动研究、教学设计、典型试题等。尤其要把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学生研究性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性材料收集入库,供广大教师随时查阅、借鉴。学校要用制度激励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各县、市教育教研部门及学校应构建校本教研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可设教育叙述、资源共享、主题论坛、课件展示、试题交流、学科沙龙、教研博客、同学科教师QQ群等多个模块,拓展教研的时空,放大资源效应,方便互动交流。通过平台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教研部门可将备课任务安排到各个负责学校,承担备课任务的学校在一定的时间内设计教案,制作课件,进行试讲,然后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开课展示,并进行反思、评课讨论,对课例进行完善,最后将课例或课件公布在教研网络平台上供所有教师参考。在校内,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可以在学期初实行任务分工,每个人或每两个人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任务,经过集体讨论和修改,完成的教案或课件也可发布到学校教研网络平台,成为大家共享的资源。这种合作不但避免了备课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重复浪费,节约了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让每个教师获得了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校本教研网络平台中的主题研讨和学科沙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研讨机会,可以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一具体问题,与校内外教师做深入的探讨,从而使这些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研讨主题可以由学科组在充分熟悉教材、集体讨论的基础上选定,也可以来源于各学科教学的实际,即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研讨主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如英语组可设“英语教材如何整合”“英语课堂学生探究性活动如何开展”等专题。这些研讨专题从教学中来,在探讨中促使教师研究与思考,并通过教学实践得到完善。

总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前提保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只要我们认识到位,不断完善和创新校本教研制度,极力营造校本教研文化氛围,积极落实校本教研措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BrLVhTh+F6d21qo61LPSrVBrfuVqQES3xM9k8xMXMm3pG6YFzPYKGm6yJ1nNbp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