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在英美等国家兴起的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
21世纪,“校本”思潮呼唤着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校本,走向校本,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等校本活动成为大家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这一理念以其“日省其身,日新其力,日馨其德”的反思性、指导性和推动性被一些教育专家誉为“阳光理念”。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对于打破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庆阳一中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为提高自身办学素质,不断开创新的校本教研模式,创建高效、特色化的办学体制。
课堂是教师奋战的主阵地,一位成功的教师必会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思路清晰,能够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庆阳一中以公开课、推门课、观摩课、新课改大赛、优质课、一课多人上、一课一人多上、多人同课循环上等多样化的课堂大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了“两个阶段,十个环节”的“课例校本教研模式”,即“试教——初研阶段:分析学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备课、试教、观课、研讨、改进;再教——深研阶段:再上课、再观课、再研讨、反思、提升”。
经课例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进而创建了“反思校本教研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
“反思校本教研模式”是最基本的校本教研模式,是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课前反思”,科学预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科学构思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进行提前预测,即对学案科学预设,使学案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课中反思”,及时捕捉课堂出现的闪光点,抓住生成契机,及时调整预案,采取有效策略,激活创新思维,使课堂教学活动高质高效地运行,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提升自身执教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
通过观课、研讨,教师互教互学,起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作用。为了满足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创建了“资源共享校本教研模式”,学校加强了资源库管理,把各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信息资源库,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学校提供的“中华资源网”“金太阳学习网站”、校园网资源库等查找符合本班学情的知识内容,精讲精练,坚持以学生为本,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还建立了教师个人资源库,鼓励教师建立个人主页,引导教师精心收集教学资源,如教学图片、备课体会、教学心得、教学札记、课后反思录、复习专题、期中、期末、升级、升学试题等教学素材,供全校教师查阅、共享。
开发校本课程是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需要,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是丰富课程资源、兼顾当地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和教材,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是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校本教材是以学校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的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的素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
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开设的比较好的校本课程有英语教师开设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英语角”“英文歌曲”等,语文教师开设的“舞台话剧”“写作之路”“中国电影赏析”等;地理教师开设的“庆阳地理”;数学教师开设的“奥林匹克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等,还有教师基于自己的特长所开设的丰富学生生活的“健美操”“双节棍”“中国象棋”“乒乓球”等课程及重点打造的“弟子规”等精品课程。经过四年的实验,校本课程选修已趋于制度化、科学化、序列化,形成课程开发、开设、教材编写的科学体系。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没有科学,就没有发展,要发展就需要人才,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应的教学模式及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这就需要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及课程体系。教师也要相应地由传统的教书育人变为因材施教的研究者——科研技术工作者。
科研技术工作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传统的教学只教学生读书,不教学生思维,只教知识,不教方法,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得过且过,不甚重视,甚至称教师为“教书匠”,毫无创新、学习之意。培养的学生多为读书死、死读书、创新意识不强的儒生。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不断改善教学方式,以实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不是单纯的教学,而是一种复杂的科研技术工作,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清楚每一个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特点、能力及其思维方式,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还要学习、了解、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执教能力及认识水平,更好地去影响、带动学生。
教师执教能力及认识水平的提高是因材施教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校本教研是教师发挥自身能动作用的平台。活动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学会学习,研究学习,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制定宏观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设计组织课堂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培养学习方法,发展学习技能,发挥个人特长,在学习中萌发创新的“胚芽”。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组织的课堂学习活动,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有效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结构性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方法等。
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把统一步调、统一要求的教学设计改变为分层次、多方式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多样化。例如:英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不同的小组应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为适应多数学生的需求,必须给予特殊学生特别的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调整、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学习。同一班级可同时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以实现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究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扬合作精神,体验成就感。
校本教研模式的创建,使教师由传道者变为学习者,由接受者变为研究者,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自主的、能动的、积极的个体,他们的思想认识、社会实践都能不断地发展,最终成为不可替代的优秀的个体。校本教研模式的创建,使教师真正从学校本身的实际问题、实际条件及内在发展需求出发,进一步发挥其主体性与创造性,建立有效的校本教学制度,探索有效的校本教学方式,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教学制度和方式。
“九段达标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为构建高效课堂而创建的,它把每一课时分设为目标展示、诊断补偿、投标导学、探究交流、启发精讲、练习检测、讲评矫正、小结设疑、作业深化九个步骤,将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铺路搭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诱发、启迪、引导学生思索、探求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该教学模式把“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作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最佳途径及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此教学模式的推行,使教师一改往日讲风太盛的习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养成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英语California这节课为例,谈谈九段达标教学模式。
第一步:目标展示——通过认识美国国旗和地图来引导学生了解美国概况—— A Land of Diversity,介绍本节课的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流技巧;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织学生“重现当年移民场景”来锻炼学生的英语知识迁移及听说读写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加利福尼亚这个文化大熔炉里,各个民族与种族的人都过着和谐、相互理解的生活。
第二步:诊断补偿——通过提问单词与句子诊断学生对前置知识及重点的掌握情况,并采取适当形式补偿新旧知识的联系点。
第三步:投标导学——通过① How many cultural group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that flooded in California?② When did the larger number of Chinese-Americans go to California?③Why is the USA called a melting pot?三个问题的提问,将教学目标问题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路搭桥,创设一个较理想的认识前提。
第四步:探究交流——以时间为线索,追踪重大移民事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五步:启发精讲——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加利福尼亚的移民历程,讲新知识、新环节,把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力求精讲。
第六步:练习检测——分组表演,一个组表演文章的一个部分,结合学生的历史知识及丰富的想象力,通过阅读,在短短的7分钟内,学生穿越时空,重现当年加州移民事件,创造出了丰富、颇为幽默的8个英文话剧。此环节是学生练习、消化、熟悉、掌握英语知识,学习英语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第七步:讲评矫正——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独到见解给予充分肯定,对暴露的问题及时矫正,语言课程的学习更需要大量的练习及教师的及时指导纠正,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纯正的英语。
第八步:小结设疑——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将本节学习的知识点、方法、技巧等简要小结提炼,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并对后续课程的内容设下疑问,激励学生自学。
第九步:作业深化——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精当、适度的作业题。即既有基本题,又有深化题;既有本节新授的巩固作业,又有下节预习的前置作业。
九段达标教学模式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以往“阅读—做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总结段落大意—总结”这样机械、呆板、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主动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掌控之下,按照自己的思维、观念来学习和理解英语,以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丰富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出现明显改变,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校本教研是本校教师根据本校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管理方式及本校学生接受、掌握知识的特点、能力及其思维方式、文化层次,结合本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由本校教师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其特点是从实际出发,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的学校,其管理方式,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特点及思维方式、文化层次等都不尽相同,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基于本校实际情况,研究适应本校现实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本校特长,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重点示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进校学生好学上进,思维敏捷,文化基础扎实,求知欲强,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师生的这一特长,使优秀学生在优秀教师的启迪、教导之下,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普通学校师资力量及学生的文化基础有其自身特长,在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教学条件下,教师自己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样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普通学校师生创造条件教与学,本身就是校本教研,教师充分发挥本校教学环境及师生的特长,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发的校本教研,其效果更为显著。
各个学校虽有其不同的办学条件,师生风格不一,学习风气差异显著,但其共性是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优劣,完全忽视了人生的中学时期尤其是高中时期,是人的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这一点。一些学生思想单纯,受社会及家庭的影响,其理想就是考大学,为实现这一理想,坚持努力学习,一步步完成学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谓之现行的好学生;而另一些学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平时难以安静地坐下来,对书本知识不感兴趣,学习不甚下功夫,学习成绩上不去,被学校忽视,便一步步被淘汰。
校本教研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拯救了一步步被淘汰的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的这部分学生——实属潜在的创造性人才,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因势利导,使这部分学生的想象力朝着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创造、创新的方向发展,成为出类拔萃的创造型人才。
学校是知识分子较为密集的地方,就中学而言,教师均受过高等教育,学生也可被称为小知识分子,他们各有其特点和特长,各个学校应认真研究本校师生的特点和特长,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不可分离,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学生正处于思想发育阶段,尚未成熟,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合适的教学模式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将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发育及性格塑造,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教师应因材施教,通过对每个学生思维方式的研究,在了解学生思想活动的基础上,与学生紧密配合,相互沟通,相互感应,以达到默契协作,共同合作,启迪、引导学生向着有用人才的方向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三字经》开篇就阐述了人的本性、习惯与教育的密切关系,并确认如果后天得不到适当的教育,其习性就会随意发展。儿童在学龄前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已初步养成了一定的个人习性,特别是中学生,个人习性各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如果总是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必有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成为这种教学模式的牺牲品。校本教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建立适合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教学模式,启迪、引导学生学习、发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