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传统武术的实用价值来看,其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观赏娱乐等多方面的价值与作用,使人们振奋精神、增强体质的不二选择。下面,本节将对这些实用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同时,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人们将健康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而且追求健康也已成为当代人的共同趋向。目前,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不再是没病就是健康了,人们更加重视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传统武术不仅对人的精气神提高有帮助,而且有利于人们形体的塑造以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尤其是武术运动中的“内外兼修”的思想更是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强调对人体身心的全面锻炼,外练能强筋骨、利关节、壮体魄,内练能够通经脉、调精神、理脏腑。传统武术的许多功法都注重人的气息和意念的锻炼,对人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和增强体质大有帮助。因此,长期练习武术人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协调等方面都会相比之前有较大的提高。另外,传统武术对改善人的心情,调控人的情绪也有好处,使人即使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仍能保持乐观向上、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促进人健康的发展。
我国传统武术具有攻防击技的特点,讲究的是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练就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等十法。追求的是站如松、动如涛、静如岳、快如风等“十二形”的精神境界。人们通过习武不仅可以学习到各种攻防击技方法,而且对自身灵敏性和反应速度的提高也有帮助。在练习传统武术中,习武者必须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学习到各种击技技能,达到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的目的。
在进行武术套路和搏斗练习中,击技动作是重点内容。套路虽然是通过演练的方式展示的,但是其中包含了许多武术拳法、腿法、掌法、擒拿法和快摔法,习武者只要坚持练习,就会不断提高人体机能和整体素质。散打、推手的许多招式动作可以直接用于搏击和防卫,其中许多战术都有益于防身和自卫能力的增强。
我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不仅要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而且人体内在和外在也要和谐统一,这种哲学思想在传统武术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对习武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传统武术源于中国的农耕时代,具有明显的东方传统文化特点,注重对人的内在修养的提高,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古代,传统武术的发展都秉持“重礼仪,讲道德”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传统武术教育中,教育者将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武术的传统,将对人格培养、精神品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重点旨在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尊师重道、讲理守信、见义勇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从而实现传统武术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教育目的。
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运动,以其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在中国体育文化史上大放异彩。无论是套路运动还是搏斗运动,都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传统武术多样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健身活动。传统武术在不断的历史变迁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传统武术相比古典美学来说,它展示的是一种“形”美,给人一种或勇猛剽悍,雄健有力,或飘洒轻撞,吞吐自如;或轻灵柔和,连绵不断;或道劲势刚,舒展大方,带给人们形体感、节奏感、协调感的美,使人看后产生一种悠然自得、从容不破的惬意感。这种内外合一、完整和谐的英武之美是任何体育项目替代不了的。习武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人们通过从武术欣赏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当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重心放在了攻防上,主要是为了突出高、雅、美、新的特点。套路运动体现出的生动韵律、变换多样的招式动作以及演练技巧,对于丰富人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传统武术不仅具有极高的表演价值和观赏性,而且还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另外,每个人对传统武术的了解和喜好不同,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练习。也可以通过群众性的练习,提高自己击技技能,从而真正实现强身健体、自娱自乐的目的。
社会不断地发展前进,相应地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人具有强健的体魄,还需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大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由于片面追求外在形象,忽视了自身道德情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人格思想方面的提高,这不仅不利于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深深印刻了东方文化的特点,尤其在人的内心世界的培养方面,不论是在操练中还是比赛中,传统武术都将重视人格的修养放在突出位置。另外,传统武术运用中的文化思想对当代人的人格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在进行武术练习时,习武者必须要先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师父才能毫无保留地将功法传授给他们,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德艺双修的人才。其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重义守信体现出来的,同时这也是彰显武术社会价值的重要方面。每个习武者都有着大义凛然、正气回荡的特点,这就是“神”“道”“艺”的综合体现。另外,习武者还要具有“谦和仁爱”的修养,遇到事情不能冲动,也不能靠拳头获取胜利,不得随便与起争执的人交手,最好是能遇事忍让。即使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动手,但是也不要痛下杀手。总而言之,传统武术的修炼过程其实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也就是说习武者要将提高自己的人格、道德作为重要的方面来约束自己,从而成为德艺双修的练武之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传统武术注重的人格修养,与传统文化论中强调的“中庸和平”的人格有较大的差异,前者所强调的任务是需要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具有健康身心、较强工作能力、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这些都是习武者需要格外重视的地方,另外,传统武术中的天人合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对当代人们全面发展具也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西方文化强调对人的外在知识的培养,而中国则强调对人内在品格的塑造。传统武术在长期发展中深受道家“天人合一”“阴阳之道”等思想的影响,其目的不是要求传统武术注重外在的表现,而是直指人内心的自审。传统武术不仅要求招式和套路要精确,而且还要体现出“神韵”。而这种“神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技艺纯熟的标志。人们常将武术、气功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因为这两种项目最能彰显传统武术对人格修养的特点,因此堪称是传统体育的典型项目。
武德是传统武术最鲜明的特点,其要求武术要实现“德”与“艺”的统一,这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的社会和个人道德理想统一相吻合。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思想,都将个人的自我完善作为生命价值存在的根本。对于一向注重“礼仪”的中国来说,不论是文化创始还是改造,都一直将道德水准作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武术也在长期的发展中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要求和评价体系,为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纵观现实中传统武术的练习,可以发现,人们对武德的要求远远超过对武技能力的要求。就连古代谚语中也强调了武德培养的重要性,这充分说明了传统武术具有“道德至上”的文化特点。
我国传统武术项目无形中都透漏着东方文化的特点——争斗而有礼让,有劲而不粗野,艺纯熟而不玄浮,情饱满而含蓄内向,富于观赏且追求高尚的精神气质。另外,传统武术所显示出的美,也具有东方文明的特点,比如套路运动中体现出的审美与西方文明所体现的强烈而又刺激的审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都充分显示了传统武术中“德”与“艺”相统一的特点,既有感性色彩,又有理性主义色彩。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常年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影响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使其具有明显的务实和恒久的特点。正是这种“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使人们更加地注重实际,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切切实实的东西,而并非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整天幻想,庸庸碌碌一辈子。而且传统武术中有一些谚语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精神对人的影响深刻,比如“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功到自然成”等,这些都充分展现出先辈在“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的文化特征影响下形成的武术习练的恒久意识和态度。
传统武术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心血来潮的,而是需要终身修炼的过程,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武术中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涉及武术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拳不离手拳练千遍,身法自然”就是务实精神的最好写照。对于一些习武者来说,他们对武术的热爱就是要达到武术的某种境界,而他们不断地努力、追求的过程就是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的真实写照。他们有的人甚至将武术作为终生奋斗的归宿,献出毕生的精力,只为达到武术的最高境界,这种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更是我们当代人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