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传统武术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武术的起源

(一)击技的产生

传统武术与中国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这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们主要靠自己的双手通过涉猎获取物质生产资料,在长期不断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学会了用木棒、石头等器具打野兽的方法。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专业的搏击行为,但事实上他们的这种徒手、本能、自发的身体动作却是武术运动最原始的形态。当人类逐渐进入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的生产工具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广泛地使用器具来获取生产资料了。人们在不断地使用器具劈、砍、击、刺的实践活动中,开始自觉地运用格斗技术和使用锋利的刀具,这一时期就是传统武术发展的萌芽期,而且武术开始属于生产活动的范畴。

在武术萌芽时期,武术仅仅来于人与兽之间的斗争,而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则直接促使了传统武术击技的产生。总而言之,传统武术的产生都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格斗技能;二是要有使用器械的能力。在古代,人们要历经无数的战争,在长期的战争中,人们不断地积累搏斗技能,并代代相传。同时,这些脱离器具的搏斗技能也逐渐成为军事演练的重要内容。

还有部分人认为,传统武术是由格斗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出现而产生的,这一说法也可当作传统武术产生的最有利的说明。

(二)武舞的产生

在古代,人们每当进行狩猎、战事等活动时,都会举行跳武舞。武舞主要是人们对狩猎或者战事场景的模拟,将实际场景中使用的格斗技能编排成舞。武舞需要舞者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完成,其是原始社会战斗技术的充分展现。武舞中的击刺杀伐动作常含有超强的力量。

人们通过对不同战争中运用的攻防技能进行总结,久而久之形成了后来一系列的武术套路。武舞在古代社会中,既与宗教祭祀、教育和娱乐为一体,还具有搏斗技能的特点,可谓之原始社会中最多样的文化形态活动。武舞从外部来看就是搏杀技能的训练,实际上是宣扬力量、胜利的标志。武舞也可以被认为是传统武术的雏形。

武舞作为原始社会的文化形态,在各个民族中都可窥见一斑,比如最典型的要数云南纳西族的祭神武舞“东巴跳”了,这种武舞人数最低为10人,最多有上百人组成,每一个跳舞的人手里都握有武器。另外,武舞的踪迹也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原始岩画中找到,比如云南沧源的原始岩画中就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武舞者的形象。

二、传统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传统武术的形成期主要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才产生的。

(一)传统武术的形成

在华夏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土壤上生存的传统武术,相应地具有击舞一体、内外兼修的独特魅力。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随着夏朝统治阶级的出现,传统武术也开始从原始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统治人们的工具。这一时期的武术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复杂化,还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教授武术。当时的武技被称为“手搏”“手格”“股肱”等。

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中国进入了殷商时期,这一时期的武术训练更加的专业化,尤以田猎最为出名。但这时的田猎并不是人们单纯地获取食物,它是指一项具有军事意义的活动。有关对田猎的记载,人们可以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找到踪迹。这一时期的青铜冶炼技术空前发展,制造出的器具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

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将“六艺”作为巩固政权、统治人们的工具。“六艺”中的“射”“御”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学会射箭,而且要学会驾驶战车,这两项任务都与传统武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其中,“六艺”中的“乐”也是通过做击刺的舞蹈动作展现出来的。后来人们通常将其称为“打四门”,古代的“六艺”对后世研究武术套路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当时,一些武术学校还可以专门请能力突出的将帅讲解武术套路,武术教育在当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在这个兵火战乱不断的时期,练兵习武得到了繁荣发展。当时的各诸侯国纷纷将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和高素质的将帅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取得了不少成就。

(二)传统武术在我国古代的发展

传统武术是在中国劳动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它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继承中国文化优秀理论的基础上,兼收道、儒、佛教思想精髓发展而来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满足,人们开逐渐意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传统武术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在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特点,融合了当代武术特色,成为当代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同时,武术运动也开始成为兼具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民间传统运动。

武术文化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点,在不断的历史发展阶段,武术文化也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时代特点。

1.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萌芽期,当时的武术运动通常被认为是人们日常生活发展的产物,因此当时的武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夏朝时期,由于人们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因此当时的武术也只是被用来狩猎、获取生产资料的击技术。但随着奴隶主与贵族之间争斗越来越激烈,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人们在不断的战争中积累击技技术的经验,为了获得长足的发展,他们将其作为传统武术的雏形加以传承和演练。

到了殷商时期,我国的青铜冶金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个铁匠部门制作的工具开始大量被军队所购买。此时的人们也从单纯地依靠器具狩猎动物,变为集身体、技术、战术为一体的专业的、具有军事意义的专业人员。这一时期的田猎是最著名的武术训练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训练士兵使用各种兵器和提高他们的驭马能力。再加上当时的工具更加具有杀伤力,已经完全不同于夏朝时期用来狩猎的工具了。

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目的,加大了对武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西周时期,要求贵族子弟接受文武结合的教育内容,以“武”为主的“六艺”的教育。武士在当时被给予了厚望,既要帮助统治阶级管理平民,还要为国家的社稷出一份力。由于西周时期主要以车站为主,因此对能在战车上作战的军士需求更大,其中,他们主要是通过“六艺”的中“射”“御”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

2.秦汉时期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禁止民间习武行为的存在,这一明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到了汉朝,中国传统武术又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主要与当时统治者实施的政策有直接的联系,统治者非常重视武备和军事训练,因此提出了“兵民合一”“劳武结合”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加快了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速度。另外,当时还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武术的著作,尤其是对“武德”的描写受到了较大反响,这些重大举措都为武术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开始走向民族大融合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武术在民间的传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再加上当时南方汉族统治者比较看重武术的艺术价值,因此传统武术开始注重娱乐功能的发展。传统武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道教、儒教和佛教的精华,对武术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4.唐宋时期

唐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武术的发展也进入了繁荣阶段。唐王朝的统治者还将武术作为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成为选举武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正是武举的出现,才使广大的平民看到了希望,才有机会当官,这大大加强了人们对武术的追求。另外,当时的文人墨客也开始创作与武学思想有关的著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

到了宋朝,民族矛盾日益突出,战事不断,加快了传统武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种武器的出现,为后世研究民间武术器械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另外,面对外来民族的不断入侵,反抗上层社会压迫的武艺结社组织也在当时纷纷涌现,这个组织的出现,大大加快了中国武术在民间的发展,对当代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元明清时期

到了元代,元曲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发展,不仅传达了文艺对武术的借鉴和传播,而且使人们认识到了传统武术的艺术魅力。但这一时期,尽管传统武术的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一些局限,由于元朝的统治阶级为了防止各族人民反抗,大力促进朝廷练兵的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禁止民间出现习武的法律,这直接影响了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民间的传统武术开始逐渐与军事武艺区别开来。民间传统武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繁荣发展,为后世研究武术的文化内涵、套路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传统武术文化的完全形成,为武术文化在未来教学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民间传统武术文化也在此阶段被人所熟知、所喜爱。

尽管传统武术的发展历程是曲折、坎坷的,但是每一个历史阶段传统武术文化都展现出了自己的文化魅力,在这里本书认为传统武术文化可以这样理解:以突出中华武术武德修养意志为主体,展现出其流传有序、体用兼备,理、法、势齐全,风格突出,强调身心意志精神协调发展的拳种总称,并以此区别于现代竞技武术。 8cfqBoLnb28x1J3CO3ZD+SsreppzYCVy92wwMVtUwFGS9mEFHJETjTlc7DKKTKF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