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般方法包括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以及问题法、发现法等。限于篇幅,本节重点介绍讲授法、提问法、问题法和发现法。

一、讲授法

讲授的必要性、优越性十分突出,但是它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读写与口语交际能力,而能力的形成不是听的结果。教师靠讲是无法达成能力目标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可以讲必要的写作知识,也可以讲述可供学生借鉴的一些优秀作品的特点。但学生要把教师讲授的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自己读懂相关的作品,内化教师讲授的知识,否则教师的讲授还仍然只是知识。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说明我们教师讲多了,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讲授的基本式

区培民先生的《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一书将讲解概括为四种范式,我们简要介绍如下:

1.解释式。其一般过程为:介绍知识要点——予以客观说明——收束。

2.描述式。一般过程为:呈现对象——描绘推演关节点或细节——演绎揭示对象的结构或变化。

3.原理中心式。其一般过程为:一般性概括——论述、推证——一般性概括复述(总结、结论)。其中,一般性概括指概念、规律、法则、原理等。论述、推证,可以是分析综合、演绎、归纳、举例等。

4.问题中心式。其一般过程是:引出问题——主体讨论(明确标准;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二)通常讲授的方法有哪些

1.俗解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深奥的、生僻的、专业性较强的语句进行解说的方法称俗解法。

2.概要法。用精确、简明的语言概括语句或段落的内容要点,揭示其含义的方法,称为概要法。

3.举例法。用具体的事例解说事物、情感和道理的方法,称为举例法。

4.比较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句子等放在一起辨别异同、体会高下的方法,称比较法。

讲授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归纳、演绎、类比、说明、比喻等,这里就不一一解说了。

二、提问法

(一)提问的功能有哪些

我们这里谈的提问是教师的提问,即发问。提问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常规教学方法,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知道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常常处在一种潜伏的状态之中,要激活这种状态,就要激发、调动,提问无疑是有效办法。不仅如此,提问还可以唤醒学生的潜能;其次,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始于问题。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想活动”,有了问题就会有思维活动。教师提问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外因,有如下特征:①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方向性;②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指导性;③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强化性。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提问是十分必要的;再次,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当学生的思维没启动时,课文读完了也没有什么感觉。此时教师的提问就是一个“把手”,或者是思考的切入点,知道怎么去想问题,想什么问题。

讲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问还有反馈的功能,培养学生说的功能,辅助课堂管理的功能等,这里就不一一解说了。

(二)提问的设计要顾及能力层级

恰到好处的提问设计,应该来自课文和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而学生的认知层次是不同的,设问理所当然地要有能力层次。设问能力层次明确,教学能力培养的方向愈明确,目标则愈易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设问的设计,应根据先进的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在教学进程中的不同阶段做出有效的预先策划。设问的能力层级应该依据什么策划呢?应该依据阅读能力的层级来策划。通常将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分为如下五个层级: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课堂提问也应该大体按照这个层级来设计,解说如下:

1.认知记忆性问题。这是属于重述或再现已学知识或已知事实一类的问题。知识包括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事实包括某些课文材料、社会及学校见闻、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这类问题不可过多,但不可没有,因为这类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是后几类问题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理解、分析、应用和欣赏评价就难于进行。

2.理解性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要依据已知进行推理,求得未知。其答案是预期的、确定的,但很具有思考性。此类问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设计:①便于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问题;②提与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③提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的问题;④提便于学生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问题;⑤提容易混淆的问题;⑥提学生易忽视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3.分析综合性问题。分析综合性问题是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能力为目标的问题。

4.应用性问题。应用性问题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一种问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创造性问题的答案不是教材内容的重述,而且其答案也不是唯一的。但这个答案绝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以已知为基础,与理解分析相关联,只是它要求回答问题的角度要新,或需要想象和联想,因而更具有独创性。

5.欣赏评价性问题。欣赏性问题是以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为目标的问题。这是一种发散思维的能力。这种问题的特点是欣赏作品内容与表达的精辟与优美。评价性问题是以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为目标的问题。这种能力是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之为批判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特点是判断所学文章内容的正误、深浅等。

三、问题教学法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它与“发现教学”有什么区别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阅读的障碍、疑问和困惑。这些障碍、疑问和困惑,在继续的或反复的阅读中有的便自行解决了,但有一些解决不了。把它们提出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就叫做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与发现教学法有共同之处。二者都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自己的阅读与独立思考方面;都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都注重使学生领悟和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二者也有区别,在于前者以提出疑难问题为主,重在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后者以发现为主,重在发现。“发现”也包括发现问题,但此“问题”非彼“问题”,主要不在“疑”上,而在需要研究的“矛盾”上,或文本本身的问题。“发现”的对象还有其他。可见发现教学与问题教学相比是更深层次的教学法,更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方法。

(二)为什么要让学生提出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读,更没有学生的思。学生终于没有学会读书,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宋朝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叶圣陶先生说:“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善于读书的人”,但可惜,他没有提问题的机会,甚至没有思考的时间,他们只能竖着两只耳朵听。

不会思考,不会提问,就不会有发展。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可见,头脑中的问题是人发展的发动机。

(三)怎样才能让学生会问

两年前报载,某科研机构对北京10 所中学的 1200 名中学生学习问卷调查表明:敢于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6.8%,敢于课堂上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 21.5%、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仅占5.0%。课改后的情况好转,但仅限于部分学校或部分老师。学生不敢提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全社会受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束缚,自然“祸”及学生;其次是的教学观学校、老师念落后,应试的影响,并不以学生会问为要。

(四)“问”,可不可以教

让学生提出问题,主要原则是学生有什么问题,就问什么问题。学生读课文应确保读两遍以上再提问题,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思考自行解决,二是可以提出一些更有价值的问题。尽管如此,也还需要教。

学生是在问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与表达的,是在问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大都能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其语文能力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四、发现教学法

(一)什么是发现教学,其特点是什么

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回答和提问。学生在学习中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是发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积极思考,自行发现未曾认识的道理、结论,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出发,由教师引导、启发,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发现者”,而不是奉送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被动接受。正因为如此,发现教学法强调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二)发现教学法有何意义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语文教师对学生不愿意学语文的抱怨。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习语文呢?他们觉得听语文课没劲。从小学到中学,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那么干巴巴地讲,讲那么干巴巴的几条,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或者“教参”上的其他的话。

1.发现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产生学语文的动机。学生内部动机的产生需要外部的条件,如教师的激发、情境的设计都可以使学习者产生兴趣、好奇心、需要。“发现”的活动可以满足学生成为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这种愿望有着强大的动力,这是一种内部学习动机。

2.发现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发现”过程中,学生要独立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像过去,听老师讲的结论,记老师讲的观点,能力在过程中提高。

3.“发现”中常常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观念,唯书为是,只要写到书上的全是对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问题意识”的核心是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创造的思维。

(三)“发现”有哪些类型

依据发现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的方式,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①引导发现型:问题由教师提出,并适当启发诱导,学生思考发现;②独立发现型: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教师不启发诱导,学生自己探究。课堂教学中的这些发现意义非常深刻,它不是胡乱猜谜,而是知识的运用,潜能的爆发。

(四)引导学生发现什么

从本质上说,阅读是主体主动地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活动,因而阅读只能是学生的阅读、学生的实践。在阅读中思维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发现”是必然的结果,发现什么呢?

1.发现问题。

2.发现差异。能够发现差异是一种能力。

3.发现信息。搜集处理信息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可见发现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4.发现精彩。

5.发现结论。从众多的个别现象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是常见思维方法。发现结论实际是归纳思维的结果。

其实,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写作方法等都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学生在课本里会发现,遨游书海时也会发现,他们将在那里学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知识。这不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终极目的吗? YV4+l3kvUL921X9m+6FelGMDpjxTcQ8tkLSKJrvJLNyo4l3lhgGUARbLAjWasDu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