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神祇构思出“理想”,“理想”派生出万事万物。“理想”是神祇的直接造物,故而完美无缺;万事万物是对“理想”的分有与模仿,故而充满缺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柏拉图鄙视艺术创作。譬如我们画一棵树,这棵树既然已是“理想之树”的不完美的摹本,那么无论我们有多么高超的画技,也不过是画出一个摹本的摹本而已。

这样的见地在西方世界里绵延了两千多年,早已成为一种常识,许多哲学与美学上的新奇见解都是这根主干的开枝散叶。将柏拉图的见解向前推进一步并非难事:摹写现实的艺术纵然不值得称道,直接摹写“理想”的艺术总可以算是技高一筹吧?譬如画猫,与其临摹一只具体的猫咪,不如直接临摹“理想之猫”。这就是王国维所谓的“写境”与“造境”之别,“写实”与“理想”之别。可想而知,普通人无论如何勤学苦练都无法练成直接洞悉“理想”的眼力,这只能是极少数天才的事业。西方美学里的“天才论”正是在这个思路上生发出来的,这是王国维美学的源头之一。

在我们的常识里,艺术创作最需要体验生活,而西方美学里的常识恰恰相反:艺术家不必读万卷书,不必行万里路,不必采风,不必深入群众,只有直接摹写“理想”的作品才是最上乘的作品。

所以西方文艺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分,王国维将这一对概念引入《人间词话》。近几十年来,我们的文艺理论大谈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根源就在这里,只是我们越来越在日常语意上理解“理想主义”,所以无论读《人间词话》还是读西方美学,难免会有不自觉的误解。 iuVVMZI+dNfZ6ZwBGGkyiAAMcIDoH9OiMVKCwjTfpgYyHPRJLKgns6Bpa8eRtt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