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无我之境”例证之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出自元好问《颍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诗题《颍亭留别》,颍亭在河南登封,颍水上游。元好问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在仕途生涯的一个转捩点上。论功名他已经在博学鸿词科中举,论人脉他早已广交师友,事业仿佛应该来得水到渠成,但史馆编修的工作偏偏并不让他称心。几番纠结之下,元好问终于决意挂冠而去。那是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问由登封赴昆阳、阳翟,一众友人会聚颍亭,为他设宴送行。文人聚会,照例以诗歌赠答,游戏规则是抽签分派韵脚,各依抽到的韵脚作诗。元好问抽到“画”韵,便有了这首《颍亭留别》。

诗歌大意是说:故人重视情谊,临别时在颍水之畔盘桓。放眼望去,天地远大,万物相依,北风吹雪,造化天然。群山巍峨,水波澹澹,白色的水鸟悠然而下。人虽急着踏上归途,万物却依然闲适散淡。我与友人举杯对饮,已不复吟啸之豪情,而路上的尘土与世间的琐事无不消磨岁月,令人伤悲。挥别颍亭,挥别那一片恬淡如画的林莽。

这首诗看似大片笔墨都在写景,其实那都是以“物态本闲暇”来反衬“怀归人自急”罢了。阑珊的意绪一落而至“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寥落萧索,徒叹奈何。故而以全篇来看,为王国维所引述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非但未臻“无我之境”,反而是极写物态之闲适以反衬出人世之逼仄。只是自先秦以来,诗人有“赋诗断章”的传统,弃置全篇而孤解片段倒也无可厚非。若依这样的视角来看,“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一联不悲不喜而意态自足,浑然消弭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岂不正是“以物观物”之造诣吗? 6LyOdjJSen106g5w1ALLSv/snOe9X9K/ZqXviUrqR8dBeBO31GXg3FsiV0lA6Hi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