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无我之境”例证之一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饮酒》组诗的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组诗共有二十首,大约作于晋义熙十二年(416),陶渊明时年五十二岁。当时刘裕总揽朝政,受封宋王,备赐九锡,距离篡位仅有一步之遥。这是一个乱政的时代,附乱者加官晋爵,守义者彷徨无计。陶渊明躬耕于庐山附近的上京里故宅,闲居寡欢,只有饮酒自娱。醉来写诗遣兴,陆续积为《饮酒》二十首,以第五首流传最广。

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广为流传,以至于读者往往对诗中真意习焉不察。只要对古典文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唐诗重“情趣”,宋诗重“理趣”,很多人都主张“诗必盛唐”,反对以理入诗,而陶渊明这首诗恰恰是“理趣”的典范,其“理趣”半点不输给唐诗佳作之“情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贫居陋室并不曾远离尘嚣,居室的主人却可以将扰攘的红尘屏蔽在门外。原因无他,“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不受俗务的牵绊,住所便也仿佛超然世外了。

不务世事,闲来采菊,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经意间在菊花丛中回首,庐山的秀色刹那间收进眼底,收进心底。魏晋时代丹药流行,人们笃信服食可以升仙,而菊花恰恰是丹药仙方中的一味;菊花还有药效,《千金要方》有记载说,重阳节那天采摘的菊花可以做成药枕,能医头风,能明眼目。陆游《老态》诗有“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床”,说的就是这回事。所以陶渊明之采菊未必真是纯然的闲情野趣,怕也是在时代大风气的熏染下以菊花为食或做什么药用吧,毕竟餐菊饮露更易于使人淡忘世俗。《饮酒》第七首有“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采菊意在泡酒,独酌可以忘忧。

“悠然见南山”在有些刊本里写作“悠然望南山”,一字之差顿生天渊之别。若以“望”字,无论采菊也好,看山也罢,主观意图便嫌太重,而“见”字之妙,便妙在浑然:山色入眼只是偶然而自然的事情,并非来自诗人的有意赏玩。

这悠然所见之南山,正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暮色的氤氲下,飞鸟相继返林,无所为而为地归向天机自然为它们所设定的归所。这般景象令诗人若有所悟,而究竟悟者为何,便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这正是天真忘机、物我一如的妙境。主与客,人与物,浑然消失了分际。所谓“以物观物”的妙趣正在于此。南山终归只是南山,不是诗人或悲或喜之情绪中的南山,而这样的诗境便是“无我之境”。 CVaVYKu+Y3pQJ6xYKqW0RXkV0LAIofEUFcTavSed9BmkZ204y3fbUE+V2cHc8fI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